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DeFi 复盘:缺乏创新动力的 DeFi 是否还能开启下一轮牛市?

近期,ChainCatcher 和CatcherVC举办了主题为《2022年DeFi的复盘与总结》的Twitter Space,我们邀请到了 DoDo 研究员 Flame、Synthetix 中国地区负责人 Errance、dForce 创始人 Mindao、GoPlus Security 的合伙人经理 Stan 和 iZUMi Finance 的联合创始人 Jimmy一同探讨 2022 年 DeFi 领域的发展以及对行业未来的预测。本场分享因为嘉宾精彩的发言而热度颇高,ChainCatcher 对本次分享内容做了整理,节选了其中部分精彩观点,但整场分享都值得一听,你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完整版。
主持人Kit:回望2022年DeFi,TVL从顶点1650亿到如今390亿,蒸发了76%,期间发生了涉及金额巨大的事件,大至LUNA崩盘、三箭循环贷坏账清算乃至FTX挪用公款,小至GMX预言机恶意攻击套利,Mango链上清算做空等。各位深耕于DeFi的嘉宾如何评价今年的DeFi市场?有哪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
Flamie:
2022年DeFi相对来说乏善可陈,依然是大量的copy case分布在各条链上,尤其是 EVM兼容链。其他更多的是一些已有的老项目的更新,新项目大多是微创新。当然,也会有非常复杂的DeFi金融产品。但我认为,在DeFi上越做越复杂,可能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用户进入的门槛太高,反而不易用,不是特别能吸引更多用户。
可能是上波牛市让大家都有相对浮躁的思维习惯,后面进入的DeFibuilder其实没有很多机会可以吸引眼球。在过去两年里,短期内能做的事情基本已经都做了,比如从traDeFi直接搬到链上做成DeFi产品。
FTX暴雷可能早有端倪,老用户会发现存在穿仓的情况,另外提现折扣可以被利用薅羊毛,但持续了几个月甚至近一年FTX都没有发现,可见其风控其实很差。近期TVL暴跌,看数据也没有很多真实的用户和交易量,很多人会认为DeFi不行了。FTX等暴雷事件其实是给我们打了强心剂,DeFi赛道一直去bulid肯定没错。
Mindao:
从表面数字来看,整个DeFi TVL确实下降得很厉害,但我想从另外一个指标看这个问题——稳定币的铸币量从2000亿美金下跌至1300多亿,跌了26%左右。其实,稳定币是一个能够更好地表达DeFi生态发展的渗透率和健壮程度的最关键的指标。因为DeFiTVL其实大部分是ETH和wBTC等平台币和波动的大币种的跌幅,76%约等于BTC和ETH的跌幅。
但是大币种的下跌并不等于在应用层面的使用上也有同样的下跌。最近 Optimism和Arbitrum等链上的交易量已经超过以太坊主网,从交易笔数和活跃度来说,在FTX暴雷之后,DeFi交互其实比以前要多。从这个指标来看,2022年DeFi还是挺健康的。
我对CeFi集体团灭这件事有一定的预感。因为整个加杠杆从DeFiSummer开始,可以明显看到就是用用户的资产去各种流动性挖矿。例如各种稳定币挖矿的,突然间跑出来几十亿美金的TVL,基本都是用户的钱在挖矿。在DeFiSummer之后,整个表外杠杆的增长非常快,现在知道的所有破产的借贷公司都是那个时候起来的。虽然DeFi本身是表内的,能看得见它的杠杆在哪里,就是有多少资产和抵押,杠杆比例是多少。但是所有的CeFi借贷平台,包括交易所本身的杠杆是看不到的。
让我意外的是,整个CeFi暴雷的速度——现在基本上所有的CeFi借贷平台都被干光了。另一个出乎意料的是,主流的DeFi项目竟然都还活得挺好的。我以为CeFi暴雷这么大的事件毕竟有关联性,应该会在DeFi的资产或协议层面引爆几个,但竟然都还非常坚韧。
Jimmy:
在2021年年底在2022年年初,当时还算是牛市的尾巴,有很多DeFi2.0和其他的概念层现迭出。很多机构跑步入场,通过发行各种场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到DeFi进行挖矿,或者说不发行产品,直接用用户的本金来进行挖矿。在Luna暴雷之前,包括像币安最后都上线了UST理财,其实这也是一种资金的虹吸效应。不管是2.0经济模型的迭加、一些不太健康的迭加,还是说场外杠杆的进场,其实都向整个行业再次验证:“大而不能倒”并不适用加密行业。这是整个行业之前没想到的问题。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从整个链上的流动性和交易层面来说,中心化交易所会扮演很多小币的代购角色,但是部分非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并不具备给这些项目做市的能力。这时DeFi会成为这些CeFi的结算层,通过机器人在链上进行购买来填充流动性。相当于表面上是中心化做市商交易,背后其实是把链上的流动性搬到了中心化交易所,尤其以一些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较差但链上流动性较好的代币最为典型。
