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CZ 重新回到华语圈时,香港加密故事正当时
8 月 27 日时,Binance 创始人 CZ 有些出乎意料地去到港大,和林晨教授进行了一番对话。在币圈,创始人似乎鲜少需要通过分享自己的宏观见解来塑造个人形象,于是圆桌和论坛往往显得空泛。但 CZ 这次做足准备,分享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观点,对话结束时,CZ 轻轻放下话筒:“我曾以为再也回不到华语圈,今天在香港,我知道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CZ 和香港的故事重新开始之时,加密世界的转盘也在悄然轮动。2025 年,加密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年,ETF 逐渐成为了加密金融的基础设施。一度被认为想象力有限的 RWA、更多作为基础设施存在的稳定币、原本由 MicroStrategy 独自耕耘的 DAT 领域,今年则大为出圈,吸引了 Web3 和金融圈的共同关注,成为了引导行业发展的 “三驾马车”。
数据可以证明。截至2025 年第二季度,代币化 RWA 项目的总市值已超过 250 亿美元,在五年时间里增长了 245 倍。截至 2025 年,DAT 公司累计持有超过 79 万枚比特币(约占流通量的 4%)和 130 万枚以太坊(约占流通量的 1%),整体市值超过 1,000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6 月,稳定币市场总规模则约 2,550 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家队们也纷纷下场,美国国会、欧洲中央银行、香港金管局和证监局陆续制定规管措施。
在这三驾马车的牵引下,“野蛮生长” 时代略显迟缓的香港,也终于重新回到聚光灯下,站到了命运的路口。
DAT:香港股市的天然试验田
DAT(加密资产财库策略公司)则是资本市场的新物种。它们把持币、加仓的能力股票化,让普通股民、机构资金可以间接持有比特币、以太坊。过去几年,MicroStrategy 在美股市场独自耕耘,几乎成了 DAT 的代名词。但到了 2025 年,这个模式已经在全球扩散:Metaplanet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高溢价交易,SharpLink、Semler 等公司也各自跑出。
然而,美股与港股的差异,决定了香港可能成为另一种DAT 的实验场。
• 市值与叙事差异:美股投资者更倾向于看企业的基本面与持续经营能力,而港股市场长期以来容纳了更多“题材驱动”的公司。DAT 本身就是一种叙事与资产挂钩的产物,天然适合在港股环境中孵化。
• 企业结构差异:在亚洲,不少科技公司、市值偏小的实业企业,甚至传统产业公司,都在探索如何通过持币、发币进入加密世界。这类公司在美国上市门槛高、合规成本大,但在香港市场,更容易找到落脚点。
• 投资者结构差异:港股投资者既有本地资金,又承接中国内地南下资金,同时也吸引了海外资本。对于DAT 这类另类资产入口,投资者更容易接受短期溢价驱动与周期性机会,而不一定苛求稳定现金流。
这意味着,香港股市可以成为亚洲企业DAT 化的天然窗口。在这里,不同于美股巨头独舞的格局,可能出现一批体量较小、策略多样化的 DAT 公司:有的专注单一资产,被动长期持有;有的追求主动交易,放大周期收益;甚至有的会兼顾生态投资,把部分资金投向自己熟悉的链上赛道。
这种多样化正在逐步显现。近期,HashKey 宣布启动 DAT 战略,设立多币种财库基金,专注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核心资产的长期配置;同时还与华检医疗展开合作,帮助其在港股市场率先将以太坊纳入公司储备,建立合规的持仓与披露体系。这类案例说明,香港不仅能够吸引企业尝试 DAT 模式,也具备制度和基础设施支撑,让不同策略的 DAT 公司找到落脚点。
稳定币:从主权战略到香港机遇
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稳定币正悄然从市场的“避风港”,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储备工具。过去,美元的全球影响力更多依赖 Swift、离岸美元市场和美国国债,如今,Tether、USDC 等美元稳定币也位列其中。这些代币背后对应的是真实的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等于让海外投资者在不直接进入美国金融体系的情况下,也能以数字形式持有美元资产。可以说,稳定币已经成为美元全球化的新入口,在全球货币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稳定币不仅仅是交易所的配角,而是逐渐成为主权国家必须正视的战略储备。美国在今年通过的GENIUS 法案,将稳定币合法性写入法律,并明确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区隔开来,其背后逻辑就是:央行货币在跨境流通中并不灵活,而市场化的稳定币,反而能最大化美元的国际辐射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香港正好站在政治与制度的交汇点。一方面,它是中国体系下最开放的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外汇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它又与全球金融体系紧密相连,能够成为稳定币制度化、合规化的实验场。这意味着,香港有机会把自身定位为稳定币的国际清关口岸:既能与美元锚定的稳定币对接,又能孵化本地法币的稳定币产品。
