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崛起:数字金融新时代的催化剂
作者: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稳定币的技术内核与演进路径
稳定币作为新兴数字金融工具,自诞生起便承担着连接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桥梁功能。其根本使命是通过价值锚定机制,提供一个低波动性的数字价值载体,既服务于去中心化金融(DeFi),又能够嵌入主流支付、结算、融资等传统金融场景。
根据德勤《2025:支付稳定币元年》报告,支付型稳定币(Payment Stablecoin,简称PSC)是“以1:1法币储备为基础、具备即时赎回能力、在法律上不构成证券的数字货币”,这种资产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不仅成为加密资产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交易中介,还逐步向跨境支付、供应链结算等实体经济领域渗透。罗兰贝格则将稳定币定义为“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锚定高信用资产、具备低波动性和高透明度特征的数字价值单元”,强调其去中心化和可编程属性为全球资金流动带来的潜在重构力量。
稳定币融合了传统货币和数字技术优势:底层依托区块链记录交易,价值通过持有现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锚定,实现高透明度、低中介成本和高资金流速,为新兴市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思路。
稳定币可按抵押模型和价值维系方式分为三类:法币抵押型(由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按1:1比例或超额抵押支持)、加密资产抵押型(通过加密资产超额质押维持锚定)和算法型(不依赖真实资产抵押,通过供需算法调节维持锚定)。表1对比了三类模式及其风险案例:

罗兰贝格与德勤的报告共同指出,稳定币技术经历三阶段演进:
第二阶段:支付与结算基建(2021-2024)。随着链上技术优化,稳定币开始在跨境支付、供应链结算等场景落地应用。罗兰贝格数据显示,以太坊链早期版本的USDC跨境转账成本平均为12美元/笔,到账时间约10分钟,而Base链优化后,现阶段成本已降至0.01美元/笔,到账时间缩短至5秒。

稳定币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锚定法币、降低波动,还在于可编程性带来的金融创新潜力。结合智能合约,稳定币可支持条件支付、资金托管、分账结算等功能,推动金融产品从静态合同向动态资金流升级。
全球市场格局与传统银行冲击
过去五年,稳定币从边缘工具跃升为主流金融基础设施。根据贝恩、罗兰贝格和德勤(2025)的数据,全球稳定币流通市值从2019年不足20亿美元增至2025年初超2000亿美元。截至2025年,USDT(Tether)和 USDC(Circle)占据稳定币市场85%以上份额。Tether 主要服务新兴市场,储备资产中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规模达1160亿美元,占全球稳定币储备58%。USDC 凭借合规和透明优势,在欧盟、新加坡等发达市场广泛应用,储备超500亿美元。

在区域分布方面,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和高通胀经济体的接受度尤为突出。以土耳其为例,由于本币里拉连续贬值,居民通过稳定币(主要是USDT)进行资产保值和跨境支付的比例持续攀升,2024年USDT持有人数已占该国总人口的34%。类似现象也出现在尼日利亚、阿根廷等国,这些国家通过稳定币接收的侨汇金额大幅增长,尼日利亚2024年通过稳定币收取跨境汇款总额达200亿美元,占该国侨汇总额的比例超过30%。

稳定币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体系带来了系统性挑战,尤其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存款分流。稳定币钱包和非托管账户作为替代性价值存储手段,逐渐分流原本属于银行的活期和储蓄存款。二是支付业务收入受挤压。稳定币的低成本、高效率特性直接冲击SWIFT等传统支付渠道。据估算大约蚕食银行约 300 亿美元年化手续费收入。而银行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自发推出稳定币、构建链上结算网络以及与稳定币发行方合作。

