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公司的双轮驱动:股权融资与 Token 激励
撰文:刘红林
很多人问我怎么看 Web3 公司的股权和 Token 之间的关系。这问题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它关系到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设计逻辑:你到底是靠什么融资?靠什么链接用户?靠什么兑现资本变现?而这些问题,恰恰决定了 Web3 公司和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根本不同。
本篇文章红林律师想从三个层面来和大家交流:未来 Web3 公司融资路径、价值分发,以及股权与 Token 的融合趋势。
Token 会成为主流形态,但不是融资工具
这是我对 Web3 行业第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Token 的发行未来仍然会是主流动作,但它的定位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用来拉融资,而是用来激活用户,分发平台增长的价值。
过去几年,Token 最常见的用途是什么?答案是融资——尤其是在一级市场融资遇冷、合规路径不清晰时,Token 成了不少创业团队「曲线募资」的工具。白皮书一写,空投一搞,交易所一上线,项目方和早期投资人先出货、用户最后接盘,这套「融资 - 发行 - 割韭菜」的逻辑,一度成为行业默认玩法。
但今天,这套玩法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是监管的不断收紧,特别是美国、欧洲、香港等主流法域对 Token 融资的监管逐步收紧;另一方面是用户的成熟——老一套叙事已经不好用了,「融资即财富自由」这个梦,越来越难讲得动。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路径正在成型:Token 不是项目启动的「筹码」,而是平台运营的「工具」。它的功能不再是资产交易的凭证,而更像是平台内的「价值共享机制」。不是融资逻辑,而是营销逻辑。不是发来换钱,而是发来换用户。
但这并不意味着 Token 就「沦为」了积分系统。恰恰相反,它承担的是一种比传统积分系统更复杂、也更有激励效果的「复合激励工具」角色。它可以绑定用户行为(如交易、推荐、互动)、结合 NFT 做分层权益设计,还能引导社群自组织治理。这种「类金融、非证券」的模糊状态,是 Token 机制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无法用「积分」一词轻易概括的原因。
换句话说,Token 不是「系统里多了点积分」,而是「系统里新增了一套能流通、能定价、能匹配不同用户价值贡献的原生激励语言」。它是让用户参与平台增长的一种方式,是把原本在运营预算里做消耗的成本,重新定义为「可流通资产」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 Web3 项目在设计 Token 经济模型时,不断强调「激励机制」「流通性」「价值锚定」等元素,而不是简单的「奖励点数」。
股权仍是 Web3 公司资本变现的正道
第二个判断也很清楚:对绝大多数真正想做大做强、永创辉煌的公司来说,最终的资本变现路径,依然是走传统的股权通道。也就是说,该融资的时候拿股权融资,该退出的时候走 IPO、并购或股权转让。Token 不会、也不能替代股权的这一角色。
这点非常重要。很多项目方在初期会陷入一个误区:既然 Token 能在交易所上,既然用户能买卖、价格能涨,那是不是就能用 Token 替代股权,甚至干脆「空股权,只发 Token」?但你真要冷静下来想一想,Token 价格跟公司盈利有没有锚定关系?公司做得好,Token 价格一定涨吗?用户持有 Token,是否就拥有公司投票权或分红权?
答案基本都是「否」。Token 和股权是两套逻辑、两个世界,指望用 Token 替代股权,和指望打游戏得金币能换房买车,是一个层面的幻想。你可以在平台内参与、流转、获得激励,但这不等于你拥有平台。
而一家公司真正的资产价值和最终的资本收益,始终写在那张干巴巴但真实有效的资产负债表上。股权代表的是对企业净资产和未来利润的合法索取权,这一点,无论在哪个法域、哪种金融体系下,都无法被 Token 所取代。
也正因如此,Web3 项目方要清醒认识到:Token 是运营工具,而不是金融退出路径。真到了需要引入大额融资、要实现并购或 IPO 时,Token 不具备任何法律上、商业上的「资本退出通道」功能。融资、并购、重组,这些动作,终归还是要通过股权实现。你总不能指望一个潜在投资人说:「我要收你 10% 的公司股份」,你递过去一串 Token 地址说:「这就是」。
Token 和股权的融合,是下一阶段的行业重点
但事情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事实上,Token 和股权之间的融合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也是我判断的第三个发展方向。
最典型的案例是「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的概念被重新拿出来讲。早在 2018 年 STO 泡沫时,这个概念就被讨论过,但当时因监管不清晰、基础设施不成熟而搁置。如今,随着链上合规技术的进步,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逐步进入 Token 化资产领域,这条路开始变得有现实可能。
比如,上市公司可以把其部分股份 Token 化,变成链上的凭证。或者,基金产品可以做成 Token 的形式,实现更细颗粒度的份额拆分与流转。这种模式下,Token 不再是「虚拟经济体内的积分」,而是「现实金融产品的数字表达」,具备真实的资产映射与法律权益。
