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场 TRON 行业周报:“鹰式降息”未能扭转风险市场疲态,WLFI 领投的 RWA 协议 Falcon 如何链接 Defi 流动性与传统金融

互联网 阅读 29 2025-11-03 14:10:29

一.前瞻

1. 宏观层面总结以及未来预测

上周,美国宏观经济在政策与信心层面出现显著波动。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近半年低点,就业预期走弱,显示内需动能依然受抑。与此同时,政府关门已持续近一个月,拖累部分经济活动并导致数据发布延迟,对财政支出和市场信心形成压力。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基准利率区间不变,但措辞明显偏鸽,强调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胀缓解迹象,并暗示若经济继续降温,将考虑在年内或明年初进入进一步降息周期。

市场对此解读为“宽松确认”,债券收益率回落,美元指数走弱,黄金与美股短线反弹,但总体波动加大。展望未来,美国经济大概率进入“低增长、低通胀、宽货币”的过渡期,政策核心将从抑制通胀转向稳定增长。若政府停摆持续拖延、企业投资信心不振,年末前可能看到更多流动性支持措施;但若物价再度回升或财政支出超预期,美联储仍可能保持谨慎观望。整体来看,短期政策方向偏宽松,但经济信号仍指向温和放缓。

2. 加密行业市场变动及预警

上周,加密货币市场整体延续疲软走势,反弹未能持续。市场整体成交量下降,资金持续流出高风险资产,稳定币市值上升显示避险情绪升温。此前短期反弹被证明是弱修复行情,主流币与山寨币普遍承压,尤其是高杠杆与小市值代币跌幅显著,链上资金活跃度持续走低。

从宏观看,尽管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并释放偏鸽信号,但市场风险偏好并未恢复,投资者普遍担忧流动性宽松难以快速传导至加密领域。与此同时,ETF 流入放缓、机构资金观望、衍生品未平仓量下降,都表明市场短期信心不足。若比特币跌破 10 万美元整数关口,可能引发新一轮清算与去杠杆过程。整体而言,加密市场仍处下行整理阶段,短期趋势偏弱,需警惕年底前的再次探底风险。

3. 行业以及赛道热点

融资280万美元,由Castle island领投,GSR参投——一键式进入机构级安全 DeFi 金库的最佳入口RockSolid让用户能够轻松获取最优的 DeFi 收益;总融资1400万美元,WLFI独投——融合稳定性与机构级收益的下一代合成美元协议Falcon Finance允许用户使用多种数字资产铸造 USDf。

二.市场热点赛道及当周潜力项目

1.潜力项目概览

1.1. 浅析融资280万美元,由Castle island领投,GSR参投——一键式进入机构级安全 DeFi 金库的最佳入口RockSolid

简介

RockSolid 是一个 一键式集成 DeFi 金库平台,让用户能够轻松获取最优的 DeFi 收益。

RockSolid Vaults 属于 机构级 DeFi 金库,专为 ETH 原生(ERC-20)资产 设计。每个金库均由 经审计的智能合约机构级 MPC 控制 保障安全,并通过 精心挑选的策略 为存款人提供收益。

RockSolid 不会托管用户的私钥,所有策略由专业管理人执行,收益则会 自动回流给存款人

架构简述

金库(Vault)机制

Vault 是一种智能合约,它接收参考资产的存款,并将其分配到不同的 DeFi 策略中。
存款人会收到代表其所有权的 Vault 份额(shares)。随着金库价值变化,每个用户的份额价值也会随之调整。

金库以某一参考资产计价,最常见的是基于 ETH 的资产(如 rETH)。
例如,在 Rocket Pool rETH 金库中,其他支持的资产(ETH、WETH、stETH)在存入时会自动通过 DEX 路由转换为金库的参考资产 rETH。

角色分工

用户 / 存款人(User / Depositor)

  • 存款人将参考资产存入金库,获得代表所有权的收据代币(ERC-20)。

  • 收据代币权益:

    • 查看金库资产的分配情况

    • 监控自己份额的价值变化

  • 提款流程

    • 用户通过持有收据代币的钱包发起提款请求

    • 提款显示为“pending”,处理周期约 24 小时(符合 ERC-7540 异步代币化金库标准

    • 最终收到参考资产(如存 stETH,转换为 rETH 后存入金库,提款时会收到 rETH)

服务费用示例:

  • 服务费:1%

  • 奖励费:10%

  • 提款周期:24h

策略管理人(Strategy Manager / Curator / Strategist)

