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I Holdings:日本金融巨头的加密野望与数字基建蓝图
原文作者:BlockBeats
上周,日本金融巨头 SBI 集团接连抛出重磅消息:先是宣布与 Circle、Ripple、Startale 建立合作,紧接着又联手 Chainlink,共同推动稳定币、RWA 代币化和跨境支付解决方案。短短几天内,SBI 从“传统金融机构”的形象,迅速转身成为日本最积极的 Web 3 布局者之一。
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业务合作,更像是 SBI 在向市场释放的信号:它要把握下一轮金融基础设施变革的先机,从“金融服务商”升级为“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商”。在日元稳定币即将落地、亚洲加密走廊逐步成型的背景下,SBI 的这一步棋,无疑把自己推到了日本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前台。
传统金融巨头正在建设日本数字金融版图
SBI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1999 年,当时还是软银旗下的软银投资,名字正是取自 SoftBank Investment 的首字母。2006 年独立之后,公司正式更名为 SBI Holdings, Inc.,总部设在东京。最初,它以证券、银行、保险为三大核心业务,随后逐步扩展到资产管理和生物科技领域,形成了一个横跨金融与医疗的综合性集团。
二十多年过去,SBI 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弟,而是成长为日本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重量级玩家。外界甚至把它看作三大银行(三菱 UFJ、三井住友、瑞穗)之外最有力的挑战者——第四大银行的候选人。如今,SBI 的业务框架围绕五大板块展开:金融服务、私募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加密资产和下一代业务。这种多元化战略不仅让它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也为它后来进军数字资产领域打下了天然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SBI 并不是一时兴起才蹭热点。在最近频繁官宣合作的背后,它其实早已在加密生态深耕多年。凭借证券和资产管理的传统金融根基,SBI 通过旗下子公司一步步把版图扩展到交易、支付、托管、借贷、流动性服务等环节,几乎把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搭了个遍。与此同时,它也没有错过 Web 3 的新风口,从 NFT、去中心化金融,到现实资产的代币化,SBI 都在试水。更关键的是,它敢于和国际巨头结盟:无论是 Ripple、Circle,还是 R 3,都在与它合作探索稳定币、跨境支付和代币化的新可能。
换句话说,今天的 SBI,已经不仅仅是日本的一家传统金融集团,而更像是东亚少有的「双引擎」——一边扎根在传统金融的沃土里,一边在加密金融的浪潮中加速前行。
从零到一:SBI 拿下日本唯一稳定币许可证
在稳定币这个赛道上,SBI 占尽了先发合规的优势。早在 2023 年,日本金融厅放宽外国稳定币在本土发行的禁令时,SBI 就敏锐地嗅到机会,迅速与 Circle 签署了战略合作。仅仅一年后,它旗下的 SBI VC Trade 平台便完成了 USDC 的交易注册,成为日本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持有稳定币许可证的公司,并率先把 USDC 推向市场。
紧接着,SBI 与 Circle 成立了合资公司 Circle SBI Japan,专门推广 USDC 在日本的普及。2025 年 6 月 Circle 上市时,SBI 又果断投资 5000 万美元,把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捆绑。上周,两家公司再次扩大合作,计划把 USDC 更深入地嵌入跨境支付和数字金融服务。借助这一系列动作,SBI 不仅在合规和基础设施上领先同业,也顺势成为 Circle 打开亚洲市场的关键桥头堡。数字资产业务的成绩单同样亮眼:2024 年相关收入已达 800 亿日元,同比增长超过 40%,用户数量在一年间从 80 万直接翻倍到 165 万。
如果说 USDC 是 SBI 在稳定币世界里的入口,那么 Ripple 的 RLUSD 则是它押注跨境支付的桥梁。就在上周,SBI 宣布将把 RLUSD 引入日本市场,计划在 2026 年一季度正式落地。这种稳定币的设计思路很简单:把美元的稳定性与区块链的速度结合起来,既合规透明,又能实现秒级结算。举个例子,如果美国用户想给日本汇美元,资金会先转换成 XRP,通过区块链几秒钟跨境传输,再在日本端换回日元,而 RLUSD 则作为锚点资产,保证跨境资金的稳定和可信。
通过与 Circle 和 Ripple 的「双线并进」,SBI 几乎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稳定币版图:USDC 负责支付和交易环节,RLUSD 聚焦跨境结算和企业服务。两轨并行,让 SBI 在亚洲稳定币格局中牢牢站在了舞台中央。
RWA 崛起,SBI 搭建日本版Robinhood
在稳定币之外,SBI 同样把目光投向了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这是过去两年里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从 2023 年初的 50 亿美元,跃升至如今接近 300 亿美元的规模,增幅超过五倍。债券、基金和国债是目前的主流应用,但股票类资产的占比仍不足 1%,潜力巨大。
想象一下,你买一份债券,原本需要等待几天结算才能到账,而放到链上后,就能像转账一样即时完成。再比如一支基金,传统上投资门槛高、赎回慢,而代币化后,它就像一张数字门票,可以 24 小时随时买卖。对投资者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便利;对机构来说,则是资金效率的巨大提升。也难怪海外的 Gemini、Kraken、Robinhood 等巨头,纷纷推出类似的全天候代币化交易平台。
SBI 显然不愿落后。2025 年,集团携手 Web 3 基础设施公司 Startale,在日本设立链上代币化平台,获得了基于里程碑的承诺资金,目标是搭建一个涵盖 发行、清算、托管与跨链互操作的完整体系。
