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ger用户数百万美元资产被冻,集成应用出了问题谁负责?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媒体爆料,使用硬件钱包Ledger内置的Swap服务进行兑换,资金被无故冻结。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量投资者和用户的关注与讨论。
当知名品牌集成了第三方产品,用户的信任被延伸至其他产品,遭遇了问题将由谁负责?
Changelly用户:300万美金被“卡”其中
根据社交媒体的爆料,一投资者K使用Changelly时遭到冻结约300万美元。
今年11月初,K作为Ledger用户,出于对Ledger的信任,选择了被Ledger集成的Changelly进行Swap操作。
K试图在Changelly上将约293万枚USDT转换为USDC。在其操作完成后,尽管Changelly平台显示“交易播送成功”,但他的USDC却并未到账。
而在联系客服之后,平台客服要求其进行KYC操作。在此之前,Ledger Live App并未对此进行过相关提示。
K配合平台进行了相关流程,提交了包括银行账单、商业合约等一系列文件。但在繁琐且复杂流程之后,Changelly即使已经收到K的完整答复和资料,却并没有继续推进解决该事件。K表示,Changelly在同一问题上反复纠缠,又重新要求解释相关地址的几笔交易。
Changelly不断对用户K提出质疑,并不推进兑换的处理,自11月11日至今,K所Swap的约300万美元始终被扣押。至今仍未兑付。K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把300万资金退回来。目前K已准备在香港报警。
在评分网站trustpilot上,尽管Changelly获得了4.6/5的评价,但仍然收获了约15%的一星评价。浏览其差评,我们发现其差评均是相同的原因,即“ SCAM (诈骗)”。有用户直言,“这是一个诈骗网站。”我们发现,像用户K一样,在进行大额Swap之后被要求进行KYC的用户远不止K一人。有多名用户均有相同遭遇,随后他们的资金便被“卡”在Changelly之中,平台既不释放其资金,也不指责用户操作违规,仅是不断要求提供资料扯皮、拖延时间,最终形成用户资金被扣押的事实。
而这些用户,大多均通过Ledger Live App进行操作。一个以安全为主打的硬件钱包App,其用户却频频遭遇资产安全事件,这一结果不免令人唏嘘。
Wyre用户:148万美元失而复得
查阅Ledger 官网可知,该产品集成了多家Swap服务商。包括Changelly、 Paraswap 和1inch、 Wyre 。并不只是Changelly会“卡”用户资金,Wyre同样有过同类事件发生。一位化名“土豆”的投资者也在社交媒体爆料了其个人经历。
11月上旬,土豆试图在Ledger Live App进行一笔价值约148万美元的稳定币Swap。
在两笔交易小额交易测试中,Swap并未出现问题,且正常到账。而在进行148万美元的大额交易之后,土豆付出了它的USDT,却并未收到USDC。
这笔资金最终转到 一个以“0x912f”开头的个人钱包地址。随后,土豆与Wyre客服取得联系,并要求退还资金。但在Ledger Live的操作流程中,它并未得到自己在Wyre进行交易的id,Wyre以无法确认id拒绝了他的要求。
幸运的是,在社交媒体进行曝光之后,Ledger的客服进行了介入。11月23日,土豆拿回了自己的146 万美元,但仍有约2.19万美元的缺口未获得解决。
中心化Swap:Ledger 为其“引流”
在这两企案例中,无论是Changelly还是Wyre,其Swap都是一个颇为“奇葩”的产品形态。
以Changelly为例,实际体验之后 Odaily星球日报发现,其Swap服务与常见的DEX兑换有所不同。
在Changelly中,兑换不经由智能合约完成,流动性也无需由LP币对提供,更不存在AMM机制。其兑换流程是极为原始的“转账——收款”的模式。即用户向Changelly执行一笔转账,Changelly再为用户转回其标的代币。
而在Wyre的Swap服务中,流程与Changelly无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由中心化机构提供的兑换服务,与其说是Swap,更不如说这是一种CEX 。
从前文所述的“土豆”的转账截图中我们也可看到,他所执行的148万USDT操作是一笔标准的“转账”,而非链上交互。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能否收到兑换之后的“回款”,没有任何第三方有能力提供担保或背书。可以说,“回款”的成功与否,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承兑方的“良心”。这是一个完全中心化的Swap流程,用户资产安全系于机构的可信程度。
但当用户信任Ledger之后,这一切又有所不同了。
实际体验Ledger Live之后,发现其“兑换”服务在App内高度集成,无论是功能还是UI都与Ledger官方服务浑然一起。而更为关键的,其“兑换”页面并未标明服务来源,用户无法得知其兑换服务由何方提供。
若用户不加以甄别,或将被UI误导,误认为这一服务由Ledger官方提供。
纵览钱包 App ,“闪兑”一类的功能已经成为了钱包的标配。所谓闪兑,即和钱包深度整合,在产品中拥有更明显的独立入口、更简化的操作流程,更便捷的兑换操作。此类服务往往并不由钱包直接提供,而是通过集成第三方供应商完成。
而当“兑换”和“钱包”深度整合,钱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兑换服务提供了背书,用户对其天然更具信任,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防范意识。此前,TokenPocket 闪兑服务商被盗,诸多使用过该服务的用户均被盗取了资产,用户损失超 2300 万美元。
回到本次事件,Ledger以安全作为品牌的主打优势。毫无疑问,此类事件并未对其钱包功能的安全性造成冲击,但这是否代表Ledger在此类事件中完全免责?