这也启发我们思考:从未来链上流动性的角度,DeFi一定要面向每个个体开放吗?这个问题其实也和钱包的发展紧密相关,有更好用的钱包、更多的交易行为、更多应用场景,DeFi会成为最直接连接的第一个通道。
但是在此之前,其实DeFi还有一个作用被大家忽视了: CeFi借贷暴雷了,但DeFi没有暴雷,CeFi做市商撤了,但DeFi的流动性依然很好,DeFi有可能变成一个面向机构层的、透明的、可信的、不依赖于第三方的一个清/结算层,这对于整个的行业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尽管链上散户少了,但如果DeFi能捕获到本身对链上安全有充足信任的一些机构端的客户的话,在熊市周期也能够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强的生命力和底层收益。在这轮暴雷之后,我们能更明显地看到这个趋势,这是我在2022年初没有想到的。
Stan:
如果从整个经济周期来讲,DeFiTVL下跌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一轮其实是从DeFiSummer开始带起来的,当时DeFi市场热度很高,TVL增长非常快,之后又带动了NFT、GameFi,还有一些公链层的快速发展。这种快速发展肯定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随后肯定会有消泡沫的过程,这是一个正常的经济周期。这个行业之前也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周期了,上一个周期我估计蒸发了90%。
当然也有一些外部原因,例如疫情、战争导致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性的流动性紧缺等。同时,行业内部又发生了很多安全事件。
CeFi一直会存在信任问题,就是如何优化去管人。但DeFi本身并非结构性的问题,而是不断优化机制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发展,我相信肯定会更好地建立市场信心,DeFi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Errance:
2022年DeFi有挺多有意思的东西。从TVL的数据来分析,自2021年DeFiSummer开始,大概在5月中旬达到一个TVL的峰值,然后大跌,又在11月因为Layer 2或者EVM和非EVM链的繁荣导致第二波高潮;在Luna暴雷前后,2022年5月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然后又下降;最后在2022年11月,突然因为Layer 2的繁荣导致一个小小的高潮。可以发现,每隔正好6个月,有一波TVL的小高潮。
对我而言,意料之外的是,在一个比较熊的过程里,DeFiTVL会在2022年9月到11月爆发一个50%~60%的增长。另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是,链上的信用问题。关于链上信用或信用贷的讨论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各个项目方或各个链对此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建立起一个非常有效的银行信用贷的模型。
意料之中是跨链桥的发展。在我看来,跨链桥会是DeFi今后发展的润滑剂,因为目前所有DeFi的流动性都被分割在不同的协议和链上,甚至有很多非EVM兼容链和EVM兼容链,这些资产无法进行直接兑换。
主持人 Kit:Defi自AMM之后就难以再见颠覆性的原生区块链应用和模型,在2022年,随着Web3/游戏/NFT等其他的应用的火热,VC对DeFi的投资力度在占比上下降明显。嘉宾认为自AMM后的最大DeFi创新是什么,数字化债券/保险/信用等衍生品是否属于创新?VC的减速和Defi缺乏创新是否因为到达了瓶颈?
