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加密用户反诈意识大调查:用户对交易所的信任依旧强劲
撰文:深潮 TechFlow
近年来,加密世界逐渐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投资领域之一,但在这片快速发展的数字疆域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安全问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基于此,币安开展了「加密用户安全与反诈骗意识」问卷调研活动,共收集到 7,967 份华语问卷结果。
深潮 TechFlow 就本次调研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制作了该报告,旨在帮助用户在这片加密丛林中找到方向,安全前行。
本次调研深入了解了用户在加密资产交易中的安全认知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旨在帮助用户提升防诈骗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资产安全。币安的此次行业调研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教育资源,也体现了其对用户安全教育的持续投入与承诺,彰显了币安作为行业领先平台在推动加密生态安全建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亮点总结:
-
加密用户群体展现出较强的安全意识,如主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风险识别能力提升,善于借助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风控机制等:
-
有 80.8% 的币安用户启用了 2FA 身份认证。
-
将近五分之四的用户在每次转账前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
-
使用纸质媒介保存私钥/助记词的用户比例 (47.8%)远超存储在电子设备上的用户比例(30.7%)。
-
58.9% 的用户在遭遇诈骗后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对交易所的信任显著。
-
85.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信任交易所保护机制(如SAFU“币安应急基金”这样的保护机制)。
-
高达 97.2% 的用户有意愿参与交易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
-
面对新型诈骗手段,需持续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提升用户对潜在威胁的防范意识:
-
X(原 Twitter,63.9%),Telegram(38.7%)是大多数人公认的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60.8% 的用户接触过“权威人士”内幕消息和喊单的诱惑。
-
明确表示未接触过诈骗信息的用户不到一半(48.9%)。
华语加密用户安全调查报告
本次报告分为以下5️五个部分:
Part 1:调研人群概况
Part 2: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Part 3:遭遇诈骗经历与应对
Part 4: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Part 5: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第一部分:调研人群概况
本章节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加密货币交易者的交易经验、交易频率以及资产规模等基本信息,绘制出受访者的综合画像。这将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
加密货币交易经验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的加密货币交易经验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华语用户在加密交易经验领域的经验分布相对均衡,为华语加密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固且多样化的用户基础,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具体而言:拥有 3 年以上交易经验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到了 27.4%;其次是经验不足 6 个月的受访者,占比为 26.8%;而拥有 0.5-1 年、1-3 年经验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 19.8% 和 26%。这种新用户入场、老用户坚守的现象反映了市场的动态性和活力。
-
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频率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加密货币交易者使用交易所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每日多次使用交易所的用户占比最大,大多数交易者对交易所高度依赖。
具体来说:每日多次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受访者占 47.6%,每周使用数次的受访者占 29.6%,每月数次的占 15.1%,而极少使用的仅占 7.7%。
-
当前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规模
在加密货币持有者中,大多数人的资产规模集中在 1 万美元以下,占比达到 66.0%。这表明大部分投资者仍处于较为谨慎的投资阶段,可能是由于市场波动性较大或投资经验有限。
持有 1 万至 10 万美元资产的投资者占 25.6%,这部分群体可能对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和信心,因此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而持有 10 万至 50 万美元的投资者仅占 5.2%,而持有超过 50 万美元的高净值投资者仅占 3.2%。
第二部分: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在加密货币领域,安全性和信任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章节通过收集和分析受访者在币安账户中启用的安全措施,深入了解用户的安全意识和策略,涉及启用的安全措施、保存私钥的方式、遇到的诈骗类型等问题,揭示了用户加密货币交易中的安全挑战。
-
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
本次问卷调研中,我们对受访者启用的币安账户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统计。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具体来说:
启用 2FA 身份认证的比例最高,达到了 80.8%——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大多数用户意识到双重认证的重要性,并优先选择这项措施来保护账户安全。此外,独立交易密码也被重视,超半数(53%)的受访者设置了独立交易密码。启用白名单地址的用户占比为 21%,这项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资金被转移到未经授权的地址。而防钓鱼验证码的使用率为29.3%,这表明部分用户对钓鱼攻击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此外,有 1.6% 的用户选择了其他安全措施,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然而,仍有 10.4% 的用户未启用任何额外的安全措施,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认为安全措施的设置太过复杂。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已经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币安账户,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措施。
-
转账前是否会核对收款地址/智能合约地址?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都会仔细核对收款地址或智能合约地址,比例达到了 79.2%,表明用户普遍意识到核对地址的重要性,以避免转账错误和可能的资金损失。
13.9% 的用户在大部分时间保持谨慎,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对地址进行检查。
偶尔核对地址的用户占 5.3%,这部分用户可能意识到核对的重要性,但没有养成稳定的习惯。
从整体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用户在转账前会核对收款/智能合约地址,体现了对资金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 1.6% 的用户从不核对转账地址,需要加强对转账安全的关注。
-
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如何保存私钥/助记词?