更关键的是,SBI 没有单打独斗,还拉来了全球区块链领域的水管工——Chainlink。这家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做区块链之间的「互联互通」。简单来说,它能让不同链上的代币顺利流转,就像不同银行之间的跨行转账。而这次,Chainlink 将帮助 SBI 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代币化时,保证跨链交易的安全与合规。除此之外,Chainlink 还会把基金的净值数据(NAV)搬上链,实现公开透明,让投资人可以随时追踪资产价值;它的储备证明技术(Proof of Reserve)也会为稳定币和基金提供链上验证,避免纸面资产和实际储备脱节的风险。
如果说 Robinhood 在美国的意义,是把股票和加密衍生品以零门槛的方式带到散户手里,那么 SBI 正在日本尝试走出一条类似的道路。凭借证券和银行的深厚根基,再叠加它在稳定币与 RWA 领域的率先布局,SBI 正在努力把代币化资产推向大众化的投资渠道。对日本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可以像转账一样实现 7×24 小时的股票和债券交易,更意味着他们能在一个合规、安全的框架下,直接参与到全球化的加密金融市场。换句话说,SBI 搭建的 RWA 平台,并非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Robinhood 式的金融普惠实验,有可能成为日本资本市场正式跨入 Web 3 的分水岭时刻。
从第四大银行到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巨头
对 SBI 来说,切入加密世界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水到渠成的战略延续。日本长期处于超低利率环境,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业务早已高度同质化,盈利空间被压缩得所剩无几。而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稳定币与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正在进入合规快车道。日本金融厅(FSA)在 2023 年放开稳定币监管,等于为新赛道亮起了绿灯。SBI 没有选择观望,而是果断出手,携手 Circle、Ripple 等国际伙伴,从行业看客一跃成为规则制定者,在稳定币和 RWA 这两个最具潜力的战场率先卡位。
更深一层,这不仅是业务上的拓展,更是身份上的跃迁。过去,人们把 SBI 看作日本的第四大银行;而现在,它正试图升级为数字资产时代的第一家基础设施巨头。目前,SBI 已经在筹备于大阪堂岛交易所上线国内首个比特币期货,并设定了到 2028 财年将数字资产业务利润提升至 500 亿日元的目标,相当于再增长 150%。这意味着,SBI 的野心早已跳出了传统金融的框架,它真正押注的,是日本金融体系与区块链深度融合的未来。换句话说,SBI 不只是下注在加密资产的价格涨跌上,而是想要成为在新一轮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主角。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2025年最佳的加密货币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什么?
2025年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不同平台各具特色。Uniswap凭借跨链支持保持地位,PancakeSwap在BNB链上表现,dYdX则在衍生品交易领域占据优势。本文将详细分析当
-
什么是DeFi以及它如何在区块链平台上运作?
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系统,旨在通过智能合约在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它主要在以太坊等区块链平台上运作,涵盖借贷、交易
-
谷歌: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条自己的区块链 GCUL
原文来源:谷歌 原文标题:稳定币之外:数字货币的演变编者按:互联网巨擘谷歌正式公布了他们自己的原生区块链网络 GCUL(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从介绍中我们大致可
-
以太坊如何支持智能合约和DApp?
以太坊通过其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和去中心化网络架构为智能合约和DApp提供了运行环境。作为首个支持可编程区块链的平台,以太坊允许开发者在链上部署自动执行的代码(智能合约),并构
-
肖风 Bitcoin Asia 2025 演讲全文:DAT 比 ETF 更适合加密资产
原文整理:深潮 TechFlow8月28日,HashKey Group 董事长兼 CEO 肖风博士在Bitcoin Asia 2025 上发表了题为《ETF不错!DAT更好!》的主题演讲,整理自现场速
-
Ripple(XRP)如何促进跨境支付?
Ripple通过其区块链技术XRP Ledger(XRPL)实现快速、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目前已与SWIFT等传统金融系统展开合作。其核心优势在于实时结算、流动性优化和多方互操作性,但同时也面临
-
2025 以太坊趋势:协议越成功,生态风险越高?后 Pectra 时代深度解析
以太坊核心协议日益强大,生态系统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过去一年,以太坊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工程奇迹。从根本上解决L2成本问题的Dencun升级,到旨在优化核心质押经济的Pectra升级,这座数位世
-
对链上支付和链上购物的新思考
在加密生态,长久以来我对两个领域一直是非常冷淡的:一个是稳定币支付,另一个是链上购物。 此前的我一直认为: 稳定币支付有什么? 我微信支付宝用得好好的,买什么都方便,为什么还需要加密支付? 链上购物比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