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财库公司的杠杆风险
在前天的文章中,我分享了恒大由债务风险最终引发公司崩盘的历史。一些读者由这个历史联想到了当下一些上市的加密财库公司可能存在的类似风险。
前两天Vitalik也在他的推特留言中提到了这个风险。这个风险确实非常值得关注,即使当下它还不是显性风险,但我总有点担心这些公司越来越激进的操作未来会不会引发这个风险。
《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这本书在当时出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作者对恒大的坚定看好。
为了证明这种“坚定”,作者把当时市面上各个投行、各个机构对恒大在各个阶段的债务风险都进行了详细地罗列,然后以此来力证自己依旧对它的看好。
今天我看这本书,关注的不是它的结论,而是书中罗列的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反倒是更有参考价值的历史线索。
所有这些风险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
恒大的做法就是通过上市、发行新股、发行永续债、将资产抵押以此来融资,尽量拖长尾款支付周期、尽量多次分期分款以此来拖延付款。
为什么这么做?为了追求上规模。结果呢?让它深陷债务陷阱不能自拔。
为了掩饰这个状况,恒大一方面激进地借钱回购股票、激进地借钱烘托股价,以此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激进地进行多元化、激进地营造公司形象,以此来彰显公司的实力。
这一系列做法看上去一次次“打爆”了空头、一次次“回击”了唱衰者,并迷倒了一大众国内的投行、券商和投资者。
反倒是海外的知名投行(比如高盛)一直显得异常清醒,对这些做法根本不买账,始终盯着它恶化的债务和现金流。
现在回看这段历史,其实戳穿这类企业的表象、直入其内核的做法实在是很简单:
就是用常识去判断。
什么常识?
就是它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在削弱它的主业?是不是增加了债务?是不是减少了自由现金流?是不是让企业的运营越来越紧张?是不是让企业越来越难应付外在环境的变化?
其它任何表象的东西(高涨的股价、声势浩大的广告、无处不在的名人效应......)统统都只是暂时的,统统都不起决定作用。
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这一套标准去衡量那些上市加密财库公司的状况。
这些公司目前的做法就是通过融资去购买加密资产。它们融资的方式目前基本就三种:发行股票、发行可转债或者直接发债券。
在这三种融资方式中,发股票融资风险还是比较可控的,直接借债风险就很值得关注了。
因为一旦公司债务没办法兜住,它们必然被迫变卖持有的加密资产还债。而一旦这种变卖发生,加密资产可能就会引发连环爆。
所以衡量这些公司是否有风险我就看它们的自由现金流能否支撑企业的运营,能否兜住企业的债务风险。
对于购买比特币的公司,因为比特币不生息,所以对于持有比特币的这部分业务,它不产生现金流。对于购买以太坊的公司,以太坊的质押目前可以提供大概3% ~ 4%左右的质押收益,所以持有的以太坊可以通过质押产生一部分现金流。
这两种公司相比,看上去似乎持有以太坊的公司有现金流,风险更小。但我反倒觉得它的隐形风险可能更大。
因为以太坊的价格会对质押收益产生杠杆效应:当以太坊上涨时,持有者一边享受固定的质押收益,一边还享受着“本币”升值的收益。
这种效应本身就很容易引发操作者的贪婪和麻痹,如果操作者又不够本份、很激进,那就很危险了。
微策略现在有一定的债务,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但当下的以太坊财库公司中有一个更值得警惕。那个公司四处高调宣称它的目标是“要持有5%的以太坊”。
看到这个目标,我想起段永平的一句话(大意是):
对于把“成为世界500强”、“实现营收XXX”做为目标的这类公司,他都会躲开。
因为公司的目标不是数字,而是服务客户,服务最终消费者。“成为500强”、“实现营收XXX”都是在奔着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做到的。能做到就做,做不到也没关系。凡是不以服务客户、服务消费者为目标的公司在他看来都是不本份的公司。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对于那家以太坊财库公司,我现在判断不了它那个目标算不算服务客户,但我总觉得那个目标听起来很别扭。
为了那个目标,这家公司近期的动作非常大。比如它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发行股票,准备募资的金额都超过了它现在市值的好几倍。
如果仅仅是发行股票融资买以太坊那风险还算可控,但我很担心在这种“激动人心”的口号的激励下,它会头脑发热,进一步追求规模从而走上债务的路,会不断上杠杆。
而当它被债务压垮,不得不为了还债倾销手中的资产时,那对整个加密生态就是灾难了。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以太坊十年征途:历史新高,近在眼前
序言:站在历史的门槛 当以太坊于2015年7月30日上线时,其定位不仅仅是另一种加密货币。它旨在拓展区块链技术的边界,超越比特币的"数字黄金"概念,追求更为宏大的愿景: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
-
加密财库公司的杠杆风险
在前天的文章中,我分享了恒大由债务风险最终引发公司崩盘的历史。一些读者由这个历史联想到了当下一些上市的加密财库公司可能存在的类似风险。 前两天Vitalik也在他的推特留言中提到了这个风险。这个风险确
-
我们距离全面山寨季还有多远
作者:kkk,BlockBeats8 月 12 日,以太坊一举突破 4700 美元,创下四年来新高,上周提前获利了结的@CryptoHayes也在 8 月 9 日重新买回以太坊;比特币也再创新高,加密
-
《财富》专访何一:从井边女孩到加密女王,亲述币安生死劫与她的首席客服哲学
原文标题:How Binance’s Yi He became ‘the most powerful woman in crypto’—and steered the company past its
-
一个 SEC 官员不装了
监管者叛变,SEC官员为隐私呐喊。撰文:Liam在加密货币世界,政府监管通常被认为是隐私技术发展的最大阻力。但 8 月 4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委员海斯特·皮尔斯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
-
当哈佛耶鲁入场,顶尖名校里的加密江湖
大学已成加密江湖的“武林门派”。撰文:Yanz,Liam2025 年 8 月,比特币价格跨过 12 万美元,昔日的“边缘资产”再次被推上了主流舞台,而这股推动力量,不只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还有常春藤校
-
Chainlink 开启价值捕获飞轮,或成链上经济的隐形赢家?
作者:Miles Deutscher 编译:Yuliya,PANews随着RWA代币化和机构采用成为本轮牛市的核心叙事,Chainlink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世界的关键基础设施,正蓄势成为最大的赢家
-
招银国际、DigiFT与 Plume 推出首只获港新两地监管认可的链上货币市场基金
资本市场的未来是:受监管、上链、全球化。近日,Plume 宣布其在推动首只同时获得香港及新加坡监管机构认可的货币市场基金上链过程中的核心角色。这一里程碑标志着真实世界资产(RWA)进程的拐点。在 Pl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