去中心化钱包使得用户可以完全自主地掌握自己的私钥和资产,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的困难和私钥丢失的风险。在调研中,47.8% 的用户在使用去中心化钱包时选择纸质离线备份,这是一种传统且安全的方式,能够有效防止数字设备故障或网络攻击。而使用硬件钱包保存私钥或助记词的用户占 10%,这部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专门的设备来增强安全性。同时,有 8.8% 的用户选择使用加密数字文件存储,这种方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
也有很大比例(30.7%)用户选择直接将私钥或助记词存储在手机、电脑或云盘上。虽然这种方式方便,但存在如设备被盗或遭遇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
此外,有 2.7% 的用户选择其他保存方式,显示出用户在安全策略上的多样性。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使用较为安全的方式来保存私钥或助记词,但仍有部分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潜在的风险。
-
见过的诈骗类型
我们在本次问卷调研中统计了受访者见过的加密货币诈骗类型,调研显示,虽然诈骗的种类日渐增加,但钓鱼链接诈骗仍是最常见的诈骗方式。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各选项占比为:
-
77.4% 的用户见过钓鱼链接,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通常通过伪装成合法网站来窃取用户信息。
-
60.8% 的用户遇到过“权威人士”所谓的内幕消息或喊单,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权威的信任来误导投资决策。
-
51.7% 的用户见过泄漏隐私信息的诈骗,如密码、私钥或助记词,这类攻击直接威胁用户的资产安全。
-
56.6% 的用户见过虚假空投、赠品或代币预售的诈骗,这种骗局利用用户对免费或优惠的追求来实施欺诈。
-
51.6% 的用户见过虚假交易所 App 或虚假钱包,这种诈骗通过伪装成合法的应用程序来骗取用户资产。
-
48.8% 的用户遇到过庞氏骗局与传销资金盘,这种骗局通过承诺高回报来吸引投资者,实际上是靠后续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
-
恶意软件攻击的受害者占 33.2%,这类攻击通过植入恶意软件来窃取用户信息或控制用户设备。
-
虚假投资承诺(如高收益矿池)也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被 44.9% 的用户见过,这种骗局常以不切实际的高回报来吸引投资。
-
2.3% 的用户见过其他类型的诈骗,诈骗手段正在变得日益多样化且防不胜防。
第三部分:诈骗经历与应对
本章节的焦点转向受访者实际遭遇的诈骗事件,调研涵盖损失金额、遭遇诈骗后的补救措施及常见的诈骗信息渠道。通过全面统计这些真实发生的场景,我们旨在帮助用户提高警惕,更有效地防范加密货币诈骗。
-
是否遇到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
我们调研了用户是否遭遇过加密货币诈骗,出乎意料的是,有近一半(41.7%)的用户曾遭遇加密货币相关诈骗;而在其余用户中,有 9.4% 不确定自己是否遭遇过诈骗,明确表示未遭遇诈骗的用户仅占 48.9%。
总体来看,加密货币诈骗依然是当今重要的安全问题,需要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辨识能力。
-
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
我们调查了用户在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中损失的资金规模,数据显示:
-
65.4% 的用户没有上当受骗,显示出较强的防范意识。
-
8.3% 的用户虽然上当但没有损失,可能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
-
13.7%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美元以下,显示出小额损失较为常见。
-
8.3% 的用户损失在 1000 至 1 万美元之间,表明中等规模的损失也存在。
-
4.3% 的用户损失超过 1 万美元,显示出少数用户遭遇了严重的财务损失。
总体来看,虽然大多数用户没有遭遇损失,但仍需加强防范,以避免潜在的经济损失。
-
遭遇诈骗后,首先会采取的措施
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被盗的加密货币往往难以追回。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会在遭遇诈骗后首先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认损失、不予追究的用户比例位居第二。具体数据为:
-
58.9% 的用户首先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资产,显示出对保护资金安全的重视。
-
13.6% 的用户选择向当地执法机构报案,表明他们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
10.8% 的用户在社群公开警示,意在提醒他人注意类似风险。
-
15.5% 的用户自认损失不追究,可能因为损失较小或认为追究无望。
-
1.2% 的用户采取其他措施,显示出应对方式的多样性。
总体而言,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采取积极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联系交易所是大部分用户的选择,说明用户对于以币安为首的交易所的信任;但仍有部分用户选择接受损失,这也反映出加密货币诈骗追回困难的特点,值得引起更多关注。
-
所在地区「最常见到」诈骗信息的社媒传播渠道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所在地区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在传播诈骗信息方面的影响力。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主要传播渠道:
