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的技术生态及ZK布局概览
Polygon zkEVM是一个EVM等效的L2 zk-rollup以太坊扩展解决方案,12月7日更是宣布通过了99.5%的以太坊测试。目前Polygon zkEVM已累积部署了3000多个智能合约。
现阶段解决以太坊可扩展性的最优方案是构建ZK rollup,但是ZK技术存在两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ZK rollup的有效性证明的生成速度很慢且成本很高,其次是与以太坊的兼容性问题,无法确保开发者像使用以太坊一样无缝迁移到Layer2。
Polygon去年给ZK研发团队分配了10亿美元的资金,然后通过合作的方式,缩短了ZK证明的生成时间,并且推出了EVM等效的Polygon zkEVM,任何以太坊的工具都可适用于Polygon zkEVM。
其实Polygon在ZK rollup的布局不止于此。
Polygon技术生态概览
如图所示,左侧的解决方案(Polygon Edge、Polygon POS)不受以太坊保护,右侧的解决方案则完全受以太坊保护。
Polygon Edge
用于构建私有或共有以太坊兼容区块链网络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框架。用户不仅能够通过JSON-RPC与钱包进行交互,还可广泛采用以太坊工具、库和开发工具进行构建。
Polygon POS
Polygon PoS利用侧链进行交易处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交易速度(TPS为7000)和成本节约(比以太坊低约10000倍),而且与主要ERC标准兼容,可直接在Polygon链上部署智能合约。
Polygon Avail
这是一个通用的、可扩展的、以数据可用性为中心的区块链,针对独立链和链下扩展解决方案。
Polygon Hermez
也就是Polygon zkEVM的主力开发团队,如前所述,实现了EVM等效,可让任何以太坊的工具都可适用于Polygon zkEVM。
Polygon Miden
Polygon Miden的核心是基于STARK的虚拟机Miden VM,不仅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还支持目前在以太坊上无法使用的高阶功能。
Polygon Nightfall
Nightfall是Polygon与安永合作成立的,主要面向企业端的Optimistic Rollup,目前已在测试网阶段。
Polygon Nightfall主要围绕在降低转移代币的成本,Optimistic Rollup合约部署在Layer 1上,并且执行私人转账所需的所有信息都存在于客户端中,不依赖于任何链下第三方。
Polygon Zero
Polygon Zero与其他ZK扩展解决方案的区别在于,它的zk证明系统是Plonky2,号称世界上最快的zk证明系统,并且与以太坊原生兼容。
小结:
可以看出,Polygon整体框架都在用于创建与以太坊兼容的区块链扩展解决方案。
现阶段最成熟以及开发者使用最多的方案是Polygon PoS,但未来的技术生态的重心是在ZK生态。而且Hermez、Miden、Nightfall与Zero四者,在技术方案与架构上都能协作。
Polygon的团队及其他
Polygon于2017年在印度创建,最初名称为Matic Network,2020年正式上线,吸引了许多DeFi项目。2021年2月,更名为Polygon。
Polygon的主要开发者为Jaynti Kanani,他父亲是一名钻石工厂的工人,他的两个姐姐因经济困难没有上过高中,不过尽管如此,家人还是将他送到工程学院去就读。
Jaynti Kanani于2011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位于普纳的IT服务公司Persistent Systems,从此接触到了Hacker News、Y Combinator等全球创业文化,激发了他创业的想法。
Jaynti Kanani在2015年第一次听说加密技术也发现了加密货币,并在2017年的牛市中赚了一点钱,于是独立创业,最后于2018年完成了Matic的首个概念验证。
Polygon联合创始人Sandeep Nailwal曾说,Polygon将成为公有云服务AWS的去中心化版本,未来希望成为为品牌商制定Web3策略的平台。
目前Polygon的ZK团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但是该赛道竞争激烈,同样以zk Rollup为基础开发的Scroll和zkSync团队也成功开发了zkEVM。
而对于竞争者的出现,Polygon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Mihailo Bjelic表示,他们的zkEVM才是最完整和开源的,而Scroll目前只支持部分EVM操作码,zkSync则没有开源证明者,所以不太了解。
责任编辑:Kate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抵押国债就万事大吉?RWA稳定币真能抗周期吗?
文章分析国债抵押RWA稳定币现状,指出其虽有主权信用背书,但存在期限错配、流动性陷阱等结构性矛盾,面临流动性挤兑、利率波动和监管收紧风险,探讨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方向,认为需技术、资产配置和监管合规进化才能实现抗周期。
-
全球监管分化,RWA稳定币能否通行?哪些地区率先破冰?
文章分析全球RWA稳定币监管分化现状,涵盖美、欧、亚、中东&瑞士等地策略,指出破冰地区多采用机构市场优先模式,探讨资产估值、跨境监管等挑战及通行路径探索。
-
反洗钱新规来袭,RWA类稳定币如何自证?托管难题怎解?
面对全球反洗钱新规,RWA类稳定币正探索生存突围路径。文章从链上透明化(零知识证明+第三方审计)、监管沙盒(新加坡、美国案例)、托管模式革命(多重签名、联邦托管)三方面分析,并建议项目方优先合规沙盒、预留缓冲期。
-
稳定币需要RWA支撑?传统资产如何应对链上风险?
文章探讨稳定币的RWA支撑必要性、传统资产上链的技术与合规风险应对,分析机构玩家实践案例,并展望合规与创新平衡的未来趋势。
-
RWA赛道爆发在即?稳定币监管框架会否成为绊脚石?
文章探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赛道的爆发态势,分析稳定币监管框架的短期合规成本与长期引入传统资金的双重影响,提及机构资金涌入及合规挑战下的行业机遇与生存策略。
-
政策模糊地带,RWA+稳定币是创新还是雷区?机构敢入场吗?
文章探讨RWA+稳定币在全球监管模糊地带的发展,分析港府、SEC、欧盟等政策差异,机构入场面临的合规挑战,以及资产映射、黑箱操作等创新风险,展现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
万亿美元RWA将上链?稳定币会否成为最大入口?
文章探讨RWA上链规模及稳定币入口竞争,分析稳定币、CBDC、国债通证等在RWA生态中的优劣势,指出竞争核心为效率与合规平衡,建议关注离资产端近的项目。
-
RWA稳定币收益更高?流动性隐患会否引发崩盘?
文章分析RWA稳定币5%-8%年化收益优势,底层资产为企业债和国债,但存在流动性风险,如清算事件及“死亡螺旋”,提及超额抵押等防护措施,建议关注美联储政策与抵押资产久期以应对风险。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