生态参与方与盈利模式分析
稳定币的核心参与方是发行机构,其商业模式、储备管理方式直接决定了稳定币的信誉和市场接受度。截至2025年初,全球稳定币市场已形成以 Tether(USDT) 和 Circle(USDC) 为主导的双寡头格局。其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储备资产收益。发行方持有的大规模美债、回购协议、存款等资产可产生可观利息收入。以Tether为例,其2024年美债和等价资产投资收益达数十亿美元,成为其核心盈利来源。二是手续费与交易佣金。三是合作生态盈利。与支付平台、银行、钱包服务商合作形成的生态佣金、清算分成。尽管如此,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仍高度依赖储备资产安全性、市场信任度及监管态势变化。
稳定币生态中,托管方和支付基础设施承担着连接储备资产、链上资产与最终用户的桥梁角色,主要功能包括:托管储备资产,确保资产安全和高流动性;提供链上资产托管和密钥管理服务;支持支付网络、商户结算、清算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环节中逐步深入参与,以对冲稳定币对其业务的冲击,同时分享产业红利。


稳定币生态逐步呈现“多层协同 微利高频”的盈利格局。虽然储备资产收益仍是发行方核心利润来源,但随着监管加强、合规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加剧(如传统银行入局),未来稳定币发行方盈利模式将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利差收窄。储备资产收益波动、利率下行周期将压缩稳定币盈利空间。二是合规成本上升。如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每月CPA鉴证、储备每日披露要求提高运营成本。三是生态份额挤压。银行、支付巨头推出自有稳定币与链上结算方案,争夺市场份额。德勤在报告中指出,“稳定币的未来盈利模式必须从简单的储备利息逻辑向数据增值、生态协同与金融创新多元模式转型,否则难以维持长期竞争力。”

主要风险与治理框架
稳定币的主要风险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脱钩与流动性风险。储备资产若发生贬值或流动性紧张,易引发脱锚与大规模赎回,冲击金融市场。二是技术安全风险。依赖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稳定币面临黑客攻击风险。2024年跨链桥漏洞事件造成18亿美元损失,成为严重安全事故。三是挤兑与市场冲击。储备结构不透明时,容易因恐慌或传言触发赎回潮。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事件,一日赎回38亿美元,价格一度跌至0.87美元。四是监管套利。不同国家监管不一,发行方借灰色地带规避监管。Tether曾因储备资产中商业票据比例过高遭多国监管压力。
为应对这些“系统性风险”,报告提出稳定币治理需分层推进,形成“监管层—金融机构—技术层”多维协同防护体系。监管层面,要推动全球监管标准统一,实施储备资产披露、跨境数据共享与压力测试(参考欧盟MiCA、英国FCA监管沙盒经验)。金融机构层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发稳定币(如JPM Coin)防御存款流失风险并同时推动链上结算创新;支付平台(如Visa)也应整合稳定币结算层,提升跨境业务竞争力。技术层面,应加强智能合约第三方审计,建设跨链桥保险机制;推动抗MEV(最大可提取价值)协议开发,防范链上交易前置与操控风险。
全球监管动态
(一)美国GENIUS 法案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其监管路径具有示范作用。正在审议的《GENIUS法案》(General Examination of New Issuance of United Stablecoins Act)旨在统一全国稳定币监管标准,解决州联邦监管碎片化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发行资质:非银行机构、银行子公司均可发行,规模超100亿美元须联邦审批。2、储备要求:100%高流动性资产(美债≥80%),月度审计。3、兑付与披露:T 1兑付,强制月度CPA报告,试点实时披露。4、监管归属:OCC 监管全国发行方,保留州牌照审批权。但其挑战在于州联邦权属冲突、储备透明度争议、支付型稳定币利息禁令等,易引发产业界对创新受限和合规成本上升的担忧。
(二)欧盟MiCA 框架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自2024年生效,形成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主要要求包括:一是发行方须为持牌信贷或支付机构;二是储备资产需高流动性、每日审计;三是强制实时储备公示,违规可被清退(Tether 已被部分平台下架)。MiCA 模式成功推动了行业透明化、规范化,但也显著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三)亚洲与中东试点
新加坡、阿联酋等经济体选择以“监管沙盒 灵活监管”的路径推进稳定币管理。新加坡MAS监管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储备资产以AAA评级资产为主,并接受月度信息披露及兑付承诺。重点鼓励金融创新与监管同步推进。阿联酋央行政策批准商业银行试点发行AED稳定币,用于本地零售支付场景,构建本币稳定币在消费支付和小微金融领域应用模型。