-
X(原Twitter):63.9% 是最常见的诈骗信息传播渠道,显示出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强大影响力。
-
Telegram:38.7% 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表明其在加密货币社区中的广泛使用。
-
Facebook:30.9% 和 LINE:27.7% 也被频繁提及,显示出这些平台在某些地区的普及度。
次要传播渠道:
-
TikTok:19.3% 和 Instagram:19.1% 表明这些视觉内容平台也成为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
-
WhatsApp:8.4% 和 其他渠道:6.3% 反映出用户在其他平台上也偶尔会遇到诈骗信息。
较少被提及的渠道:
-
Reddit:3%、Medium:2.5%、Kakao Talk:2.1%、Zalo:1.7%、Naver Blog:1.5% 等渠道的比例较低,显示出这些平台在不同地区用户之间使用偏好的差异。
总体来看,尽管有些平台如 X 和 Telegram 在诈骗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也不容忽视。用户需在各个平台上提高警惕,以防止诈骗信息的侵害。
第四部分:交易所安全服务的需求
本章节着重探讨币安在用户应对加密货币诈骗时所发挥的作用。问题从币安官方验证渠道、辨别币安信息真伪、寻求币安帮助、希望交易所/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措施,到币安的安全产品与反诈教育,描绘了币安在防范加密货币诈骗方面做出的尝试。
-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
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是币安为用户提供的一种验证员工身份的方法,用户可以输入网址、邮箱地址、手机号、Telegram 或社交媒体账号,检查来源是否经过验证并来自币安官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统计了受访者是否知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页面确认某人是否为币安官方员工。
数据显示:50.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可以通过“币安官方验证渠道”来确认员工身份。而 49.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知道这一验证渠道。
尽管有一半的用户了解验证渠道,但仍需加强对官方验证方式的宣传。
-
辨别接收的币安信息真伪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辨别币安信息真伪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确认信息真实性时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用户的辨别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辨别方法:
-
登录币安官网核对公告区: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用户(74.8%)倾向于通过官方网站获取权威信息。
-
通过币安APP“公告中心”或“消息”列表比对:被 71.2% 的用户选择,权威的官方公告往往是用户最信赖的验证方法。
次要辨别方法:
-
在“币安官方验证渠道”中验证发件人信息:虽然也是官方渠道,但只有部分用户(35.8%)选择很可能是因为对这一渠道不熟悉。
-
查看币安官方或高管社交媒体认证账号所发布的官方信息:32.8% 的用户会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
其他方法:
-
与币安工作人员或币安天使进行确认:22.3% 的用户选择与社群中的工作人员沟通以确认信息。
-
其他:极少数(1.1%)的用户会利用其他独特的方法进行验证。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依赖于官方渠道和应用程序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但仍有部分用户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接沟通等方式进行多重验证。这表明在信息辨别方面,用户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更多用户会在第一时间确认官网信息,以官网公告为准。
-
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如何寻求币安的帮助?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受访者在交易过程中遭遇可疑行为时寻求帮助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的应对措施。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用户寻求帮助的方法分为三类:
主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大多数用户(73%)倾向于直接联系币安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
71.4% 的用户遭遇诈骗后会在币安“诈骗举报”页面进行举报。
次要寻求帮助的方法:
-
44.1% 的用户会寻求官方人员或社区帮助,以获得额外的支持和建议。
其他方法:
-
值得注意的是,有 7.9% 的用户不清楚如何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
0.6% 的用户会采用了其他不常见的方法来寻求帮助。
