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重回 L1 叙事,Solana 共识加速
撰文:佐爷
以太坊开始供给侧改革。
无限花园梦碎之后,Vitalik 约束 L2/Rollup 的人情债,以更加积极姿态防守 L1 赛道,以太坊主网「提速降费」计划提上日程,转向 Risc-V 只是开始,如何在效率上赶上甚至超越 Solana 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头戏。
Solana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场景。
Solana 的回答是 Scale or Die,坚定不移走做大做强 L1 之路,除了 Jump Trading 研发的 Firedancer 进入部署流程外,在本次纽约 Solana 大会上,Anza 团队的 Alpenglow 共识协议夺得头筹,吸引全场目光。
以太坊的最终梦想是世界计算机,巧了,Alpenglow 也是。
大规模节点时代的 20% 安全共识
从比特币开始,节点数量和离散度是衡量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程度的同义词,为了避免集中化,安全门槛被限定在 33%,即任一实体都不应该超过这一比例。
在资本效率的助推下,比特币挖矿最终走向矿池集群,以太坊成为 Lido 和 CEX 的主舞台,当然,这不意味着矿池和 Lido 就能控制网络运行,在「维护网络—赚取激励 / 管理费」的模式下,他们并无作恶动机。
图片说明:区块链节点规模法则,图片来源:@zuoyeweb3
但是,衡量网络的健康度必须考察其规模,例如,在 3 个人的小团体中,2/3 赞同才能称得上有效运行,只追求任意 1/3 的最低限度安全保障没有意义,剩余二者非常容易串联,作恶成本极低,作恶收益极大。
如果是 10000 的大规模网络,如 Etherscan 给出以太坊现有节点规模,则没必要追求 2/3 的多数票,在激励模式之外,大部分节点互不面识,Lido 和 Binance 的共同作恶协调成本也过大。
如果我们把节点数量和共识比例都下降一些,能否「提速降费」?
大家应该能想到,Alpenglow 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准备真这么干,保持 Solana 1500 个节点规模,同时将安全共识下降到 20%,既可提高节点确认速度,为节点赚取更多主网激励,还可以鼓励节点规模的扩大,比如膨胀到 1 万左右。
究竟是 1 1>2 的效果,还是会击穿现有安全机制,都可能发生。
不过我很喜欢,Solana 就该走美国链、阴谋团、中心化路线,作为以太坊的反面参与公链竞争。
魔改 Turbine,还是走向 DPoS
Alpenglow 的理论思路,是大规模节点时代不需要太强的共识数量,因为 PoS 机制,作恶者需要动员天量资本才能控制,即使是 20% 的规模,以目前价格计算,以太坊需要 200 亿美元,Solana 也需要 100 亿美元。
有 100 亿美元,干点啥不好,疯了才会去控制区块链,而且还会遭遇剩余 80% 节点的反击,除非是国家行为。
具体实践上,Alpenglow 将整个流程粗略分为 Rotor、Votor 和 Repair 三个部分(更详细的划分和工作流程参考其论文),并且在某种程度上,Alpenglow 是对 Turbine 机制的深度改造,所以我们简略介绍下 Turbine。
图片说明:区块广播机制,图片来源:@zuoyeweb3
Turbine 是 Solana 的区块广播 (Block Propagation) 机制,简单而言,Turbine 是传播区块信息,以达到全部节点进行共识确认的信使。
在早期以太坊的设计中,区块广播是 Gossip 协议,中文名如同「谣言、小道消息」,任意节点都可作为初始信使,和任意节点之间都可进行 P2P 通信,最终达到全网确认的效果,犹如「我有一个消息,我只告诉你,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说」,最终全世界都会知道。
我们暂时跳过 Turbine,用 Ripple 的 DPOS 机制做下对比,以太坊 / 比特币做到了极致的点对点通信,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是极端的慢和贵,这也很好理解,节点之间漫无目的、随机的配对,虽然会更 Robust、更抗审查,但是耗时会更久,而贵就是节点成本的考量,因为别的节点信息传播慢又要维持自身运行,那么自然要以 Gas Fee 的形式转嫁给用户。
极端的去中心化,必然会带来又贵又慢的伴生病。
Ripple 的 DPOS 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初期全网只设置 21 个超级节点,极端的中心化完全解决任何副作用,现在主网节点已经到 179 个。
