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加密货币借贷的繁荣与崩溃 | 贝宝金融创始人杨舟访谈录(上)| Bill It Up Memo
原文作者:Bill Qian
Bill:大家好,欢迎来 Bill It Up。本周的嘉宾是 Flex 杨舟。他的愿景是让金融成为全球所有人可触达的服务。他先后成功创立了现金贷公司Standard Financial Inclusion、上一周期的Web3 信贷巨头贝宝金融,以及现在的稳定币公司 Stables Labs。杨舟,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
杨舟:感谢 Bill,感谢邀请。
Bill:咱们其实认识很久了,我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在京东,当时你在做贝宝。上一个周期贝宝在1.0 阶段,其实也做得非常成功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贝宝最高峰的时候的 highlights 吗?
杨舟:贝宝的最高峰是在 2021 年三四月份。那时候正好是比特币上一个牛市的顶点,Coinbase上市把整个市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比特币在 4 月份一度涨到大约64,000 美元,Funding Fee 以及套利交易的热度也都达到了高点。那个阶段,贝宝的管理资产总额,包括借贷在内,大概有70 亿美元。
Bill:70 亿美元,那比今天的Pantera 的 AUM 还大。
杨舟:对。其实中心化借贷机构的规模一直是超过去中心化的。以当时为例,除了Tether 这种数据不透明的情况不算,公开披露的里最大的是 Genesis,规模大概138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现在 Aave 这些DeFi借贷协议的规模。核心原因在于,中心化机构服务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像我们在亚洲主要服务的是大型矿工。当时比特币从3000多美元涨到6万多美元以后,我们注意到矿工的资产是增加了23倍,所以一些“一开始规模只是一两亿美元,但迅速变成了四五十亿美元”的矿工们出现了,当时对于亚洲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这群人。那对于美国来说,当时Genesis 之所以做得那么大,我认为主要推动原因是来自于当时的GBTC的套利交易。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初,GBTC 基本都是溢价的,所以一直有一个非常强力的driver在那边,驱动了很多人找Genesis借BTC,去subscribe GBTC,然后有6个月的锁定期,然后同时在现货市场上卖出BTC。
Bill:你刚提到 GBTC 的 6 个月锁定期和套利,这是当时 Genesis 的一个比较大的放贷场景。
杨舟:对,主要驱动。
另外就是因为Genesis需要BTC的供应,因为他有大量来自于客户的美元的deposit,所以他就把美元借给我们这些亚洲机构,然后亚洲机构再给他供应BTC,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闭环,两边各取所需,随着比特币价格快速上涨,规模就越做越大。
Bill:所以当时相当于你跟Genesis,代表东方跟西方,做了一个Swipe,然后大家各自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杨舟:没错。当时的核心驱动就是:亚洲人需要美元,Genesis正好有美元供应;Genesis的客户需要BTC,我们有BTC供应,两边一拍即合,所以规模起来得特别快。不过,这种增长更多是由行业的 Beta 驱动,核心还是比特币价格本身的上涨,而不是自然增长。因为比特币的新增供应有限,所以价格一旦大幅上升,整个借贷市场的规模也会随之被放大。
Bill:明白。在这个基础上,我理解贝宝后来也去做了很多自营交易,这些其实也是后来出现风险的起点,对吧?这块方便分享一下吗?
杨舟:对,贝宝的整个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最纯粹的借贷业务:矿工质押 BTC,然后贝宝借出稳定币给他们。这个阶段是比较纯粹的。但到了 2020 年 11 月之后,随着市场快速上涨,客户提出了新的需求——他们不想只借钱走人,而是希望有BTC 本位或 ETH 本位的理财产品。问题在于,单靠借贷是很难满足这种需求的。比如 BTC 的借贷年化可能只有千分之几,ETH的借贷利率约等于它的staking的yield,大概3%-4%。这对客户来说吸引力有限。所以当时我们就想到用options来解决yield的问题,为客户建立一些头寸,建立一些卖call或者卖put的结构,从而创造出 BTC 或 ETH 本位的收益。也就是说,贝宝其实当时除了借贷之外,资管、自营全部捆在一块了。当然,也受制于当时的市场情况。那时整个市场其实是处于非监管状态下的,所以借贷公司并没有“我要严格把借贷、交易和自营分开”的自觉性,大家都是一锅端在做。
Bill:但“混”这个事,我理解华尔街其实现在也“混”嘛。我理解你想表达的可能是,在“混”的过程中,可能在风险管控上也放松了,对吧?