但机遇的另一面是挑战。香港的金融监管传统上强调风险控制,因此其稳定币草案更加强调KYC、托管、信息披露,这与市场对便捷流通的需求存在一定张力。如果监管过紧,可能削弱创新动力;如果过松,又难以获得国际金融中心应有的公信力。如何在风险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香港能否在未来的稳定币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
归根结底,稳定币的崛起是货币体系变革的必然结果。香港作为连接中美、沟通亚洲和全球的金融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挑战的承担者,更可能是机会的放大器。
RWA:价格发现与香港的独特角色
现实世界资产的代币化近年来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稳定币用美元国债证明了资产上链的可行性,而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从短期债券、基金份额到房地产和大宗商品——正在逐渐进入区块链的试验场。全球 RWA 市值在五年内实现了数百倍增长,反映出机构和投资者都在寻找一种更高效、更透明的资产承载方式。
RWA 的发展面临三大关键挑战。第一是流动性。很多资产在传统市场本身波动不大,上链后交易深度不足,难以吸引足够的买卖力量。第二是监管复杂。不同司法辖区对证券、商品和代币的界定差异巨大,跨境操作时往往要面对多重合规压力。第三是产品机制。理想中的代币化资产应当和现实资产保持紧密挂钩,但现阶段部分产品存在价差无法收敛的问题,套利逻辑难以成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香港连接着内地资本、国际投资者与本地资金,同时涵盖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基金等多元产品。这种市场结构让香港具备一种天然的验证功能:在不同资产和不同市场参与者汇聚的情况下,可以测试代币化产品是否真正具备价格发现能力。通过统一的交易规范,香港能够为RWA 提供更透明、更具公信力的定价环境,从而减少碎片化市场带来的效率损耗。
这一进程需要可靠的市场基础设施。持牌交易所和公链的作用在这里至关重要。以HashKey 为例,其通过合规交易所推动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试点的同时,也借助自有公链探索合规和安全的 ETF 托管解决方案 ,两者共同为市场提供有效支撑。这样的并行实践为不同类型的资产上链提供了现实案例。
对香港而言,RWA 是一个展示自身金融中心竞争力的窗口。既有的跨境投融资经验、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监管层逐步完善的制度框架,使香港成为验证和推广 RWA 的关键场所。如果这一定位得到有效落实,香港不仅能在亚太地区建立领先优势,还可能在全球代币化浪潮中发挥更深远的影响。
总结
“今天在香港,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句话带着游子归乡的意味,也体现出香港 Web3 生态正实在地发生着变化。
香港正逐渐像一个清关口岸,把离岸美元的稳定币、境外企业的DAT 和 RWA 持仓,以及亚洲资金流引入同一撮合池。制度和市场在这里交织,形成新的价格发现与资本循环机制。未来的格局或许是多元基础设施并行。HashKey 等持牌平台都在搭建桥梁,各自在托管、撮合、代币化产品和企业服务上寻找突破。它们的共同作用,将决定香港能否真正把这一清关口岸的角色落地,进而在全球金融版图中写入新的篇章。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比特币卡在 117,000 美元关口:美联储决定能否点燃新高?
风险更多在于时机,而非方向。撰文:Prathik Desai编译:Block unicorn*文章发布于9月16日黄金创下历史新高,股市也突破了盈利预警,美元开始走弱。风险资产似乎已准备好继续攀升。然
-
如何购买AKT币?2025交易所交易教程及实用技巧
本文详细介绍AKT币的购买步骤,包括交易所选择、注册认证、资产充值、交易对设置及安全存储等,提供新手实用操作指南,并涵盖风险规避技巧,助力安全完成交易。
-
BCH上市了吗?什么时候上市的?上市时间及交易平台实用指南
文章介绍BCH已于2017年8月1日因比特币硬分叉上市,详述其上市背景、主要交易平台(如币某安、Coinbase)、价格查询方式及投资存储建议,为用户提供实用指南。
-
有哪些适合Eliza币的交易所?ELZ交易所推荐实用指南
Eliza币(ELZ)已在币某安、Coinbase、Kraken等主流交易所上线,文章详细介绍各平台的流动性、安全机制、费用结构及适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交易所选择建议。
-
DOT币有销毁机制吗?最新进展及Polkadot 2.0方案详解
DOT币目前无链上销毁机制,现行以通胀质押模型为核心。Polkadot 2.0路线图提及潜在“核心租赁”销毁方案,但尚未确定;社区存在稀缺性与安全性的争议。用户需关注官方提案更新,现阶段可关注现有质押收益率。
-
Dash币为什么下架?会归零吗?老韭菜避坑指南
文章分析Dash币下架的监管压力与流动性枯竭原因,探讨其技术短板及归零风险,指出短期归零概率低但需警惕,并给出老韭菜的减仓避坑建议。
-
EOS是不是公链?一文解析EOS是什么链及技术特点
文章介绍EOS作为公有区块链的特点,包括DPoS机制、资源租赁模型,通过Antelope协议栈实现高性能跨链,生态涵盖DeFi与合规稳定币,探讨其争议与发展,现属高性能公链铁三角之一。
-
EGLD币创始人是谁?罗马尼亚团队及名称混淆避坑指南
文章区分网络黄金EGD(创始人成谜的争议项目)与Elrond的EGLD币(罗马尼亚团队Beniamin Mincu等核心成员),并提供名称混淆验证方法,提醒投资者关注技术与生态。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