Flamie:
我个人觉得除了AMM之外,链上借贷和相关的算法稳定币协议也值得关注,这些协议在整个牛市的DeFi领域中仅次于AMM的发展。链上保险或者信贷这些协议肯定也算创新,它们结合了像AMM来做对手盘,利用DeF可组合性的协议我觉得都可用算是一种创新。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层面上的创新,对于交易来讲,摩擦更少,效率更高,当然也会增加一些安全风险。
对于资本降温和缺乏创新,我在最开始回顾整个DeFi赛道,是想要表述流动性溢价的观点,牛市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很多开发者和金融人才进入到加密行业,人才涌入在短期内就可以反映出链上应用的繁荣,所以我们在2021年看到很多创新,但22年基本上都是“复制粘贴”。
未来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创新,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赛道就是衍生品,利用区块空间去做金融衍生化品,这些更加原生。我觉得未来可以做出会有一些不错的东西。
Mindao:
我觉得其实DeFi整个颠覆性的创新在19年就已经结束了。这是我理解整个DeFi的不同阶段,核心就是三把斧,一个是AMM,19年的时候Uniswap已经做出来了,然后还有Compound以及去中心化稳定币。19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MakerDAO,还有池子模式的借贷协议Compound。
从19年到现在确实有很多微创新,比如说DoDo做的引入做市商模式,还有引入oracle模式,然后Curve和UniswapV3做的聚合流动性,但是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没有走出Uniwap最初的AMM模式。
借贷方面,现在很难判定Compound的1.0跟现在的2.0、3.0版本做出了哪些创新,包括AaveV3。这些不同版本实质上还是池子模式,借贷操作也没有变。微创新的地方是池子中加一些风控模块。
稳定币更是如此。首先是提供超额抵押的MakeDAO,然后出现所谓的2.0双币模式,即Rebase、Bond等。再到稳定币3.0的算法模式,如最疯狂的Luna,是所谓的加杠杆模式。但最后做得最好的还剩MakerDAO,也是超额抵押模式。虽然MakerDAO后来加了一些创新,比如说引入psm模块、变更流动性提供者,但后面所有创新都没有走出这三个范式。
现状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传统金融也就那几种模式。AMM交易所对应传统金融的交易所,比如股票交易所债券交易所。借贷对应银行,然后稳定币对应货币。其实传统金融里面抽象起来的模式就这几种模式。对于DeFi后期出现的链上保险、固定收益协议,个人觉得那些项目更多是功能上的锦上添花。
对于后期VC减少投资DeFi,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因为DeFi Summer之后,整个二级市场的爆发让协议完成资本积累,比如像DoDo和dforce,我们在完成私募轮融资之后就上线交易所,后期已经没有再在一级市场融资的需求了。因为二级市场本身就就可以提供很好的流动性挖矿,并且自身有能力推出新产品。
整个DeFi赛道里面就那三种类型,很多细分项目可能无需发行代币。所以今年以来很少有新的DeFi项目上线币安,就GMX等几个新类别项目。
这也反应了一个趋势:已经上币的DeFi项目开始去做垂直和横向整合。比如dforce也做开始做聚合交易。Frax也开始做借贷,Curve和Aave在做稳定币,Aave下一步可能就搞DEX了。当头部DeFi项目开始整合赛道的feature项目时,细分赛道根本没有机会了。
很多AMM层面的微创新不足以变成一个独立的项目,不是必须发行代币才能运转。比如一个固定收益项目发行代币,不一定能上币安,因为这种项目太垂直了,可能很多头部项目已经实现这些功能。再比如说加权平均AMM策略这样的超级细分赛道,用户可以按照一个市场平均价格完成回购。Frax已经做了这个功能,而不需要另外发行代币来做这件事。
所以VC减少投资DeFi,我觉得是跟DeFi发展到整合阶段是有关系的。这个阶段里虽然出现很多细分的feature,但VC不会投入太多资金,给个50万美金已经很不错了。并不是说在DeFi赛道没有创新或没有机会,而是创新和机会都被现有项目给自己吸收掉了。
近期火热的GMX是做永续合约这个方向,它的打法跟之前的DeFi是一样的,另外GMX已经开始做DeFi模块化组合,也是想把自己的矩阵打出来,但最后可能还是会朝着稳定币、借贷这些方向去做。现在整个DeFi但整合模式的打法非常明确。
某种程度上, DeFi赛道的几个头部协议基本是按这个路线在发展。我觉得在未来三五年,哪怕牛市来了之后,也很少有新兴、垂直的项目能够出来。就像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包括阿里、腾讯这些巨头,垄断了社交、游戏、电商等主要类型。我觉得现在DeFi已经到这个阶段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在不断的强化,因为具有流动性聚集、技术安全和品牌的高门槛。