未来发展路径与战略启示
当前,稳定币正从加密资产交易的辅助工具,演变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支付体系、跨境资金流动、银行业务和货币政策带来深远影响。报告指出,稳定币的未来将受技术创新、监管完善和金融体系适应力的共同推动,将在企业支付、跨境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领域加速应用,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推动全球支付体系升级。
随着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不符合储备和透明度要求的稳定币将被市场淘汰,行业合规化进程加快。同时,稳定币有望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实现互操作,共同承担全球支付和结算职能。而技术标准化和储备透明化的发展将推动稳定币全面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不过,稳定币的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稳定币在支付和金融服务上的创新能力受限于高强度监管,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成为各国监管重点。另一方面,其高效支付和秒级结算虽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却也放大了金融风险的传导速度。此外,稳定币大规模锚定美元资产,加剧了“数字美元化”,对新兴市场本币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压力。
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而言,稳定币的发展带来三点启示:一是应在跨境电商、区域贸易和离岸结算等封闭场景先行试点积累经验;二是推动技术和合规并重,强化储备透明度和链上安全,促进数字人民币与可控稳定币互通互认;三是积极参与BIS、IMF 等全球治理机制,共同推动数字金融规则制定,争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话语权。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下周必关注|美国众议院将审议三大加密法案;六月份CPI数据即将公布(7.14-7.20)
美国众议院将 7 月 14 日当周定为“加密周”,将推进 GENIUS 稳定币法案等三项立法;Tornado Cash 联创 Roman Storm 将于 7 月 14 日受审,美司法部撤回部分指控;
-
Vitalik 博文:什么是以太坊生态需要明确对齐的价值观?
编译:吴说区块链 本文内容不代表ChainCatcher观点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社会挑战之一是平衡——更准确地说,是整合去中心化与合作。该生态系统的优势在于,有众多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客户端团队、
-
东南亚电诈奴工贩卖产业:加密货币强压车交易担保平台
对东南亚跨国人口贩卖犯罪实体的打击,不仅依赖全球各国家与地区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也需要加密行业基础设施——Cex、OTC、Crypto Payment 等——经营者的自发配合。加密货币交易担保平台是主
-
稳定币崛起:数字金融新时代的催化剂
作者: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稳定币的技术内核与演进路径稳定币作为新兴数字金融工具,自诞生起便承担着连接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桥梁功能。其根本使命是通过价值锚定机制,提供一个低波动性的数字价值载体,既服务
-
一周代币解锁:TRUMP解锁价值8.7亿美元代币
TRUMP 将解锁价值 8.7 亿美元代币,为流通量的 45% 。其余代币无大额解锁。Trump项目推特:/项目官网:/本次解锁数量: 9070 万枚本次解锁金额:约 8.7 亿美元Trump 所发行
-
以太坊基金会变革开始,ETH 能否重回巅峰?
作者:Pzai,Foresight News 7 月 10 日,以太坊基金会发布「生态系统发展的未来」,为以太坊基金会启动了一系列深刻的架构改革,旨在应对长期以来在项目支持、生态系统运营和资金管理方面
-
PUMP公售12分钟售罄,开盘后的两种剧本,你信哪个?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作者|Golem(@web3_golem)万众期待的 PUMP 代币 1C0于今晚 22: 00 准时开启,虽然代币发售前市场中仍充斥着对 p
-
稳定币挤兑与套利中心化
作者:Yiming Ma, Yao Zeng, and Anthony Lee Zha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编译:钱家彦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资产,旨在与美元挂钩,但由流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