在DeFi早已成熟,链上交易异常发达的今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交易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诸如Changelly、Wyre此类“中心化Swap”,其异类一般的产品形态,或许并不会在公开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若无Ledger的集成与背书,用户或许并不会将此类平台作为交易的首选。
“黑暗森林”是广为流传的对于链上秩序的叙述了,也提醒着用户这个世界的危险性和高风险。但诸如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真的可以全部归责于用户的安全意识吗?承担了“引流”职能的Ledger,是否同样应肩负起安全义务呢?
以FTX事件为例。本月中旬,三起FTX相关案件被合并。有用户针对FTX的一系列有偿明星代言人,包括NFL运动员Tom Brady、喜剧演员Larry David、网球运动员Naomi Osaka和NBA金州勇士队等提起集体诉讼,相关诉讼已被合并并被指派新法官。或是出于对这些明星的信任,一部分人成为了FTX的用户。而当FTX出现了事故,这些“大使”、“代言人”也不得不面临着为FTX“引流”所带来的司法纠纷。
去中心化世界机会与风险并存。还记得加密技术最初的愿景吗?“保护你的资产,没有人可以夺走你钱包里的加密货币。”而一个良性秩序的建立,需要的不是复杂的代码、晦涩的概念,确保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安全的使用加密技术,仍然需要行业里每一个参与者共同的努力。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贝莱德2490万美元买入ETH,机构投资者为何看好以太坊的「超稳定币」潜力?
最近贝莱德砸下2490万美元重仓以太坊的消息刷屏了,这就像你家楼下便利店突然开始囤积高档红酒——背后肯定藏着大生意。其实机构们盯上的不仅是ETH本身,更是一个能支撑未来全
-
特朗普提及SOL纳入战略储备,现货ETF获批概率70%是机遇还是风险?
最近特朗普公开表态要将Solana纳入美国战略储备,加上现货ETF获批概率高达70%,这个消息就像往加密圈扔了颗炸弹。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得普通人跟风入场。
-
机构持仓量激增47%,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还能支撑其主导地位吗?
比特币最近的机构持仓激增更像”避险焦虑症”发作,就像疫情期间抢购黄金的大妈。但链上数据告诉我们:现在的比特币既不像黄金般稳健,也没达到往期牛市的疯狂程度。1. 黄金面具
-
5M 发起人金东健议长专访:以制度重塑信任,开启数字金融新纪元
时间:2025年8月18日 地点:首尔 “虚实融合·数实共生:5M 共识协议全球启幕大会”现场在大会间隙,我们专访了 5M 协议的发起人、韩国国会议长金东健(Kim Donggeon)。他向我们讲述了
-
网络中断问题频发,Solana的「SMID-0228升级」能否挽救其「高性能」口碑?
Solana最新推出的SMID-0228升级确实针对网络中断问题做出重要改进,通过优化交易处理流程和增强抗DDOS能力,有望减少80%以上的意外宕机事件。但要完全挽回”高性能但不稳定”的
-
SEC诉讼落幕,XRP的「跨境支付」场景能否重获金融机构青睐?
XRP终于摆脱了长达4年的SEC诉讼阴影,但这场法律胜利只是起点。作为曾经的「银行宠儿」,XRP能否在跨境支付领域重新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关键要看这些现实因素一、SEC诉讼的后遗
-
JuChain 受邀出席韩国国会数字资产政策交流会,共议区块链金融发展
2025年8月21日,JuChain代表团荣幸受邀出席在首尔举行的韩国国会数字资产政策交流会。此次会议由韩国民主党“数字资产委员会”委员长申贤东主持,他长期主导韩国加密立法与牌照监管工作;香港方面,金
-
灰度推出XRP ETF,机构资金流入会如何影响其价格波动?
各位币圈小伙伴们注意啦!最近XRP圈子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XRP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可能要来了!这可是个大新闻,就像你家楼下突然开了家网红奶茶店,肯定要引起一波排队热潮。咱们今天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