Jimmy:
我想补充的两点是,当任何一个行业到达竞争尾期,巨头们都已经完成跑马圈地。如果想要把整个加密行业往前驱动,则需要提高底层公链的性能和进一步降低成本。而另一个方面是新用户的入口问题,包括钱包用户、机构用户进入DeFi的渠道。
在上一个周期中,基础设施对于用户参与提供了很大的贡献,包括从 Layer1到after Layer1再到Layer2。相比以太坊的十几秒的出块速度,Layer2的出块速度提升跟费用降低,确实是给了很多协议更好的机会。
如果GMX最初选择在以太坊上构建,我觉得并不一定能获得跟在Arbitrum项目上启动的效果。Arbitrum让 GMX这种协议能够诞生,也是因为网络出块的速度足够快,然后能用oracle来去调节这个价格,减小协议被套利或者被MEV的损失。然后GMX再通过一些极致的设计去尽量的去避免价格延后。
如果现在的出块速度能从1秒钟降低到0.1秒或者Gas费能再往下降一个数量级,我相信这样的技术创新一定会带来上层应用的繁荣。这就像Layer2促进了GMX一样,底层技术的创新也可以弥补整个DeFi中的衍生品赛道的版图。这是必然的趋势。
另一点,大家谈到Web3时通常有两个视角:Web3足够透明,并且可接入足够的可组合性。这让很多协议可以集成其他协议,不会像传统互联网巨头一样,比如微信把淘宝的链接封杀掉。反过来说,大家去衡量一个DeFi协议的价值,还会考虑这个品牌下边所聚集的产品跟流动性,这可能是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未来DeFi值得探讨的方向,可能跟刚才Mindao说的一样,大家都会完善自己产品矩阵,但最终决定是选择做自己做还是集成,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另外,在整个DeFi跟传统金融或者互联网行业相比的话,还是比较小众的极客社区。DeFi对于用户的服务和引导做的并不够。中心化交易所会教育新用户如何开户入金,如何交易以及一些风险提示。这是一套非常完善体系。
而DeFi从早期开始,AC一个人能干这么多项目是由于他推崇精英主义,通过社区反馈进行快速迭代。未来这方面也会进行分层,开发者只需要做好自己协议就ok了,用户的导入跟服务可以委托钱包或者中心化交易所等入口。未来DeFi想要独当一面的话,比方说承载百万级别的新增用户,势必要提供更好的用户支持服务。
如果是从未来收益分配上来看,以 Uniswap为例,中心化交易所(例如币安)可能会收取用户千分之一的手续费,不管下单方式是take和make,所以一笔成交用户需要花费千分之二的手续费。如果是高频做市商,或者是高等级VIP用户,手续费能降到比方说万分之五左右。另外,做市商提供maker订单,甚至手续费可能是负数。
综合来看,交易平台对整个手续费的抽成一定是在一半或者一半以上。这笔本来应该被中心化机构拿走的钱在DeFi协议中其实会全部分发给用户,我觉得这是一个视角。
另一个视角来是,未来DeFi是不是有必要去独立去经营好服务性品牌?比如,币安收取手续费用来支撑一个7000人的运营体系,尤其包括教育用户、客服系统等体系,从而把整个市场做大。
我觉得DeFi未来需要考虑的是,是选择作为结算层连接应用的流量和用户、还是作为独立品牌,跟中心化交易所能成为两级?尤其是考虑到接下来的新增用户不仅仅是都是OG或者Degen。更多新增用户进来之后,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市场定位?
Errance:
我可能会比较悲观一点,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除了AMM和基于AMM的LP这些微创性以外,整个DeFi没有任何创新,甚至可以说是从头开始就没有任何创新。
DeFi基本上是“复制粘贴”Web2或者传统金融的应用,我们并没有使用链上的加密原语为基础去构建一些创新,这样的创新需要出现真的链上一般等价物,也就是链上原生的稳定token之后,真正的被普世所接受。现阶段的DeFi不管是借贷或者是我们做的Synthetix等项目,其实都是用区块链来复刻Web2的模式,用区块链的思想对传统应用进行魔改。
另外一个可能关于Liquidmoney,这是Web3里面有意思的东西,Synthetix应该也是最早一批项目。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DeFi创新,但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吸引流动性的手段,或者说是一个功能,它不能叫一个创新。
所以我个人会更加期待真正解决了底层公链的性能问题和链上一般等价物的圣杯之后,也许会有一些真正的是基于Web3、基于DeFi的原生创新。我个人是比较悲观,所以现阶段没有太多案例值得讨论。
主持人 Kit:DeFi还会不会是下一轮牛市启动的风向标?当区块链技术再次跟传统主流应用结合的时候,DeFi能否回到之前的巅峰?如果你们认为不是的话,请谈谈什么才是下一轮牛市的风向标?
