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真相:谁在为茅台,BAYC,Labubu 买单?
作者:漫漫
当代消费正在脱离它的原始逻辑。
从国宴餐桌上的茅台,到以太链上的猿猴头像(BAYC无聊猿),再到年轻人案头的潮玩Labubu,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正在以各自方式讲述同一件事:我们已经不再为“功能”买单,而是为某种被看见的渴望付费。
在这个消费结构中,商品的使用价值退场,情绪、身份、认同与投机接力上场,构成了一个“消费即象征”的新时代图谱。
01微观:消费建构的是“人设”,不是满足需求
Labubu的火爆,与其说是设计成功,不如说是精准击中了都市青年“可爱中带点叛逆”的自我标签。它不是玩具,而是一种自我呈现的“投射道具”。
BAYC(无聊猿)则更直接——用户买下的不是一张图像,而是“我属于Web3”的公开声明,是进入特定圈层的门票,是一段虚拟身份的启动键。
至于茅台,它的社会角色早已超越酒精饮品。你不必饮用它,它却能在饭局上替你“发声”:一种熟悉的体制语言,一种无需多言的象征身份。
在这一层面,消费已不再解决物理层面的“需要”,而是服务于情绪认同、社交意图与心理归属。
“给我砸咯” via 狂飙
02中观:消费习惯是被“机制诱导”的结构反应
这些产品为何能持续热度?它们所依赖的并不是自然生长的“市场偏好”,而是一套高度结构化的“诱导机制”:
-
人为稀缺:Labubu靠隐藏款,BAYC靠固定数量,茅台靠配额制度。供给被精确控制,稀缺性被程序化制造。
-
符号封装:三者都具备强烈的圈层语言属性,它们都是一种文化传递的载体。
-
社群放大:产品的喜好正在为社交人设构建名片,无论是“炫盒”“晒猴”还是“送茅台”,都在以用户为传播单元做指数式扩张。
Labubu诱发收集欲,BAYC创造财富梦,茅台维系人情债。
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事实:消费行为其实是被“机制 情绪 文化”共同编程出的群体反应。
03宏观:消费品的资产化与行为金融逻辑
当下最受欢迎的消费品,往往具备四重属性:价格可炒、象征稀缺、圈层封闭与情绪共鸣。这意味着它们不仅是商品,更是“类金融资产”。
这些特征叠加后,就不再是单纯消费品,而是“资本结构体”。行为金融学对此已有成熟解释:
-
锚定偏误:早期炒作设定高价锚点,使后续消费者接受溢价变得理所当然。
-
从众心理:当周围人都在抢购、展示时,个体倾向于放弃独立判断,跟随行为成为常态。
-
确认偏误:一旦买入,人们倾向于收集支持其决策正当性的信号,压制相反信息。
-
沉没成本效应:投入越多,越难抽身,反而继续加注以避免“认错”的心理痛苦。
投机、身份认同、情绪满足在这类消费行为中互为因果,构成了一个不断自我循环、价格易被拉升的象征投机市场。
BAYC的价格拉升是投机者、持币者与KOL的共谋仪式;Labubu的价值膨胀,离不开盲盒黄牛与平台策略的合谋;茅台的“估值稳定”,更像一个庞大的社会信用系统在默契运转。
三者所揭示的,不仅是“消费的升级”,而是“金融的下沉”:资本逻辑开始全面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情绪和决策。
04货币宽松与“类消费资产”膨胀的结构共谋
更宏观地看,这一轮消费金融化的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制度性推力——全球货币超发。
疫情以来,各国央行不断量化宽松,流动性泛滥导致传统资产泡沫严重,资本开始寻求“结构性溢价出口”。而这类具有故事性、具情绪锚定能力的“符号性消费品”正好充当了承接泡沫的理想容器。
Labubu被当作可炒的盲盒,BAYC在NFT市场中一度高歌猛进,茅台则长期稳坐“硬通货”的头部位置。它们都在完成一个任务:将宽松的货币环境转化为“情绪资产”的蓄水池。
因此,今天的消费泡沫,并非单点爆发,而是一场“由上至下”的结构共谋。它不只是市场现象,更是金融机制对文化载体的资本化调动。
05越不像商品的东西,越贵
作为本质为动物的人类,来到地球的唯一主线任务是每天搞到2000大卡热量的食物。
“m的,狂野人生” via 小红书
而在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基本的生存需求不再成为"主线任务",而变成了理所当然。
在生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所消费的,或许不只是产品,而是自我投射与情绪绑定的结果。
Labubu是孤独感的可爱回应,BAYC是未来感的自我索引,茅台是权力语言的默会回响。他们各自站在消费金字塔的不同角落,却都让我们看清一个趋势:消费行为,正在或已然成为资本培养的宠物。
不管商品如何变换形态,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我们内心里那个渴望被理解、被认同、被区分开的“人设”。
所以,那些越不像商品的东西,才越贵。
因为它们承载了我们太多关于“我是谁”的预期,而预期,才是当下消费社会的锚点本体。
在大宗达到上升瓶颈期时,伪概念的"中产"或许就是这些新"消费品"的买单者。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RZ 代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RZ代币作为RZ游戏生态系统的主要货币,在价值流通、游戏激励、资产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其代币经济学设计,RZ旨在构建一个可持续且可扩展的加密货币生态系
-
早报 | Robinhood 被纳入标普 500 指数,Strategy 落选;美联储主席人选范围缩小至三人;特朗普对黄金免征全球关税
整理:liec,ChainCatcher 重要资讯:美股加密股涨跌不一,BNC 涨 20%,特朗普系 ALTS、ABTC 涨约 15% Robinhood 盘后涨超 7%,将被纳入标普 500 指数
-
加密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活跃度排名
2025年4月DappRadar报告揭示加密社交媒体平台竞争格局,Steemit、Minds等凭借内容挖矿、用户主权等机制占据前列,代币激励与去中心化技术推动用户活跃度增长,行业呈现内容即资产的发展趋势。
-
⾹港需要⼀场流动性⾰命
摘要 过去⼆⼗年,⾹港曾是亚洲资本市场的明珠。但今天,港股市场⾯临⼀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流动性不⾜。成交额下滑,估值⻓期低迷,优质企业的融资能⼒受到严重掣肘。问题并不在于⾹港缺乏优质公 司,⽽在于缺乏
-
云挖矿服务平台收益率前十
2025年4月全球云挖矿服务平台收益率榜单更新,前十名平均年化收益率18.7%。文章介绍了Hashflare、Genesis Mining等前十平台特色及收益率,分析行业技术迭代、金融创新、合规化趋势,并提示算力价格波动等风险。
-
稳定币流通量与信任度综合排名
2025年稳定币市场流通总量突破1800亿美元,文章从流通量、储备透明度等维度解析USDT、USDC等主流稳定币,揭示美元主导格局下人民币稳定币增速显著,及主权货币数字化带来的市场格局演变启示。
-
元宇宙项目土地销售量前十榜单
文章揭晓2025年元宇宙项目土地销售量前十榜单,解析Decentraland、The Sandbox等项目的销售特点、商业模式及市场表现,探讨元宇宙数字地产经济的现状、技术演进与未来趋势。
-
NFT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十大平台
2025年NFT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十大平台揭晓,包括OpenSea、Blur、X2Y2等,文章详述各平台技术创新、用户机制及生态建设,分析市场集中度提升与细分领域创新并存的格局演变。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