杨舟:对,不过华尔街的“混”其实是有个周期性规律的。一开始是纯混在一起做,出风险了以后,被监管机构强制分开。过一段时间,发现资本效率不高了,金融机构又去和监管lobbying(游说),慢慢又放开,又重新合起来。然后再出风险,再被分开……反复循环。
传统金融机构的周期会比区块链或加密货币要长一些。所以你会看到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传统金融的历史上,大概经历过七八次这种风险事件。相比之下,加密货币的周期要短得多:可能四年一次,甚至三年、两年一次,所以可能是传统金融的1/4的周期。传统金融做100年,我们加密货币20年就做完了。
所以在当时,“合”这种情况很普遍。包括Genesis、Three Arrows 也一样。只是在上一个周期的风险事件之后,大家又逐步开始“分”。也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Bill:贝宝是因为什么样的头寸风险,最后开始出现爆仓的?
杨舟:其实不能单纯从贝宝自己的角度去看,当时整个过程一定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个2022年的所有风险的起点,其实都来自于2021年年初的高费率。
Bill:抱歉,你说的高费率具体是指哪一个?
杨舟:就是指加密货币市场里的 Funding Fee 套利,当时加密货币行业这个“无风险套利”的收益在年化40%-50%。一开始2020 年底 USDT 的供应量大概是200 亿美元,到 2021 年 4-5 月份已经到 600 多亿,这很快就新增了两倍的资金进来市场去进行套利交易。而这些钱并不是短期的钱,做这个交易中介的,基金管理人也好,中介也好,掮客也好,给客户承诺的可能是一到两年的产品周期。2021年七八月份又来了一次boosting之后,这些钱就更坚定了在这留着,所以等到 2021 年四季度市场转熊的时候,这些钱也没有马上退出。
当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真正进入了一个紧缩周期,之后整个事就变得比较有趣起来。就是这些钱没法走,因为他们不想off Ramp,我承诺了别人两年的管理期,我得把这管理费收足,那这周期这些钱去哪了呢?它们开始找新的出路,其中一个主要的去向就是 Terra 的 Anchor 协议(UST/Luna)。当时 Terra 的规模快速增长,我们也注意到Luna 的市值其实也是在2021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快速增长的。本来 Terra/Luna 的机制在规模小的时候还能维持,但随着资金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这里面已经积累了太多的风险。
一些机构注意到这个风险的时候,已经是2022年的 2-3 月份。Terra 当时还大张旗鼓宣布要大规模买入比特币,短暂推了一波“小阳春”, 让大家对市场有了一些期许的时候,Terra/Luna的破绽最终还是被一些机构发现了,开始发起狙击。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022 年 5 月,Terra在短短三天里崩盘,UST 蒸发了 200 亿美元,Luna 也灰飞烟灭,使得整个加密货币行业合计 4-5 百亿美元的M0,也就是基础货币供应,消失了。考虑到当时加密行业的货币乘数大概是 30 倍,相当于整个市场市值被抹去了 6,000 亿美元。这时候站出来“接盘”的,就是 FTX 的 Alameda。它本身是做市商,习惯不对冲,靠长期 pump-and-dump 赚钱。但这次遇到的是直接归零,它承接了全市场从Terra 出逃的流动性,成了最大的接盘者。
Bill:所以接盘即归零,它在当时就是最大的损失承受者。
杨舟:对,Alameda 可能在那时就亏了 100-200 亿美元。但因为它是中心化机构,有办法去“遮盖”,所以当时并没有立刻暴露出来。不过,Terra 的崩盘带来的冲击很快传导到了 3AC、贝宝、BlockFi 等一系列中心化借贷机构。
Bill:这个传导怎么理解?