Flamie:
我个人觉得下一轮DeFi肯定还是作为支柱赛道,比如说NFTFi或者GameFi这些是更加细分的赛道,其实本质还是基于DeFi。对于风向标,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偏好。我认为这需要基础设施来驱动。
我比较喜欢BlockSpace(区块空间)的衍生项目,BlockSpace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用以太坊举例子的话,所有用户都有增加gas获得快速打包的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争夺资源的行为。所以如果它就可以像商品一样,我们可以基于这些行为去做一些衍生品。包括像Cosmos2.0,他们提出了可以租用的Block Space,比如说使用应用链a的人特别多,造成网络拥挤,这时可以通过应用链b租用一些网络资源来帮忙打包。
Mindao:
我认为从价值捕捉角度,Layer1包括去中心化存储,Cosmos的基础架构最容易捕捉价值。但是谈到风向标,我觉得整个Crypto周期向来都是由应用推动的。比如说17、18年牛市是由ICO引爆,ICO可以理解为一个融资应用。20年的牛市很明显是DeFi带动了以太坊的繁荣,包括后面的Solana这些新公链。
在我看来,公链团队都是比较懒惰的,比如我们14年也投了以太坊,当时设计的POS路线图是在16年要实现,结果拖到现在,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给公链团队施加压力,而且进入熊市之后,Gas费用也没那么贵。没有应用的话Space也不会有人用。
但是DeFi Summer之后发现空间不够了,Layer1也需要升级。所以才会逼出来 Optimism、zk这些新概念。包括Cosmos以前也没有提所谓的ICS,就是所谓的安全共享模块,但其实跟Polkadot的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是Cosmos可能在模块化这块做得更简洁。
所以你发现其实都在应用在推动加密领域的发展。dydx为什么从以太坊跑到Starkware又跑到Cosmos?原因就是以太坊主网没法满足dydx的需求,他必须用AppChain的形式再去实现。所以我认为下一波牛市的风向标一定还是由应用来推动。
前面讲到了DeFi三把斧:DEX、稳定币和借贷。但我觉得还缺一把斧头,即链上合约。GMX可能不是最终模式, LP是否能够覆盖利润风险还有待考证。但是这个模式至少是我们可以理解的,现在整个DeFi都在取代CeFi的业务逻辑。
合约交易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更高性能的L2,无论是Rollup还是AppChain或者公链,这一块在下个周期可能将这块蛋糕吃下来。下一波牛市风向标大概率是在DeFi之上更加贴近现实的应用,DeFi已经可以很明确的定位为金融底层基础设施了,所以只要应用层繁荣,底层一定会起来的。
只要NFT、GameFi之类的应用起来的话,DeFi的TVL一定可以冲击新高。这一点很明显,就是NFT、GameFi是离不开DeFi基础设施。大家可以看到最近Solana的整个TVL跌了98%,从去年的100亿美金到跌到2亿多美金,每个应用的基本流动性已经不足够支撑作为一个产品了。漏斗效应会将所有应用的价值流向DeFi,然后流向公链。
但是从风向标来讲,我觉得一定会有新类型的应用出来,就是超越DeFi的应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NFT,跟消费结合的GameFi之类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新的牛市。
Jimmy:
DeFi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已经是印证了自身价值。任何一条链上如果没有基础设施,不可能做到独立生态。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接下来这一年用户导入和爆发,可能还有两条大的主线逻辑:
一是如果Crypto用户有一个10倍的增长,就是DeFi吃掉更多CeFi的场景。作为一个更透明可信层,在用户端有更好体验之后,将成为加密领域的主旋律。
另一个是,用户的入金方式和产品体验。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个周期有用户直接来去链上体验Web3文化,其实NFT其实已经证明了一部分可行性了,很多NFT地址利用信用卡通过小狐狸钱包来购买NFT,钱包里只有ETH和NFT。
这两个方向如果能得到发展,会让DeFi获得很大的受益。
Errance:
我个人可能会觉得SocialFi方面能得到更多发展。随着大家的链上行为越来越多,数据会逐步的在链上积累,那么基于链上数据可以给每一个用户进行比较精准的画像。这时候可以通过画像来寻找志同道合朋友或者社群,比如说像Lens或者Rss3协议。
