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区块链政策何以“反复”?
今年 8 月初我去香港的时候,正是香港稳定币和 RWA 热度的阶段性顶点。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随着美国及香港本地的稳定币立法,以及由此驱动的股市和币市行情,香港现在人人热议稳定币和 RWA,每张饭桌上都在讨论最近的行情和市场传闻,传统金融的巨擘们开始积极参与 crypto 机遇,一大批传统互联网和 AI 的创业者奔赴香港寻求 Web3 融合之道,来自传统行业的很多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家也开始关注 crypto,甚至我们在酒店大堂里讨论稳定币和 RWA 也会引来旁人好奇的询问与交流。此种盛况,2018 年之后好像就没有体验过。来港之前,我猜测目前全球 crypto 的中心在纽约,但正好我熟识的一位华尔街银行家刚刚从纽约到香港,他对我说,香港的 crypto 热度远超纽约,所以如果以热度来排名的话,现在的香港绝对是全球第一。”
时间仅仅过去不到两个月,香港就传来了复杂的信号。一方面,不久前港府在一份重要的综合性报告里继续表态将要推进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发展,这表明香港的加密行业政策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另一方面,一些媒体报道和传言消息交叉证实,内地监管当局对于中国大陆金融机构赴港参与 RWA 业务的政策有重大转变,波及香港,使外界对香港加密产业的前景产生疑虑。据说现在香港的 crypto 热度陡降,以至于上面那段文字现在读来已经有点“忆昔开元盛世时,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沧桑感。我很庆幸因为美国的行程耽误了原先计划好的一篇分析文章,否则现在读来难免会有些尴尬。
这不是第一次了。猜测什么时候香港 crypto 政策“大的要来了”,是中文 crypto 社区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热点。而对于监管政策犹豫反复叹息悲鸣,也跟李谷一的《难忘今宵》之于央视春晚一样,是每一轮讨论的收尾曲目。
不必怀疑,信号矛盾,说明事情本身就是不简单,政策反复,说明决策者面对的形势就是错综复杂。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一是判断监管会怎么做,二是要决定自己怎么做。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判断是这样的:监管会允许香港以本地资源为限充分参与美国主导的区块链数字经济,但严格限制内地个人和企业深度介入其中。
摆事实,讲道理。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清楚了,但是其政治经济后果还不确定。
随着美国亮牌,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已经明确。如果再有人一脸不屑地质问你,“区块链除了炒币还有什么用”?那你就把这个回答甩到他的脸上:在区块链上将建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高效的资源配置网络。二十年之内,人们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数字货币买卖任何资产。资本、未来现金流、控制权、数据权利、AI 算力、机器人的指挥权、能源和一切可数字化的物品将在全球范围内以秒为时间单位跳跃流动,一切未被智能合约化的监管规则、资本管制和市场藩篱,都将如十九世纪的闭关与海禁政策一样形同虚设,摇摇欲坠。简而言之,区块链就是数字经济 WTO。
这样一个高效的资源配置网络能够把市场效率推向极致。但是,所谓市场效率,就是“各得其所”。在理想世界里,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在现实世界,把谁的资源配置给谁来干什么,远远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特别是,这一场数字经济大航海事件,不是发生在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作《世界是平的》的“大调和”的历史阶段,而是发生在美国政治评论刊物《新共和》认为神似一战前夕的历史阶段,因此它就注定无法只是一个单纯的普惠的金融科技进步,而是必然会被每一个人放在胜负的天平上反复衡量。
胜负的结果,怎么强调也不过分。除非这个资源配置网络无法建成,否则,一个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兴衰荣辱,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在网络中的位置。正如一个人的权力和财富主要取决于他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而不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一个经济体在数字经济中的权利和财富,也将主要取决于它在区块链经济网络中的位置,而不是它自身的生产力。作为一项技术,区块链要创造的是一个新的数字经济秩序。秩序也是产品,而且是一切产品中最重要的产品。因此我的看法与与大多数人不同,一个经济体在未来的数字经济秩序中所处的位置,比它拥有的 AI 算力要更重要。
然而,推测自己在区块链秩序中的位置非常困难。除了规则的制定者之外,市场从来不向任何人提供承诺。加入这个网络,可能成为赢家,也可能成为输家。
这种不确定性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决策者来说可能令人额外纠结。我尝试把这种纠结程序化为一组 “如果-否则” 的逻辑嵌套:
如果 我能作为规则制定者主导区块链经济 则
加入并主导。
否则,如果 我能得到可以接受的结果 则
加入并参与。
否则,如果 我不加入也能成为赢家,或者至少不沦为输家 则
不加入,闭关禁海,光荣孤立。
否则,如果 我能作为规则制定者另起炉灶,则
不加入,并另起炉灶。
否则——那就意味着不加入一定会输,另起炉灶也没有机会,则
加入,长期周旋。
对照这个逻辑,对于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区块链政策,我们就不难理解了。美国无非是在第一个判断分支就回答了 Yes,它的主要策略也不仅仅是参与而已,而是要主导并且订立规则。
而全世界大多数其他经济体,可能还在计算得失,也可能还在观望。也许这件事情未必发生?也许下一届美国政府能把盘子翻过来?也许再观望几年再说?
