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检方正就加密货币交易所异常转账的征税合法性展开调查,争议焦点涉及韩国现行税法对”异常交易”的界定标准是否适用于加密货币领域。该事件源于多家交易所报告用户大额转账行为后,税务部门要求征收资本利得税而引发法律争议。
一、争议背景与征税依据
韩国税法第45条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报告单笔超过2000万韩元(约合1.5万美元)的可疑交易。
- 2023年修订的《特定金融信息法》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金融机构范畴,但未明确说明是否适用于征税场景。
- 2025年3月,首尔地方国税厅首次对Coinone交易所某用户单日转出5亿韩元(约37万美元)的比特币交易征收25%资本利得税,该用户以”未实现收益”为由提起诉讼。
二、核心法律争议点
1. 征税时点认定:韩国现行税法要求资产转让时计税,但区块链转账不必然等同于法律意义上的”转让”。检方认为转入冷钱包即构成处置行为,而辩护方主张只有法币兑换才产生应税事件。
2. 价值评估标准:税务部门采用转账时点的交易所挂牌价计算税额,但链上转账可能涉及非交易性操作(如钱包迁移)。2025年5月案例显示,某用户内部转账被误按市场价计征1200万韩元税款。
3. 举证责任分配:现行制度要求纳税人自证转账非交易行为,这与传统金融的”无罪推定”原则形成冲突。据韩国区块链协会统计,2025年二季度类似争议案例已达47起。
三、国际比较与判例参考
日本2024年《资金结算法》修正案明确排除钱包间转账的征税可能;美国IRS则按交易实质课税,要求证明转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德国联邦财税法院判例认定,只要资产仍在纳税人控制范围内就不产生税负,该判例正被韩国律师援引辩护。
【延伸知识:韩国加密货币税制】
韩国自2023年起实施20%的加密货币资本利得税起征点(年度收益超过250万韩元),要求交易所代扣代缴。但针对Defi和跨链交易等新兴场景仍存在监管空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是全球少数对加密货币交易征收证券交易税的司法管辖区,税率为0.25%。
虽然韩国检方对异常转账征税的尝试有助于堵塞税收漏洞,但其法律依据的明确性和操作程序的合理性仍需完善。用户应注意保存转账目的证明文件,交易所大额操作建议分批进行并附加备注说明。该争议的最终判决可能重塑韩国加密货币税收征管框架,相关进展值得持续关注。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香港虚拟资产OTC牌照申请细则解读
香港证监会2023年6月实施虚拟资产OTC牌照新规,构建全球首个场外交易监管框架,涉及政策演变、技术支撑与经济动因。新规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合规成本上升及监管科技发展,虽面临挑战但规范化作用明确。
-
PoS和PoW共识机制对比
文章对比区块链核心的PoW与PoS共识机制,分析两者在能耗、安全性、去中心化程度上的差异,结合比特币、以太坊案例,探讨生态应用现状及未来技术演进趋势。
-
期货多空比值哪里查?
文章介绍了期货多空比值作为加密货币市场情绪指标的本质、数据采集方式,推荐CoinMarketCap、TradingView等查询工具,并提醒避免数据依赖、假突破等使用误区。
-
全球加密货币游说支出年度排行榜
文章分析全球加密货币游说支出情况,美国以2.1亿美元居首,新加坡、日本紧随其后。Coinbase等巨头重金投入,各国监管态度差异显著,展现数字经济时代的监管博弈与资本竞争。
-
比特币Ordinals协议对UTXO模型的冲击
比特币Ordinals协议通过UTXO模型实现NFT铸造,引发网络交易费飙升、区块空间占用激增,导致开发者社区分裂与矿工经济结构改变,同时催生数字资产新形态,正推动区块链架构设计的深度思考。
-
稳定币锚定机制:法币抵押vs算法vs商品担保
文章介绍稳定币锚定机制的三大门派——法币抵押、算法机制、商品担保,分析其市场占比、安全性、创新力及监管动态,指出混合担保模式正成为新趋势。
-
比特币ETF代码大全
文章介绍全球比特币ETF代码大全,涵盖美国BITO、IBIT,加拿大BTCC等核心产品,解析其运作机制、监管要求及市场影响,为投资者提供便捷投资通道与选择建议。
-
STEPN母公司发布碳中和区块链白皮书
STEPN母公司Find Satoshi Lab发布《碳中和区块链白皮书》,推出全球首个运动数据与碳信用交易结合的区块链生态,通过“运动证明”机制将用户步数转化为碳积分并可交易,同时探讨其技术突破、政策驱动、商业闭环及潜在风险与未来发展。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