总体来看,大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客服和举报页面等官方渠道来寻求帮助,币安的“诈骗举报”链接也被更多用户熟悉和选择,但仍有部分用户依赖社区支持或不清楚如何应对,表明在用户安全教育方面仍需加强,以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获得帮助。
-
最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用户希望交易所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进行了详细统计。这项调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交易过程中对安全性提升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我们将结果按照主次分为三类:
主要关注点:
-
有 71.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进行高风险交易实时拦截,显示出用户对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即时风险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希望交易所能够主动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威胁。
-
64.8% 表明用户希望交易所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诈骗地址库,以便在交易前进行核查。这反映了用户对已知诈骗手段的防范意识,以及对交易所提供预防性保护的需求。
次要关注点:
-
58.3% 的用户关注设备安全,期望交易所能提供防范恶意软件的解决方案。这表明用户意识到设备安全对整体交易安全的重要性。
-
51% 显示出用户对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升安全性的兴趣,希望交易所加强集成生物识别认证,表明用户对新技术在身份验证中的应用持积极态度。
其他关注点:
-
45.8% 的用户希望在发生异常操作时收到提醒,这显示出对交易所能够及时通知用户潜在风险的期望。
-
39.5% 的用户希望有人工客服提供反诈支持,强调了人力支持在复杂欺诈情境中的重要性。
-
38.8% 的用户希望交易所能提供更多的反钓鱼教育,说明用户对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有一定需求。
-
0.9% 显示出其他特定的个性化安全需求。
总体来看,用户对交易所的安全防护需求主要集中在实时监控、预防性措施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上,同时也希望通过教育和人工支持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这表明交易所需要在技术和服务上双管齐下,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
最希望去中心化钱包加强的安全防护类型
我们调查了用户对钱包安全防护的具体需求,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在钱包侧,67.7% 的用户希望钱包能够强化私钥管理,54.7% 的用户希望加强安全备份与恢复选项。
-
关于外部的风险,60% 的用户强调钓鱼 dApp 检测的重要性,52.3% 的用户希望增强对钓鱼交易的检测,58.5% 受访者希望能更高效地识别黑客攻击。此外,分别有 47.3%、46.7%、46.2% 和 43.7% 的用户希望加强对代币、交易、授权和相似地址投毒交易的监测
-
0.8%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个性化的安全需求。
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对去中心化钱包的安全功能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私钥管理和钓鱼攻击防范方面,这为平台提供了后续优化的方向。
-
是否信任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SAFU基金)
在加密货币交易中,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如币安的 SAFU 基金)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调研了用户对这些机制的信任程度。
具体来说,39.6% 的用户表示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完全信任;45.9% 的用户持一般信任态度;仅有 2.1% 的用户表示不信任,而 12.4% 的用户表示不了解这些机制。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交易所的资产保护机制有一定的信任度。然而,还有一部分用户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增强对这些机制的理解和信任。交易所可以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用户教育来进一步提升用户对其安全措施的信心。
-
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可改进之处
随着加密货币相关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调查了用户认为这些内容可以改进的几个方面。本题为多选题,每名受访者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
49.7% 的用户认为反诈教育内容过于专业,难以理解,近一半的用户希望内容能够更加通俗易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42.2% 的用户表示反诈内容的推送频率过低,建议增加推送频率以提高用户的警惕性和知识水平。
-
46.2% 的用户指出反诈教育内容缺乏本地化案例,希望看到与自身生活环境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
