新手做 Web3 项目调研:必避的 4 大坑
撰文:原彪
警惕项目叙事
在 Web3 这个领域,市场动向常常跟着叙事走,因此如果你准备投一个 Web3 项目,最关键的事情是要搞懂它背后的叙事逻辑。
但这里有个提醒——千万别踩进「过时概念」和「伪需求」的坑。
一方面,Web3 的「叙事周期」跑得特别快,前两年火热的元宇宙、GameFi 这些赛道,有些已经慢下来了,如果现在还执着于这类「过气叙事」,项目落地的可能性很低。
另一方面,更危险的是「伪需求叙事」——比如「用区块链提升早餐配送效率」,或者「用量子技术优化个人记账」,听起来很炫酷,但其实根本没抓住用户真正的痛点,本质就是硬套区块链的概念,强行制造需求。很多伪需求也是 Web3 项目诈骗的一大土壤,新手和投资务必要警惕这些借用 Web3 叙事的诈骗的话术。简单来说,当你看到一个项目叙事时,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事不用区块链,用传统技术是不是能做得更高效?」如果答案是「是」,那它大概率就是个伪需求。就像前面说的「用区块链优化早餐配送」,说不定在外卖 App 里加个「次日预约」功能就解决了。甚至,在美团、饿了么、京东这些平台已经这么卷的情况下,这个需求本身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核查项目团队和投资方
在 Web3 世界里,团队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Web3 核心团队的质量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所以一定要仔细甄别,常见的团队风险主要有三类:
完全匿名团队:仅用「匿名开发者」、「神秘团队」这类标签包装,没有任何真实身份背书。这类项目跑路风险极高,比如 2023 年就有一个匿名「AI 链」项目,上线才 3 天就关闭合约,卷走了用户超千万资金。
履历造假团队:声称团队成员「曾任职于谷歌、参与以太坊核心开发」等,但在 LinkedIn、GitHub 上却查无此人,或者所谓的「过往项目」根本无法验证。
「甩手掌柜」团队:创始人只在项目初期露面,后续的社群运营和进度更新全都交给客服,甚至长期处于失联状态。
因此,在做项目尽调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去 LinkedIn 等平台核实成员身份;到 GitHub 等平台查看代码提交记录(如果核心代码从不公开,要警惕是「空气项目」);同时持续跟踪社群动态,如果创始人超过 1 个月未在 Discord、X 等平台发声,或总是回避「项目进度」、「资金用途」等关键问题,建议及时止损。
除了团队,投资方背景也是重要参考,但千万别盲目相信「有知名 VC 投资就安全」。很多不靠谱的项目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进行包装:
「花钱买背书」:有些项目只是挂着某明星 VC 跟投的名义,实际上对方只投了很少一笔钱(例如 1 万美元),本质是付费宣传。
「过度融资」风险:如果项目在种子轮就融到巨额资金(比如超过 1 亿美元),且投资方超过 20 家,后续决策很容易受资本绑架,反而难以聚焦产品本身。
「幽灵 VC」:一些号称「专注 Web3 投资」的机构,既没有公开的投资案例,也没有官网,仅靠与项目合作来「蹭热度」,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资金支持。
因此建议对于种子轮融资超过百万美元、投资方有数家的项目,创业者可以重点评估其资金用途的合理性,保持警惕,防止踩坑。
防范代币经济风险
代币经济可以说是 Web3 项目的「血液」,设计上一旦出问题,整个项目都可能崩盘。
对于还未发行代币的项目,具体来看,代币经济模型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代币分配失衡:如果团队和投资方持有的代币加起来超过 60%,而且解锁周期特别短(比如一上线就解锁 50%),很容易出现集体「砸盘」,普通用户就成了被收割的对象,因此可以选择「团队 投资方」总占不过高、锁仓时间较长的项目,会更稳妥。
缺乏实际应用场景:代币必须有真实的使用场景,要和产品功能深度绑定。如果代币只能用来炒,不能用于支付手续费、参与投票治理或获得生态激励,那它的价值就没有根基,这类代币建议尽量不碰。
「空气代币」陷阱:有些项目产品还没影,光靠白皮书「画大饼」就发币,甚至连智能合约审计报告都没有,这种本质上就是非法集资,风险极高,一定要警惕。
