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稳定币是既能当“存钱罐”又能当“印钞机”的加密货币,但它的收益率就像天气预报——说好的35℃可能突然变暴雨。这类资产承诺既保值又生息,但2025年的市场现实告诉我们:所谓的“稳定”需要打上三个问号。
生息稳定币的底层逻辑
这种新型资产玩的是“左手倒右手”的魔术:你存入1美元锚定的稳定币,协议拿去投资国债、放贷给DeFi或者质押区块链,赚到的钱再分给你。就像把钱存在余额宝却能买比特币,但背后藏着比余额宝复杂十倍的套利链条。
2025年市场分化明显:SEC认证的DSI稳定币挂着3.85%的“保底”收益,背后是美国国债撑腰;而USDC++这类DeFi原生产品,收益像过山车般在1%-8%间震荡。更魔幻的是HKT,香港持牌机构发行却只能给2.5%收益,比银行定期存款还保守。
收益率稳定的三大幻觉
- 国债就是稳赚不赔? DSI的3.85%看似稳妥,但美联储加息导致国债收益率倒挂时,这个数字随时可能缩水。就像2025年6月Aave的USDC借贷利率,三天内从2%飙到5%,证明所谓“无风险收益”只是数学模型里的童话。
- 算法能控制一切? Fei Protocol去年单方面修改收益规则的骚操作,让投资者明白代码即法律的承诺有多脆弱。更别提LUNA崩盘事件中,UST的收益直接归零,堪称加密圈的“雷曼时刻”。
- 随时赎回很安全? 部分项目设置7天锁仓期或5%提现手续费,当市场恐慌时,这些流动性陷阱会让你想起2008年挤兑的银行长队。
韭菜自救指南
看底层资产:国债>银行存款>DeFi流动性池,记住这个安全金字塔。
查合规资质:SEC注册、新加坡MAS牌照这些硬通货比项目方的PPT靠谱。
盯历史波动:DAI的储蓄利率半年内从3.5%砍到2.8%,这种“收益腰斩”在加密圈是常态。
2025年最讽刺的现实是:传统金融的HKT收益最低却最抗跌,DeFi的USDC++收益波动大却吸引赌徒,而SEC监管的DSI在政策风险中走钢丝。这印证了加密圈的生存法则——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所谓“稳定”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FIFA Rivals》比《NFL Rivals》更受欢迎依据是什么?有何优势?
文章分析《FIFA Rivals》相较《NFL Rivals》更受欢迎的原因,包括全球化市场规模、FIFA IP价值、技术迭代与免费模式升级,以及生态扩展性优势,同时指出Web3技术融合与监管政策是关键影响因素。
-
币安为叙利亚国民开放标记,合规挑战是什么?
文章分析币安向叙利亚开放服务将面临的国际制裁限制、反洗钱审查难点及法律冲突等合规挑战,探讨了国际制裁、KYC/AML等核心问题及行业可能的沙盒式、渐进式解决方案。
-
浏览器扩展转所有东西为BTC技术原理是什么?有何应用场景?
宝子们,你们有没有幻想过,要是能把浏览器里看到的一切都变成比特币该多好啊?今天我就来带大家看看这个听起来像魔法一样的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浏览器扩展可以
-
柴犬ATH被“编程”依据是什么?大规模代币销毁有何影响?
朋友们,最近币圈有个热词叫“柴犬币(SHIB)ATH被‘编程’”,这个“编程”可不是写代码控制价格,而是社区和开发团队搞了一套“代币燃烧机制”,让SHIB的稀缺性像减肥成功一样——越
-
ETH资金管理公司像ETF崩溃风险是什么?如何规避?
ETH质押ETF的“崩溃”风险主要源于质押锁定期、离岸架构监管隐患及网络集中度过高,而通过选择实物托管结构、关注流动性管理、分散投资可有效规避风险。1. 为什么ETH质押ETF
-
当理财重返链上:CeDeFi 的 10% 稳定币收益,是新红利还是旧幻象?
作者:kean不管你熟不熟悉 Web3,最近大概率都刷到过类似宣传:「USDC 提供 12% 年化活期收益」。 这并非噱头,虽然只是 Circle 贴息的一个月短期活动,但也映射出链上的赚钱逻辑正渗透
-
稳定币如何重构全球资金路径?对美元体系影响是什么?
稳定币以区块链技术撬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通过实时清算、低成本优势解决传统SWIFT系统痛点,形成平行金融网络,对美元霸权构成双重影响,同时引发监管博弈,未来或将呈现美元稳定币、欧元CBDC与人民币数字钱包三足鼎立格局。
-
CoreWeave提供云交易算力,对加密行业影响是什么?
CoreWeave最早是靠以太坊挖矿起家的,巅峰时算力超过1200GH/s(相当于几十万台高端矿机在跑)。但后来加密市场寒冬加上各国监管风暴,它发现自己不能只靠挖矿吃饭了,于是调整策略,转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