杨舟:因为行业里能提供借贷出口的中心化机构本来就不多。那些敢于付7%-8% 高利息去借钱的人,最终资金去向大多都和 Terra 挂钩,直接或间接流入了Anchor 协议。
Bill:相当于你的债务人其实是去 Terra 理财了?
杨舟:对,直接间接都会连过去。结果就是 Terra 崩盘后,几乎所有中心化借贷机构同时面临巨大风险。
Bill:稍等一下,所以在上一个牛市里,你们的债务人已经不是矿工借了钱以后去再生产,而是变成了很多人从你这借了钱,最后直接间接的跑去Luna 理财了?
杨舟:对。实际上,矿工在 2020 年 12 月后就开始逐步降杠杆了。BTC从 2 万、3 万、4万往上走的时候,他们一路在去杠杆。
Bill:矿工其实是比较有风险意识的。
杨舟:对,矿工的风险意识比较强,经历过太多周期了。包括这个周期,我们说比特币10万一直过不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就是矿工一直在10万卖币,我认识的很多矿工的deleverage的点,就是10 万,一到10万他们就开始卖。所以上个周期在4万的时候卡过一次,其实和这个周期在10万这里一直卡着,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上一个周期,矿工的需求已经减少了,借贷的主要需求来自套利和投机,比如做Funding Rate 套利。贝宝的借贷组合里有一半以上都流向了这种“配资交易”。客户从我们这里借钱,拿固定利息的融资,然后他们再用交易手段去博更高的收益,来覆盖这部分利息。所以可以说,借贷的敞口已经从矿工的实际的生产需求,变成了套利和投机需求,这也是风险逐渐积累的过程。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BlockFlow_News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Bybit 获阿联酋证券与商品管理局颁发首张虚拟资产平台运营商牌照
全球交易量第二大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今日宣布,已正式获得阿联酋证券与商品管理局颁发的虚拟资产平台运营商牌照。Bybit成为首家从SCA获得该完整牌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这标志着该国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
-
$70亿加密货币借贷的繁荣与崩溃 | 贝宝金融创始人杨舟访谈录(上)| Bill It Up Memo
杨舟多年后首次在公开节目中坦陈心声,为读者呈现一个更立体的杨舟,以及贝宝当年背后的故事。原文作者:Bill QianBill:大家好,欢迎来 Bill It Up。本周的嘉宾是 Flex 杨舟。他的愿
-
IOSG:一文读懂稳定币公链
作者|Sam @IOSG引言Artemis 2025 年的研究报告指出,2024 年通过稳定币结算的经济规模已高达约 26 万亿美元,其体量已然达到了主流支付网络的水平。相比之下,传统支付领域的费用结
-
Tether 的下一篇章:从离岸发行到全球合规基建的野望
原文作者:Tanay Ved 原文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关键要点:Tether 仍然是全球稳定币的领导者,在新兴市场锚定美元获取渠道,并通过其储备推动市场对美国国债的
-
如何精通 Crypto?
每读一本书、每写一个脚本、每交一个朋友,都会为你的竞争优势添砖加瓦。撰文:Tulip King编译:Chopper,Foresight News如果你不擅长交易,或者想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培养更全面的
-
解析 Flying Tulip 10 亿美元「可逆融资」运作细节,散户该如何参与?
相较于“该不该打”,“抢不抢得到”可能才是真的问题。撰文:Azuma,Odaily 星球日报9 月 30 日,由「旧日 DeFi 之王」Andre Cronje(AC)打造的全栈链上交易所 Flyin
-
CZ 于 BNB Super Cycle AMA 回顾:有什么财富密码?
涵盖 MEME 市场、Aster 增长、Yzi Labs 投资方向、RWA 与 AI 的新机遇、以及「币安人生」的时代含义。撰文:林晚晚10 月 8 日,CZ 罕见亮相 Trust Wallet 举办
-
Tether 的下一篇章
Tether 的下一章取决于它能否保持其网络效应并延续其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撰文:Tanay Ved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关键要点:Tether 仍然是全球稳定币的领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