当然,这样的设计,对合规要求非常高。KYC、反洗钱、合格投资者识别、信息披露、托管审计,所有传统金融的严肃流程都要接入 Token 的生命周期。而这些环节,也必须依托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中介力量——证券公司、合规交易所、受监管托管机构等。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趋势:未来的 Token 世界,并不是一个完全面向「去中心化」的理想国,而更像是传统金融的「数字化延伸」。股权和 Token 的结合,不是为了去掉所有中介,而是为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提升资产的流通性与可编程性。
总结:Web3 公司的双账本结构
所以如果你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未来 Web3 公司的资产结构,我觉得可以这样说:
Web3 公司是「双账本」的生物——一个账本写着股东的名字,记的是股权;另一个账本写着用户的地址,发的是 Token。
前者决定了公司的控制权、融资能力和资本退出路径,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资产;后者决定了用户能不能愿意长期留下、是否愿意参与增长,是商业模式能否跑通的增长引擎。
不能指望 Token 替代股权,它不是所有权的载体;但也不能忽视 Token 的力量,它是激活用户和市场预期的关键手段。它既不是一串空洞的激励代码,也不是一张金融资产的白条,而是夹在营销与金融之间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最后强调一句:我们这里讲的 Token,不包括比特币、稳定币这类「底层货币」角色的加密资产。它们是另一个范式,是另一种金融体系的入口,不属于我们讨论的企业层级资产结构问题。(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阅读红林律师的另外一篇文章:《分层的货币:重新理解黄金、美元和比特币》)
但对于 Web3 创业者来说,理解「股权是权力的表达,Token 是用户的奖励」,也许是重新理解公司构造和资产设计最关键的一课。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Kraken 上能买英伟达了,和在券商炒股有什么不同?
Crypto项目和券商互抢用户,币股合一时代或将来临。作者:BUBBLE,BlockBeats近年来传统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及监管部门开始接受加密货币,而越来越多的加密领域项目意图合规化以换取更高的
-
火币HTX发布第五期金狗计划:Meme持续狂飙,公链与再质押赛道A评级项目稳扎稳打
火币HTX将继续运用强大的项目筛选机制与专业的市场前瞻眼光,为用户提供持续不断的财富增长机会。5月22日,比特币刷新历史新高,突破11万美元。在比特币创下新高之际,市值前十大的数字货币24小时均录得上
-
特朗普晚宴现场观察:Kronos Research CIO亲述加密与政治的巅峰交汇
美东时间 5 月 22 日晚,Kronos Research CIO Vincent 受邀出席特朗普在国家高尔夫俱乐部举办的 VIP 晚宴,Odaily星球日报于晚宴结束后的第一时间联系 Vincen
-
HashWhale BTC矿业周报 | 比特币再创新高,矿工收益持续走强(5.17-5.23)
作者:蒙奇 | 编辑:蒙奇 1、比特币市场 在2025年5月17日至5月23日期间,比特币具体走势如下: 5月17日:当日比特币整体呈下行态势,开盘价为104,359美元,盘中震荡回落,跌破103,0
-
Meme币上线逻辑?SHIB单日交易量破5亿与社区治理缺陷分析
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聊聊Meme币,尤其是最近火得不要不要的SHIB(柴犬币)。你们知道吗?SHIB最近单日交易量居然突破了5亿!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简直像柴犬在加密世界里狂奔,根本停不下来。
-
阿联酋加密枢纽 Ripple(XRP)合规路径如何实现?
阿联酋正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和积的政策支持,逐步成为全球加密货币枢纽,Ripple(XRP)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阿联酋的监管机构,如阿布扎比全球市场(ADGM)和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为XRP等加密资产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Ripple通过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跨境支付创新,同时遵守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等国际标准。
-
比特币(BTC)机构持仓 3亿美元资金如何布局?
比特币(BTC)市场迎来了一波机构资金的集中布局,涉及金额高达3亿美元。这一资金动向主要来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GDC和特朗普前加密顾问戴维·贝利主导的“中本聪”公司。GDC计划将股票销售所得的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比特币和Official Trump(TRUMP)代币,而“中本聪”公司则通过募资3亿美元成立公开上市的比特币投资公司。这些机构的布局反映了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信心,也推动了市场情绪的转变。
-
以太坊Gas费危机何解?Rollup依赖度过高与L1扩容停滞争议
Gas费高企的根源在于以太坊网络的拥堵。以太坊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当车流量太大时,自然就会堵车。而Gas费就是“过路费”,堵车时,过路费自然就水涨船高。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