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美国正在全速奔跑。
继 7 月份美国通过稳定币法案之后,接力棒现在交到了美国证监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这两个部门的步伐比原先最乐观的预期还要更快,计划快速推动美国所有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上链,并于年底之前推出大幅度放松数字资产交易的新监管框架。这意味着到明年的时候,全世界数亿“数字经济游民”将能够用稳定币购买美国企业的股权和债权,并得到美国监管体系的保护。一旦美国抢先成为这个网络中唯一的“正规军”,那么它就会像闯进养蜂场的狗熊一样,把嘴巴穿过每一道数字藩篱,吸食全世界的数字蜂蜜。区块链将昼夜不停地向美国的政府和企业泵送金钱、数据、算力资源和权力,尝到甜头的美国将不再回头。
留给犹豫的时间不多了。
在所有的“其他”经济体中,中国是最特别的。就实力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有机会与美国争夺链上数字经济主导权的经济体。虽然这件事情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但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后来居上。在这方面中国有成功的经验。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这个正在构建中的新经济网络,人们了解得还非常有限,无法像当年加入 WTO 的时候那样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香港就是扮演这样一个实验田的角色。既要参与游戏,探索路径,培养人才,又要防止试验的扩大化,过早把风险和不确定性引入内地。
这一逻辑与当前香港监管当局的态度较为吻合。如果我的猜测不错,那么这种监管思路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而对于身处海外的华人区块链从业者,这就意味着,参与有空间,但操作有界限。在香港参与美国主导的区块链经济,这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纯链上的 DeFi 业务,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与此同时,对于来自内地的资金和资产要反复核查,确保合规,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热火朝天的内地资产 RWA 化,则属于高风险操作,需格外谨慎。
就个体而言,眼下是整个行业换筹码、换规矩、换玩家的时间窗口,断不可因为一些局部监管政策上的不明确而逡巡不前,贻误时机。我认为,香港的政策所有反复,但留出来的空间足够。特别是从 DeFi 切入,充分利用美国监管框架对于 DeFi 的宽容窗口,未尝不能大有作为。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波场 TRON 生态迈入去中心化交易新时代:SunPerp 革命性上线,并发布全新中文品牌“孙悟空”
在全球瞩目的 TOKEN2049 峰会上,波场TRON生态系统首个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 DEX)SunPerp 正式宣布上线,并发布全新中文品牌“孙悟空”,成为DeFi历史上首家启用中文品
-
美国政府也放“十一长假”了
“正如CNN点评的那样:‘超级大国的风光到此为止,因为它关闭了。’”作者:巴九灵中国这边在放“十一长假”,美国政府也将迎来自己的“十一假期”。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0月1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关门”
-
灰度:法定货币信誉困境与加密资产机遇
一、核心观点摘要法定货币信誉基石面临挑战:法定货币(Fiat Currencies)的核心价值依托于信誉体系,当前美国因高额公共债务(Public Debt)、攀升的债券收益率(Bond Yields
-
慈善家还是掠夺者?全球顶级网红“野兽先生”的加密生意经
作者:Frank,PANewsMrBeast(中文称:野兽先生),一个在全球互联网世界的顶级网红。凭借超过4.4亿的YouTube订阅者,他构建了一个以慷慨、极限挑战和巨额奖金为核心的内容频道。从复刻
-
Tom Lee Token2049 主题演讲:自金本位以来华尔街最大的宏观转变
“若未来以太坊成为主要支付/结算轨,并使其网络价值与比特币相当,则对应约 62,000 美元。”作者:Tom Lee整理:Zen,PANews10 月 1 日,新加坡 TOKEN2049 现场,Fun
-
DeFi正在复制SaaS与金融科技的剧本
原文标题:DeFi Is Following The SaaS And Fintech Playbooks原文作者:Lorenzo Valente,ARK Invest原文编译:Ismay,Block
-
香港区块链政策何以“反复”?
今年 8 月初我去香港的时候,正是香港稳定币和 RWA 热度的阶段性顶点。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随着美国及香港本地的稳定币立法,以及由此驱动的股市和币市行情,香港现在人人热议稳定
-
Tom Lee Token2049 演讲: 我眼中的比特币与以太坊
作者| Tom Lee整理| Zen,PANews 10 月 1 日,新加坡 TOKEN2049 现场,Fundstrat 联合创始人兼 CIO、BitMine 董事长、华尔街策略师 Tom Lee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