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互撕,曝出加密巨头拉的那些"帮派"
如果谈到最近哪家投资机构最为风头无两,那非 DWF Labs 莫属——几乎是以每月定投的形式大笔向外撒钱,凭借频繁大手笔的投资而强势杀入大家的视野之中。
与此同时,大家耳熟能详的加密做市商 Wintermute 也在前阵子与 DWF Labs 互相就彼此的「黑料」进行了曝光,由此再一次掀开了加密行业内众多项目,因资本扶持而形成不同派系阵营的盖子。
01做市商之间的项目阵营
Wintermute 作为专业做市商,此前在 OP、BIUR、ARB 等新上线蓝筹种类上一直积极参与做市,几乎都是彼时市场中的绝对热点项目,且做市风格广为大家熟悉:
像 OP 的先深度洗盘、之后大幅拉起的过程就让不少投资者印象深刻,且其中除了二级市场的直接交易之外,还伴随有消息面等多条战线的同时发力。
譬如 OP 发放之时,Wintermute 搞不清 EOA 与普通地址的区别,而导致 Optimism 给其用于做市的 2000 万枚 OP 丢失(后来追回大部分)。
包括后来 Optimsim 基金会多签钱包更是陆续向 Coinbase 托管钱包转账共计价值约 4.5 亿美元的 OP,且事前没有任何公告,直到被社区发现并引发汹汹物议后,Optimsim 基金会才出来解释称,「该转账行为并非Token解锁也不会导致当前Token供应量的变化,仅仅是按计划向投资者进行转账」。
此事导致 OP 价格一度大跌,事后证明这也是 OP 底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 ARB 拉升前数亿枚 ARB 转移的争议操作,被怀疑是 Wintermute 消息面的操盘手段之一。
而 DWF Labs 则以已有Token的老项目为主,且是「投资+做市」结合,像最近的中国项目、香港概念的 CFX、MASK、ACH,以及老牌项目 EOS、SNX 等等,都是热点概念、老题材标的为主。
其实双方的旗下参投项目几乎囊括了最近的所有涨幅榜头部,而二者在社交媒体上的隔空互怼,也说明当下市场资金已经走到了这两家顶级机构互相争夺话语权与更大影响力的阶段。
02加密行业的资本「派系」
其实加密项目因为受背后提供资本支持的 VC 影响,而或主动或被动选边站队的情况,并不鲜见。
早在 2021 年 8 月,SushiSwap 就曾透露为什么它选择使用 Arbitrum 而不是 Optimism 作为其最先布局的 Layer2 扩展解决方案。
其中 SushiSwap 直言是因为 Optimism 给了 Uniswap 优惠待遇,推动 Uniswap 率先上线:
尽管「SushiSwap 已经在 Kovan 测试网上完成部署,但最后被告知 Uniswap 将获得这个机会,Optimism 非常直接地告知 Uniswap 必须先部署」。
而按照 SushiSwap 的说法,Optimism 之所以青睐 Uniswap,是因为受到了投资者 a16z 和 Paradigm 的影响,并直言这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可能「串通一气」,以影响他们的既得项目并使其受益。
今年 2 月 a16z 向由 0xPlasma Labs 提出的在 BNB Chain 上部署 Uniswap V3 的最终提案提出反对票,导致 Uniswap 登陆 BNB Chain 的计划搁浅,就与 a16z 和 Jump 分别支持 LayerZero 和 Wormhole 的对立有着莫大关系:
其实 a16z 并非是不愿意将 Uniswap 部署至 BNB Chain——毕竟在 Uniswap 决定是否部署在 Polygon、Celo 和 zkSync 中时,a16z 是投了「赞成票」的。按照赵长鹏转推的具体说法,这场斗争的核心,是 a16z 不愿意用 Wormhole 做跨链桥来作为 Uniswap 登陆 BNB Chain 的跨链选择。
而交易平台之间的派系之分则更为泾渭分明,以 Layer2 赛道经典的 Optimism 与 Arbitrum 阵营为例,从交易平台以及Token及相应布局的角度看,扶持不同阵营的站队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Coinbase 明显偏向 Optimism,并选择基于 Optimism 推出自己的 L2 网络 Base;