而 Turbine 则走向中间状态,既不采用以太坊的 Gossip 机制,也不走向削减节点数量的邪路,而是将网络节点进行分级传播:
1. 在每个周期内,将节点分为 Leader 、Relay 以及更普通节点,只有 Leader 节点可以发送区块广播信息
2. 少部分 Relay 节点接受信息之后继续广播给更多普通节点,以上过程称为 Turbine Tree,很像一棵树,主次分明。
在 Alpenglow 中,该协议的变种称之为 Rotor,本质上就是有秩序的传播区块消息,任意 Leader、Relay 节点都非固定。
而 Votor 是节点确认机制,比如,在 Alpenglow 设想中,首轮节点投票达到 80% 比例,满足 20% 以上的最低限度,便可直接快速通过,如果首轮投票高于 60% 低于 80%,则可开启第二轮投票,再次超越 60% 即可最终确认。
如果还不行,那就走 Repair 机制,但是个人感觉,这和 Optimistic Rollup 的挑战期类似,真走到这一步,大概率协议会完蛋,FDIC 可没法阻止硅谷银行的挤兑潮。
和暴力堆软硬件资源拉高带宽(Bandwidth)不同,Alpenglow 的出发点是减少区块共识生成过程。
如果数据块尽量小,比如限定在目前的 1500 Bytes 左右,生成时间足够短,比如现阶段测试中,极限情况能跑到 100ms,是目前 10s 的 1%。(1 s=1000 ms,不过这个存疑,真的大规模实用,条件不会这么理想,但是也很恐怖了)。
结语
在 MegaETH 之后,现有的 L2 基本卷到终点,在 SVM L2 不会获得 Solana 支持后,Solana 主网对继续扩容有实际需求,只有主网 TPS 压倒一切竞对,才能将 Solana 以太坊杀手的理念贯彻到底。
Alpenglow 也并不只能应用于 Solana,理论上,任何 PoS 链,包括以太坊都可以使用其机制,和我们之前介绍的 Optimum 类似,现有的区块链研究已经走到技术边缘,急需更多计算机科学,甚至是社会学理念的帮助。
IBM 曾经宣称世界未来只需要五台大型机,如果 HTTP-TCP/IP 构成的互联网是一个,BTC 是一个, 以太坊也是一个,那留给 Solana 的空间可不大了。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AWE 登录币安:AI 自主世界能否引爆 Web3 新风口?
自主世界是 AI 与人类的协作舞台。撰文:Luke,火星财经2025 年 5 月 21 日,Binance 宣布,AWE Network(AWE)正式上线其理财、一键买币、闪兑交易、杠杆及合约平台,重
-
警惕蹭「RWA」概念的资金盘
真正的 RWA 是合规的金融产品,而且目前只有境外才有,境内普通散户想买都买不了。撰文:曼昆RWA 被玩坏了,资金盘五件套上线本律师最近刷视频号,眼睛都快瞎了。N 个账号,天天吹嘘「RWA 代币」,点
-
90% 跌幅后逆势扫货?a16z 与 Bain 豪掷 1.35 亿美元买入 WLD
两家风投基金直接下场购买并无折扣的 WLD 代币。撰文:1912212.eth,Foresight News5 月 21 日,World Foundation 宣布其子公司 World Assets
-
告别狙击?Gavel 如何破解代币分发与流动性引导困局?
Gavel 平台测试币 IBRL 公开发售筹得超 3 万枚 SOL,市值一度达到 6600 万美元。撰文:KarenZ,Foresight News在 Crypto 世界,代币分发和流动性引导一直是决
-
Hyperliquid 币价再度突破 30 美元,被质疑为何能异军突起?
在币圈,千夫所指并不可怕,无可替代才是王牌。撰文:Bright,Foresight News上半年一度被质疑被 FUD 的 Hyperliquid 又站起来了。5 月 22 日,随着 BTC 突破 1
-
BTC 储备力量正在兑现,亚洲持币之王 Metaplanet 股价一月翻倍
从 MicroStrategy 到 Metaplanet,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资产负债表。撰文:叮当,Odaily5 月 20 日,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的股价上涨突破 780 日
-
USD1放大招,涨幅告诉你谁是最热「特朗普概念」标的?
2025 年 5 月 22 日,市场风向持续向上,比特币比特币一举突破历史新高达到 11 万美元,叠加「GENIUS 法案」通过的背景下,一个「意料之外」的稳定币 USD1 悄然成为市场焦点。据官方消
-
加密市场宏观研报:《GENIUS Act》法案取得重大进展,BTC突破历史新高
一、政策面:稳定币立法破冰,《GENIUS Act》释放千亿级“美元式流动性”2025 年 5 月 14 日,美国参议院以 69 票对 31 票通过《GENIUS Act》稳定币监管法案的动议,标志着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