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100%储备?资产类型限制详解

互联网 阅读 29 2025-09-09 03:30:02

XBIT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支持比特币、热门加密货币与meme币交易,低费率、高安全。

链接直达

GENIUS法案确实要求美国发行的支付型稳定币必须由100%储备资产支持,但这个"100%"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作为经历过UST崩盘的韭菜,看到这条规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给这潭浑水装过滤器了。

GENIUS法案的三大核心要求

  1. 硬核储备规则 要求每枚稳定币都必须对应1美元现金、银行活期存款或3个月内到期的美债。说白了就是"钱要看得见摸得着",像Terra那种用算法当魔术道具的玩法彻底凉凉。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允许用短期美债替代现金,这相当于给发行商留了个"用国债当零钱罐"的操作空间。
  2. 资产类型黑白名单 白名单上只有三样:现金、活期存款、3个月美债。黑榜则挂满了商业票据、企业债和加密货币——特别是自家发行的稳定币不能拿比特币当储备,这招够狠。Circle的USDC现在得把那些商业票据全换成美债,估计财务部要通宵改报表了。
  3. 牌照准入制度 现在只有持牌银行、储蓄机构或者联邦特批的非银机构能发稳定币。这意味着加密圈的初创团队想单干基本没戏,倒是摩根大通这种传统银行乐开了花,最近刚提交了PPSI牌照申请。

微信截图_20250728135457.jpg

立法背后的算盘

这法案出台时机挺有意思:2025年6月参议院通过时,正好是UST崩盘三周年。立法者算过账:2022年那场崩盘让全球蒸发4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希腊的GDP。现在给稳定币装上"防爆阀",既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也是给美元在数字货币赛道上加护城河。

不过监管层这次玩得挺细:既没学中国直接封杀,也不像欧盟那样放任商业票据当储备。用美债当储备的设定,实际上把稳定币变成了"数字国债代币",这招既巩固美元霸权,又给财政部创造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微信截图_20250728135143.jpg

行业地震进行时

法案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 传统银行狂欢:摩根大通、花旗这些老钱正摩拳擦掌准备发币,毕竟现在合规门槛高了,反而成了他们的护城河
- 加密原生项目瑟瑟发抖:Circle需要把储备中15%的商业票据全换成美债,USDT的发行商Tether更惨,得把30%的现金等价物比例提到100%
- DeFi生态受影响:禁止用储备资产投资衍生品后,那些靠稳定币储备生息的协议收益率估计要腰斩

争议最大的当属"禁止支付利息"条款。支持者说这是防止稳定币变成影子银行,反对者则吐槽这会让美国错失高收益稳定币赛道。作为普通用户,我觉得这就像买矿泉水:以前瓶子里可能掺了点蜂蜜水,现在保证是100%纯净水,但想喝甜的得自己加糖了。

微信截图_20250728135005.jpg

韭菜的自我修养

站在投资者角度,这条法案带来的最大变化其实是"风险定价透明化"。以前买稳定币像买理财产品,现在则变成了存银行活期——安全性up,但收益率也down了。建议持有稳定币超过10万美元的玩家,现在可以考虑分散存到多个持牌机构,毕竟鸡蛋别放一个篮子,这是我在2022年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

说到底,GENIUS法案就像给数字货币装了个传统金融的刹车系统。虽然可能让某些创新"窒息",但至少避免了下一次UST式的自由落体。至于这个刹车是阻碍发展还是保驾护航,可能要等2026年法案完全落地后才能见分晓。

BossWallet

永续合约、meme币交易、美股交易,高达100x杠杆

链接直达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布局RWA? 下一篇:稳定币的储备金审计报告怎么看?可信吗?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