同时,如果使用Web2应用,比如Facebook,当我要去Instagram或者Only fans去构建新账号的时候,我很难直接把我所有的社交关系从 Facebook搬迁到新社交平台。但是在 Web3领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的。
另外一个点是,用户的链上行为越来越多之后,可能会对于他自己产生一定的约束,那么他必然不会去做一些损坏地址声誉的行为,这也可以称为信用沉淀,因此一些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也可以得到发展。
而DeFi可能会逐渐沉入底层,大家会把它作为一个理财工具,或者是一个投资标的。当前基本上所有的链上行为都围绕着DeFi为核心,DeFi用户的目的是获得更大收益,获得更多治理权等等。未来DeFi有可能成为用户真正的有娱乐性、有社交性的游戏空间。此外,DeFi之后可能会转向SocialFi。用户将可以利用社交账户去做一些更加对Web3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再是只能通过挖矿来进行变现。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加密行业掀起并购潮:巨头在抄底,Web3 生态在重构作者:谷昱,ChainCatcher2025 年的加密世界,正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热潮。 从DeFi协议到资管公司,从支付公司到基础设施服务商,新的并购事件几乎每天都有。Kraken 以 15 亿美
-
全网最好懂的 Fusaka 科普:以太坊升级实现与生态影响全解析
即将在 12 月 3 日到来的 Fusaka 升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以太坊现货 ETF 在上周疲弱后重新录得净流入,市场情绪正逐步回暖。以太坊的下一次升级,也已经在路上了。回顾历史,几乎每一次技术升
-
段永平退休 20 多年后罕见公开访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真正懂这句话的人不到 1%原文来源:雪球这是段永平“退休”二十多年后的罕见公开对话。 在雪球出品的投资类专业栏目《方略》第三季第一期节目中,雪球创始人方三文跨越半个地球,在美国加州与这位传奇投资人面对面。 这场长达数小时的谈话
-
火币 HTX 推出“巅峰赛”,现货合约个人挑战赛可瓜分 20 万 USDT 奖池加密市场行情波动正酣,谁能笑傲交易江湖?随着加密市场进入深度震荡期,唯有实力与策略并存者,方能穿越波动、稳立潮头。现在,火币HTX已启动年度重磅赛事——「巅峰赛」,总奖池高达百万美金,集结全球交易者,
-
段永平退休20多年后罕见公开访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真正懂这句话的人不到1%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关键在于理解企业文化与商业模式,不做错事比做对事更重要。这是段永平“退休”二十多年后的罕见公开对话。在雪球出品的投资类专业栏目《方略》第三季第一期节目中,雪球创始人方三文跨越半个地球
-
年度最强对决!火币HTX「巅峰赛」燃战开启,「个人挑战赛」现货合约双赛道冲榜赢$20万大奖
火币HTX「巅峰赛」启动百万美元奖池交易大赛,11月11日开启现货合约双赛道个人挑战赛,冲榜赢取20万美元大奖。加密市场行情波动正酣,谁能笑傲交易江湖?随着加密市场进入深度震荡期,唯有实力与策略并存者
-
Visa 会看上谁?Mastercard, Coinbase, Stripe 都出手了当前支付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自2024年末以来,稳定币领域的企业级服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各大支付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加速布局。 Stripe去年11亿美金收购Bridge,获得了一个能够通过企业
-
从承诺到兑现:Websea 涌盈基金以行动收获信任在加密金融进入新周期的当下,稳健、安全与长期主义,正在成为市场新的共识。Websea 推出的战略级理财产品涌盈基金,正是这一趋势下的系统性创新成果。近日,平台战略级理财产品涌盈基金首期【稳健30天】产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Pepe
UXLINK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大零币
Solana
瑞波币
Uniswap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莱特币
FIL
ICP
AR
ZEN
ETC
OKB
NEAR
EOS
CAKE
XCH
BSV
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