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香港,赵长鹏现场互动实录:最近旅行很多,喜欢体验空中冲浪,主要关注 RWA、合规与生物科技

互联网 阅读 19 2025-08-29 20:40:07

整理 & 编辑:ChainCatcher HK 观察小队

 

今天,BNB Chain 在香港举办五周年活动,CZ又来了!关于香港Web3的发展,他整体的感受是香港方面现在支持创新,吸引新行业进入这方面做得很好,未来,一旦内地支持数字货币和Web3行业,大量人才可能会被吸引回去,因为市场更大,现在香港作为试点,正是发展的好时机。下文整理自他现场互动环节中的系列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问:您前几个月经常在推特推浪,还关注BSCmeme,最近冲浪频率降低了,想问现在是在关注什么新的有趣内容?您还换了空中冲浪的头像。

CZ:之前在BSC上玩meme的时候被夹过多次,后来发现公开学习不太好。我研究Trust Wallet很久,Pancake也很久,但实际应用时发现用户体验和CEX还是不一样。Meme coin是挺好玩的,但不确定能持续多久。我觉得现在RWA潜力蛮大,但资产上链的时候挑战也多,金融资产往往被定义为证券,证券是一套合规的需求,如果被定义为商品,也有商品的合规需求。除这两类之外,其他资产上链会碰到流动性、兑现等问题。我们团队和BlackRock等机构合作时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挺好玩的。最近我花很多时间关注AI和生物科技,可能会投资相关项目。

另外,我最近出差比以前多,以前被美国关了一段时间,有点闷,现在猴子放出来,就会旅游更多,有一个好处是很多国家高层愿意咨询我Web3如何监管?国家的数字货币基金怎么做?对于这些问题,我是非常乐意去帮忙的,所以我就花很多时间去traveltravel的时候推特更新就少一点,一般参展会的时候,发推特就多一点。我的X基本是由我自己操作,闲的时候多发点,忙的时候就发的少一点,比较随机。另外,之前被关在牢里很长时间,出来后发现,人生还有很多乐趣没有体验过,所以出来之后就比较贪玩,就去试试冲浪、滑雪。

问:我们希望区块链成为RWA的交易结算工具,但当前流动性不足。未来区块链作为RWA结算链,更可能由巨头玩家去做大宗商品或货机结算,还是说我们应该做更多分层的尝试,让散户也参与进来?

CZ:很好的问题,长期来讲,RWA会走向散户市场,但需要时间。用户增长是关键,没有用户就没有交易,就没有流动性。早期,比特币的流动性也非常差,那时候还很小众,玩的人也少。当然现在数字货币的adoption也很早期,你在大街上抓100人,可能只有七八人持有数字货币,且资产占比低于1%,虽然说大家都很感兴趣,也经常上新闻,但它还是小众资产。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去构建流动性,刚开始做的时候,先找到核心用户(如10-300人),再慢慢扩散。初期可优先上链金融类易交易产品(如稳定币、证券、商品),但初创平台需合理预期节奏,避免太早或太晚布局。

问:大表哥好,想问你推特头像换成空中冲浪,有没有算过喝了多少海水才成功跃起?跃起时的感受如何?

CZ:运动很好玩,我喝了很多海水,海水都快被我喝干了,哈哈!我是喜欢在大自然里,滑雪对我来讲危险一点,我滑了三十多年,但速度快有风险,腰不好怕摔;水上运动摔跤更安全,所以空中冲浪很有意思,建议你试试。

问:关注到你在日本发言提到RWA代币价格追踪数据存在空白。我们Rootdata是做了3年的加密数据平台,最近也在关注RWA数据相关内容,在您看来,RWA资产的数据基建对我们这种入口的产品来讲,有哪些结合机会?

CZ:传统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定价和历史数据较完善,但房产、艺术品等资产数据不可靠或很主观。RWA成熟后,链上交易量和流动性会让定价权转移到链上(如稳定币通过AMM实现高交易量)。现在都是走的大宗交易,非常不透明。所以,数据透明化(如历史价格、趋势对比)能促进交易,形成“数据完善→交易增加→流动性提升”的正向循环。目前RWA数据缺失,做好数据平台会有流量机会,我也建议过CMC等平台关注这块。

人们经常问一个问题,就是这东西多少钱?但是很多东西价格不透明,那一切都上链,价格就透明了,所以我觉得做相关的数据平台是有蛮多机会的。

问:在您看来,为什么上市公司不自己做原生股票上链,而选择第三方(如Robinhood)?股票上链的终极产品形态是什么?比如X stocksRobinhoodstable stock,哪种会更理想?

CZ:核心问题是合规。上市公司受证监会监管,直接发股票代币可能被定义为证券,需符合监管要求(如KYC、合格投资人制度),而链上钱包无需审核,存在监管冲突。中间商介入是为了规避直接关联风险,但这导致代币无法分红,用户利益受损。理想情况是监管允许上市公司发代币,全球可交易(如美国推进证券商业化,这代表未来全世界都可以买美股,香港不调整,就吃亏了,日本不做,也吃亏了),技术上发代币很简单,难点在于监管规则调整。目前代币价格与实际股票脱钩,价差无法套利,说明产品未完全挂钩,不过现在的核心问题在合规而非技术。

问:我们是做DeSci的,这个赛道更多由领袖牵引,加密投资者关注度非常不足。但我们希望传递知识,为区块链带来新数据类型,现在很需要Web3力量协助,对此,您怎么看?

CZDeFiScience结合的难点在于时间周期矛盾,Science研究以年为单位,而Web3用户更追求短期收益(如“炒土狗”)。但理论上,优秀研究员需要小额资金(10-20万美元)支持,比如,研究成功(如抗癌药),收益是可观的,如果能将未来收益分给代币持有者,逻辑也成立。我了解,目前已有项目在尝试,通过AI处理生物数据降低研究成本,一旦有突破性成果,赛道会爆发,但现在缺的是“打响的案例”。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Matrixport 投研:BTC 盘整情绪明显,密切关注近期宏观动态 下一篇:使用隐私保护数字货币有哪些好处?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