Binance则更偏向 Arbitrum,在上线 ARB 的同时,其生态的主要项目 MAGIC、GMX、GNS、RDNT 等也尽数上线,这是包含 Optimism 在内的众多竞争公链项目都没有的待遇;
包括最近吸引眼球的 SUI 发行,则更为明显——OKX、Bybit、Kucoin 等与 Sui 合作进行 1EO 认购,但其中却并无Binance身影。
据称这可能和Binance的排他协议有关——无论是首发Token还是投资项目,Binance都会有一些针对其它交易平台的排他协议,因此Binance无法同意 SUI 同时在多个平台 1EO,SUI 也不接受Binance的排他协议。
03小结
其实对于被投项目,尤其是那些明星项目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缺资金。而对机构而言也是如此,不是有钱就能投到项目,好项目更多的在意是机构能给项目方带来怎么样的资源。
所以像顶级投资机构或玩家们才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它们不只是把钱给到位,还提供覆盖项目整个发展链路的一条龙行业资源,尤其是整合自身多方资源优势,提供其它投资机构不具备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
独行快,众行远,客观上看,这样条块分割明显的关系网确实是助力投资组合项目成长的一大优势,譬如有助于发挥各自的资源与优势,通过项目矩阵为单一项目成长赋能。
但垄断与恶性竞争的隐忧也很明显,尤其是伴随着己方被投项目阵营的不断扩大,形成相对排外的协同矩阵,那马太效应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明面上看到的各家机构「朋友圈」。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AI 加密支付深度研报:构建智能金融时代的价值流转引擎
一、引言:从支付工具到智能协作中枢在Web3与人工智能(AI)两大科技浪潮交汇的今天,加密支付正被重新定义。过去,它主要承担价值转移的底层功能,如今则正在演化为“AI 经济体”的执行中枢,联通数据、算
-
写在黑客攻击之后:DeFi 世界到底有没有无风险收益?
七大类高收益策略,各自的风险来源是什么?撰文:stablewatch编译:Azuma(@azuma_eth)编者按:DeFi 市场最近并不太平,先是大热项目 USDf 因储备资产及收益来源质疑而短暂脱
-
空投即巅峰?数据揭示Kaito模式下的代币“速朽”魔咒
原文作者:Stacy Muur编译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译者 | Ethan(@ethanzhang_web3)新注意力经济的记忆是短暂的。加密领域一直由叙事驱动。但在
-
代币化股票:新瓶装旧酒的金融效率革命
这场金融「换皮」游戏,能否复刻标普 500 ETF 的逆袭神话?撰文:PRATHIK DESAI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20 世纪 80 年代末,Nathan Most 在美
-
SEC 加密工作组负责人警告:无论代币化如何,资产仍然是证券
Peirce 强调,代币化股票、票据或权益「仍然是证券」,发行方、中介机构和交易者在创建、出售或转让这些证券时,必须遵守现行联邦法律。原文来源:Cryptoslate编译:区块链骑士美 SEC 加密货
-
24小时内7大机构或巨鲸买入约3.58亿美元的ETH
深潮 TechFlow 消息,7 月 10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过去24小时内,7家机构/鲸鱼账户累计购入127,971枚ETH,价值约3.58
-
火币成长学院|AI 加密支付深度研报:构建智能金融时代的价值流转引擎
智能代理时代的支付主权重构。一、引言:从支付工具到智能协作中枢在Web3与人工智能(AI)两大科技浪潮交汇的今天,加密支付正被重新定义。过去,它主要承担价值转移的底层功能,如今则正在演化为“AI经济体
-
不止于交易,HyperLiquid早期GameFi和SocialFi项目盘点
参考来源 SMooTH编译|Odaily星球日报 Golem(@web3_golem)编者按:自 Hyperliquid 推出 HyperEVM 以来,其生态系统便在迅速壮大,DeFi、GameFi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