34% 的用户认为当前的互动形式过于单一,建议采用更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来增强用户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此外,2.5%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改进建议,显示出用户对反诈教育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用户对平台反诈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以更迎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提高反诈教育的效率,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
第五部分:安全功能与教育偏好
本章节着眼于用户的防诈骗意识,重点关注用户接受安全警示的倾向和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有助于平台更有效地帮助用户识别加密货币相关诈骗,防患于未然。
-
接收安全警示的倾向
在信息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用户对接收安全警示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我们调查了用户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倾向。
-
55.1% 的用户倾向于通过 App 弹窗、推送或站内信接收安全警示。这种即时通知方式被大多数用户认为是最有效的提醒方式。
-
25.8% 的用户更喜欢通过邮件接收安全警示。这种方式适合习惯于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频繁查看邮件的用户。
-
12.8% 的用户选择短信提醒,提醒我们传统的方式往往也不容忽视。
-
5.9% 的用户偏好通过社交媒体或社群公告获取安全警示,这种方式不被普遍接受的原因可能是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信息。
-
0.4% 的用户提出了其他接收方式的建议,显示出少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倾向于通过即时的 App 通知接收安全警示。然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平台可以提供多种通知方式,确保安全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所有用户。
-
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如识别钓鱼链接)意愿
反诈模拟测试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我们调查了用户对参与平台组织的反诈模拟测试的意愿。
具体来说,59.2% 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反诈模拟测试,38% 的用户意愿视奖励而定,仅有 2.8% 的用户不愿意参与。
这说明绝大多数用户对参与此类测试持开放态度。平台可也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用户参与度,进而增强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RootData 分析师大赛》启动:以数据为剑,破加密迷雾
《RootData分析师大赛》将于5月10日正式启动,为期14天,将评选出16名参赛者,总奖池达3000美金。 深度剖析,挖掘价值 RootData分析师大赛旨在为加密投资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发掘真正具
-
MEET48 将在 6 月正式启动第一届 Web3.0 年度全球偶像人气总决选
深潮 TechFlow 消息,5 月 9 日,全球首个基于Web3.0构架并专注娱乐领域的 AI-Agent 及 AIUGC 粉丝经济生态社区MEET48官宣,将举办第一届 Web3.0全球偶像年度人
-
Bybit用户突破7000万,持续深化透明化承诺与机构业务增长
阿联酋迪拜, 2025 年 5 月 9 日 —— 全球交易量排名第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Bybit 今日宣布,其注册用户已突破 7000 万大关。这一里程碑凸显了 Bybit 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增长与广
-
日报 | 币安将向 Alpha 积分达 168 的用户空投 9873 枚 DOOD 代币;Binance Wallet 与 Alpha BSC 链上交易手续费降至原十分之一
整理:Jerry,ChainCatcher重要资讯:币安支持 DOOD 空投,面向 MUBARAK、BROCCOLI714、TST、1MBABYDOGE 和 KOMA 持有者 赵长鹏称持币信心不足源于
-
揭秘:特朗普家族如何靠「自家稳定币」从中东加密巨额交易中分羹
原文标题:How the Trump family is poised to profit from a $ 2 billion Middle East crypto deal that uses t
-
5月9日市场关键情报,你错过了多少?
精选要闻1.Binance Alpha 将于今晚 21 时开放 Doodles (DOOD) 交易2.以太坊周涨幅近 30%,有望创 4 年以来最佳单周表现3.DWF Labs 合伙人:正大量购买各种
-
Gate.io发布新一期储备金报告:储备金总值达108.65亿美元,超额储备24.15亿美元
Gate.io 公布新一期储备金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8 日,Gate.io 储备金总值达 108.65 亿美元,总储备金率达到 128.57% ,超额储备金额为 24.15 亿美元。当前,B
-
Binance鼎力支持、积分模式升级,Sonic生态迎爆发前夜?
近日 Binance 宣布将 Sonic 链集成至 Binance Wallet,并将对 Binance App 或 Binance Wallet 上交易 Binance Alpha 上线的 Soni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