对于那些已经发了代币的项目,尤其要警惕一种情况:把代币分配给和项目发展无关的群体,比如单纯为了制造热度,把代币发给某些平台,却换不来任何实质支持——这么做往往导致代币一上线(TGE)就失败,后续价格走势也十分惨淡,风险非常高。
选择合规项目——远离 「法律灰色地带」
正如曼昆律师事务所的刘红林律师在上个月全球区块链峰会上所说:「区块链技术也许是无国界的,但每一位区块链用户,都身处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每一位区块链用户都需要遵守本地区的法律,且不同国家和地区对 Web3 的监管政策差异巨大,这也让针对具体项目的合规审查变得格外重要。
如果一个项目合规性不足,不仅可能面临产品下架、处罚等后果,甚至可能牵连到投资者。因此,在挑选项目时,一定要重视以下几点:
明确监管归属:警惕那些在「无加密货币监管政策」的国家注册,却面向中国、美国等有严格监管的地区用户开放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没有遵守当地法规(例如美国要求的 KYC,或中国明令禁止加密货币交易),风险会非常高。
警惕非法金融活动:要特别小心那些涉及传销或庞氏骗局模式的项目,比如承诺「代币保本付息」,或是鼓励「拉新返佣」等,这些往往都是非法集资的包装。
注意知识产权问题:如果项目白皮书、产品界面涉嫌抄袭,或是未经授权使用知名 IP(例如擅自推出「漫威 NFT」或「迪士尼元宇宙」),很容易引发法律纠纷,这类项目也建议尽量避开。
结语
Web3 项目的调研是一项系统且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只有通过深入调研,才能更准确地识别项目的潜力与风险,避免盲目跟风,为新手和创业者在 Web3 领域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数据指标最全分析:BTC 跌破 10 万美元关键位,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即使比特币现在确实处于熊市,这次熊市可能不会持续太久。整理 & 编译:深潮TechFlow播客源:10x Research原标题:A Deep Dive into Bitcoin Bear Marke
-
Matrixport 投研:比特币进入“微型熊市”,趋势转空与政策不确定性叠加比特币在高位附近出现明显回落,而我们的趋势模型与链上指标在下跌前已提前转空,随后比特币下调约 10%,验证了这一结构性拐点。本轮回落不像深度熊市那样急剧,而更接近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微型熊市”:趋势减弱
-
从交易所到生态体系:YUBIT 以全新愿景完成品牌重塑,重新定义加密参与方式随着加密交易所行业不断演进,YUBIT 正进入全新阶段——通过游戏化交易、社区互动和焕新的生态叙事重塑自身平台。YUBIT 的全新时代 YUBIT,原名 SAFEX,在迎来五周年之际正式宣布完成重大品
-
熬过 2025 至暗时刻,加密 2026 靠什么打翻身仗?
深入探讨塑造加密行业的六大幕后趋势,为您揭示2026年可能发生的变化。作者:0xJeff编译:深潮TechFlow2025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尽管美国总统曾承诺将美国打造成全球加密与人工智能的中心,
-
2025 链上运动考察报告:让 DeFi 更 DeFi
DeFi 跑出第二系统效应。撰文:佐爷一月之内,加密市场经历 10·11 和 11·03 两次冲击,DeFi 是否还有前途成为大家共同的疑问,此时,恰好可以观察当前 DeFi 市场结构及变化方向。最宏
-
JustLend DAO 的2025年跨越式增长:TVL与收益稳健上扬,JST通缩与全球化进程加速在DeFi市场整体波动的背景下,波场TRON生态核心DeFi 协议JustLend DAO在2025年前三个季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在总锁仓价值(TVL)增长、产品功能拓展创新、全球影响力等方面取得
-
新手做 Web3 项目调研:必避的 4 大坑
千万别踩进「过时概念」和「伪需求」的坑。撰文:原彪警惕项目叙事在 Web3 这个领域,市场动向常常跟着叙事走,因此如果你准备投一个 Web3 项目,最关键的事情是要搞懂它背后的叙事逻辑。但这里有个提醒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