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治理来突破技术瓶颈——5分钟速读Arbitrum的扩容原理及生态发展
尽管zkRollup的技术方向被长期看好,但Optimistic Rollup可以100%兼容EVM,可以做到以太坊上的项目无缝迁移,而且成本也确实更低。
所以至少就目前来说,Layer2市场还是在被Optimistic Rollup统治。尤其以Arbitrum的表现最为耀眼——TVL占Layer 2市场的51.6%(另外Optimism也占据了30.56%的份额),依然整个生态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乐观」+「欺诈证明」
Arbitrum采用的是Optimistic Rollups技术来为以太坊扩容。
它与zkRollup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把原本在以太坊上进行的计算工程转移到Layer2进行,再将结果打包传输回以太坊,类似于外包工。
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人性更加「乐观」,当交易在Layer 2上执行和处理后,不需要进行任何验证就假设结果是正确的,并将数据发布到主链。反观zkRollup技术,需要通过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技术来验证。
当然,「乐观」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信任风险,为了避免交易为欺诈或无效,Arbitrum最初是通过「欺诈证明」机制来避免的。
简单来说,如果有人发现了一笔交易存在问题,就可以抵押保证金,然后作为验证者去提交「欺诈证明」,然后会有7天的挑战期,在此期间任何人都可以挑战该争议。
如果没人挑战,那么该争议将被视为有效(或者说那笔交易会无效),并扣除提交了问题交易的人的保证金。如果有人挑战并证明确实有欺诈,那么提交「欺诈证明」的验证者的保证金会被扣除,归挑战者。
「欺诈证明」机制相当于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入了外部监管者,不过这种单线推进模式存在瓶颈,那就是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争议,效率太低,而且还可能有人利用规则故意通过无止尽的挑战争议来延缓VM运行。
所以Arbitrum在8月31日推出的Nitro中首创了「交互式欺诈证明」(完全可以单独写篇文章来介绍),这里先来个简单的比喻——是让验证者之间去争论,不停地把争议点缩小,直到一方不再跟进,最后才会提交到以太坊上执行并验证到底谁是错误的。
严格来说,「交互式欺诈证明」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治理机制上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验证效率和准确性。
生态明星项目
Hop Protocol
Hop Protocol跨链桥主要支持加密资产在L2和L1之间的转移,目前仅支持Optimistic Rollups系,如Arbitrum、Optimism、Polygon等。
Arbitrum官方的跨链桥安全性较有保障,但体验不佳,如资产种类有限、资产易进难出、7天的等待期等。Hop Protocol则通过「资产映射」机制,将跨链桥设计了“h”资产(h-Assets)作为中间资产,并结合AMM机制来实现资产的跨链及快速流通。
GMX
GMX是一个多链去中心化的永续合约平台,只要用户成为流动性提供者且持有GLP仓位,就会得到原生代币的奖励。
Dopex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期权协议,围绕在设计期权相关的衍生产品,包含单币质押期权库(SSOV)、大西洋期权(atlantic options)等等。
先前也有推出一些创新产品如 IRP Vault,允许用户对利率下注或对冲,创新程度、社群声量都相当高。
Treasure DAO
Treasure DAO融合了NFT、DeFi和GameFi应用,旨在支持NFT和元宇宙项目来搭建自己的生态,并能实现项目间的融合。玩家可以用MAGIC作为支付手段买卖生态内的资产。
团队及融资
Arbitrum One的开发团队Offchain Labs的总部位于纽约,创始人Ed Felten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和奥巴马白宫前首席技术官,他在2018年秋天和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创办了Offchain Labs。
Arbitrum最早在2014年属于普林斯顿的研究项目,但之后他和Steven以及Harry Kalodner三人就单独从普林斯顿的研究项目独立出来,最终成立了一家公司。
从2019年到2021年, Offchain Labs在三轮投资中共获得1.237亿美元。
2019年的首轮种子轮融资370 万美元(由Pantera Capital领投),2021年4月的A轮融资筹集了2000万美元,2021年8月完成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领投等参投。
总结
目前OP赛道已初步形成了用户和资金沉淀,形成了较大的先发优势。相较之下,ZK技术实现难度高,因此进展较为缓慢。
不过由于Optimistic Rollups是假设交易数据正确,而非直接证明,因此存在长达七天的「挑战期」,导致用户从Arbitrum上提款时间过长,不知道Arbitrum能否推出新的类似于「交互式欺诈证明」的机制创新来解决。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为什么说企业自建 L1 区块链的时代已经到来?
原文:barry,Interchain Labs联合首席执行官 编译:Yuliya,PANews 近期支付巨头Stripe已正式下场,将与知名加密风投Paradigm合作,共同打造名为“Tempo”的
-
我们距离全面山寨季还有多远?
比特币市占率已下降,以太坊市占率正在上升。撰文:kkk,律动8 月 12 日,以太坊一举突破 4700 美元,创下四年来新高,上周提前获利了结的@CryptoHayes 也在 8 月 9 日重新买回以
-
招银首次尝试把基金代币化,这场 RWA 背后是谁在操盘?
作者:BUBBLE 2025 年 8 月 8 日,招商银行旗下的招银国际(CMB International)宣布与新加坡的数字交易所 DigiFT 及 Solana 公链服务商 OnChain 合作
-
这家没发币的DEX,收入超过了Uniswap
大多数人都知道,币圈最赚钱的生意是合约。但你能想象,一家仅运营了一年的低调黑马 Perp DEX,在 24 小时收入上超过了 Ethereum、Base 等头部公链。把时间拉长到 7 天,它把 Uni
-
从 Stripe 到 Circle,金融科技公司为何争相自建区块链?
作者:Ben Weiss,财富杂志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自建区块链成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新潮流。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已拥有自家区块链;在线券商 Robinho
-
从“币股”角度来看加密货币的未来趋势
本轮上涨的特征是机构化与基本面驱动并行,不同于以往以散户投机为主导的行情,整体资金结构较上一轮牛市更加稳健,市场对主流资产的中长期配置意愿显著增强。1. 为什么“币股”概念突然热起来了?1.1 整体加
-
Vitalik 最新发文:开源作为缓解技术集权的第三路径,正在被低估
来源:"I support it only if it's open source" should be a more common viewpoint 整理&编译: Janna , ChainCat
-
从 Mystonks 说起:揭秘加密平台的“美国合规”宣传陷阱
这些所谓的“合规”资质,真相究竟如何?近期,一家名为Mystonks的“美股上链”平台因冻结用户资金而引发广泛争议。据了解,该平台以“用户资金来源不合规”为由扣留了大量资产。从金融合规的角度看,这种处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