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复盘:后周期市场的生存学

互联网 阅读 18 2025-09-28 14:51:07

原标题:任尔东西南北风
来源:Laolu

整理:Zhou, ChainCatcher


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

首先我自己是很明显偏左侧风格的 i 人,大部分时间保持理智,习惯提前布局,却也容易卖飞。最直接的表现是:面对下跌会越跌越买,面对拉盘却抗拒追车。这种"保守偏理性"的交易方式,注定很难吃到整个大趋势的肉,经常提前布局,也提前后悔。

藏巧于拙,很多教训值得铭记但需要放下:0.11 卖掉 260 万颗 APX(2.3 计算约 $6M) 后,哪怕 Aster 开盘全拿住,我的卖出位置也绝不会高过 0.3 。所以后面那段 0.4 到 2.4 的行情,确实与我无关。放过自己,也放过错过的行情。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近期就是年中 600M颗 Pengu 最后还是亏钱割掉,按0.046 算约 $27M,我不卖也不会拉,就算他拉了我也拿不到那种位置。说到底我也习惯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同时我也很喜欢记录与复盘,自我感觉现在比以前的决策会更中性,也敢于做一些不敢做的右侧操作,也更快从负面情绪走出来了。

理想中的自己是成为“DCF”、“CL”类似的天使投资人,但市场变化的种种原因可能要放弃这条路了。

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市场里总有人说:"谁谁谁买了什么,赚了多少。"

以前我会被影响,跟着感叹、情绪起伏。现在调整这个快多了,感叹归感叹,心理波动小了很多,只在意自己手里的三瓜两枣。

活在市场里,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接受自己的节奏,承担自己决策的盈亏。遗憾的仓位是自己的,情绪也应该是自己的,而非外包给任何人。

成功的背后

每个人每次看似漂亮的操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血泪和踩坑经验,需要多记录与总结。

也参考 0xSun 的记录 

我自己也喜欢记录和复盘,之前有公开的 Notion,拿稳定币赛道来说,至少积累了五年的经验。

Image

这个周期很多项目看一眼就没心思继续关注,真正令人振奋的项目很少,遇到了就该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

往前数 ZKF、BIO、ETH、Plasma... 其实也有很多遗憾,不敢套保的损失,不敢增加筹码的损失,等待期的机会成本等等。

和 Snow 刚认识的时候,她问我喜欢参与什么类型的项目,我说具体看项目情况,希望是早期就能够给社区参与机会,我在早期可以分享出来,看到我内容的小伙伴也能赚钱,这种有正反馈三赢局面的项目,很高兴看到市场上终于出现了类似项目。

失败的背后

*“XX 要上XX、XX 要拉盘、谁谁谁买了XXX。”*市场上总能听到这些声音。
交易的信念是不能借的。每一次被动跟单、缺乏独立思考的交易,几乎都以失败收场。没有信念的仓位,太容易翻车了。

索性我止损比较勤快,都能保留下一次再战的本金和信心,正所谓 “留得青山”。有些交易不止损就是归零的,也发生过很多次,不过损失有限。

失败的经验比成功的经验更值得学习,成功往往不可复制,大部分人失败的案例可能都是类似,避坑和防守很重要。

"财富增长的核心是不要有大回撤" 是 daidai 的推特简介,很对,本初也是坚守这样的信条。

解散的社群

在进入这行业之初我就是做区块链游戏公会的,再之后是钱包的产品,很喜欢群聊的气氛,无论无名小卒还是行业领袖,都是平等对待的。

这不是第一次解散,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但这次会是一个更长的休息期。原因很简单,暂时无法再持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差和市场思路。

即便如此,仍然感谢群友们源源不断给我的情绪价值和正反馈,让我确认这件事的意义,有机会在其他群再相见。

“但是天总会黑,人总要离别,谁也不能永远陪谁。”

体面的 KOL

专业性 & 内容质量

少制造 Fomo 和搬运,多一些有逻辑的分析

敢于承认失误,也敢于说"不知道"

不会频繁"喊单割韭菜"或传播假消息

不是什么项目都接,而是有选择地推荐自己认可的协议,不只在市场热时发几条赚快钱的广告

人品 & 信誉

敢分享真实的交易、真实的情绪、真实的仓位

长期一致的价值观,能与社区讨论而不是只容许吹捧

能提醒风险,不怂恿过度 FOMO

不碰其他人的资金,避免经济纠纷

在一穷二白时经手过超出自己想象的资金,仍能坚守底线履约

跌倒了复盘,而不是甩锅他人维权,心存感恩

成长 & 关系

不断学习,在叙事、技术、投资策略上持续进步

保持边界感,不把个人生活、情绪过多绑在市场波动上

信奉"Skin in the game",希望靠真金白银的仓位站在同一条船上,而不是隔着屏幕指点江山。当然也因此吃了很多亏,不一一列举了。

Image

市场洞察 & 面对未来

当前市场可能只剩下最后 2 年的红利期。周期的尾声往往伴随着表面繁荣、资金涌入,但真正赚钱的难度却更高,因为入场者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博弈更激烈,行情更割裂。

市场参与者结构变化

不再是几年前“随便冲就能赢”的草莽时代,越来越多理性、专业、执行力强的人涌进来。

机构、基金、量化团队把市场当作专业战场,不断提高效率,西方国家层面都这么友好拥抱了,难道还有更大的玩家?

新一代散户更快、更会用工具、学习能力更强、更懂风险管理。

买入xx 项目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买家?这个群体消失了。

工具升级 & 信息差抹平

信息流速更快、成熟的工具让市场里的信息几乎实时传播。

当您阅读特定于协议的信息时,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

策略迭代加速:一条赚钱策略的寿命可能只有几周,套利、玩法规律很快被内卷到无利可图,不仅是散户、对主力也是。

博弈的残酷现实

活下来的都是高手:研究员、套利者、项目方、投机者、科学家、黑客,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赚钱。

每一个赚钱的仓位,背后都有另一个人在亏钱。

BTC 这个周期的涨幅其实没有超过很多其他投资领域的龙头的涨幅。

一级基金不赚钱了,亏钱关门的大把,长周期的大基金还能吃老本。

二级都被扒去了项目本身的标签,只沦为筹码游戏,与主力玩猜大小。

Meme 在各种成熟工具的加持下,透明了,但名人币仍是来一个死一个。

没有资源的项目做得再好也无法得到资金的青睐,有资源的项目是做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

精简策略,屏蔽噪音,减少无谓社交和无效信息输入,把注意力用在深度研究和行动上,争取做到“拿得住、看得懂、敢加仓”,最后悄悄离开热闹的牌桌,带走属于我的故事,也带走这些遗憾。

“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币化:能不能、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下一篇:返回栏目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