  • 负责提出并执行金库资产的投资策略,同时提议 NAV(净资产价值)更新。

  • 权限限制

    • 只能部署到白名单内的策略

    • 只能操作已批准的协议

    • 所有操作需符合 MPC 签名策略,否则会自动拒绝

  • 日常职责

    • 部署资产至白名单策略

    • 在不同策略之间再平衡

    • 提交交易并由 Distributor 共同签名批准

    • 每日提议金库代币价格更新(基于 APR)

rETH 金库的策略管理人:Tulipa Capital。

分发者(Distributor)

  • 确保金库的运作符合既定目标(风险偏好、资产类型、收益结构)。

  • 与 Partner Protocol 合作,审查策略申请,并作为 共同签名方

    • 审核策略请求

    • 审核每日 NAV 更新

    • 对管理和白名单提案进行联署

rETH 金库的分发者:RockSolid。

金库管理平台(Vault Management Platform)

  • 提供底层基础设施,支持标准化的:

    • 存款 / 提款

    • 会计 / NAV 更新

    • 合约升级

  • 保障金库策略能安全、透明、规模化部署。

rETH 金库的管理平台:Lagoon。

MPC 签名方案(MPC Signing Solution)

  • 确保金库操作严格遵守政策与控制规则。

  • 非白名单内操作会被自动拒绝。

  • 策略资产部署需 多方计算(MPC)签名,由 Distributor 和 Strategy Manager 共同签署(Partner Protocol 可选参与)。

rETH 金库的签名方案:Fordefi。

合作协议方(Partner Protocol)

  • 外部项目或资产发行方,通常是金库资产的发行方或控制方。

  • 在制定金库策略时扮演重要角色。

rETH 金库的合作协议方:Rocket Pool。

安全委员会(Security Council)

  • 仅在特殊情况下介入(如 Distributor 或 Strategy Manager 无法履职或恶意行为,导致 MPC 无法达成签名共识)。

  • 多数安全委员会成员可介入,替换相关角色,或帮助平稳过渡/关闭金库。

  • 由具备多年 DeFi 经验的加密领域专家组成(身份保密)。

Tron点评

RockSolid 的优势在于其提供了 一键式、机构级 DeFi 金库平台,用户无需管理私钥,也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参与收益策略;平台通过 审计过的智能合约、MPC 多方签名安全机制与专业管理团队,确保资金安全与策略执行的透明合规,同时收益会自动回流到用户,降低了参与门槛。

潜在劣势在于其对 专业管理人和托管基础设施的依赖度高,用户需要信任平台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另外,作为 ETH 原生资产的金库平台,其资产类型相对集中,跨链兼容性和多元化资产支持仍有限;再加上 DeFi 市场波动和监管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其长期稳定性与扩展性。

1.2.解读总融资1400万美元,WLFI独投——融合稳定性与机构级收益的下一代合成美元协议Falcon Finance

简介

Falcon Finance 是一个 合成美元协议,允许用户使用多种数字资产铸造 USDf —— 一种 超额抵押的稳定币。用户将 USDf 质押为 sUSDf 后,可以通过 机构级交易策略 获得收益。

Falcon 由一支专注量化的工程团队打造,并依托 透明的抵押基础设施 支撑,旨在将链上流动性与传统金融 相连接,同时扩展至 跨链和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 领域。

机制概览

1. 用户存款流程

主要参与方

  • 用户(Users)
    指使用 Falcon 各类功能的个人或机构,例如存取款、铸造/赎回、质押/解押,以及再质押/领取奖励等。

  • 托管机构 / OES 提供商(Custodians / OES Providers)
    Falcon 采用的第三方托管方案,用于存储和保护用户资产。包括 Ceffu(MirrorX)Fireblocks(CVA)

  • 中心化交易所(CEXs)
    Falcon 部署收益策略(如价格套利)的中心化交易所,包括 Binance、Bybit 等。

  • 流动性池(Liquidity Pools)
    Falcon 使用用户抵押资产提供链上流动性,以换取收益的场所。

  • 质押池(Staking Pools)
    Falcon 将用户资产质押于各类支持原生质押的网络,以获得收益。

用户存款的总体流程

  1. 存款与铸造
    用户将稳定币或非稳定币资产存入 Falcon,系统会铸造 USDf 作为回报。

  2. 安全托管
    所有用户存款都会被路由至第三方托管机构,采用 多重签名(multi-sig)多方计算(MPC) 技术,确保资产安全存储。

    • 提现需多个授权签名人批准。

    • 无任何个人或单一实体能单方面提取或挪用资产。

  3. 资产镜像与交易
    Falcon 使用 场外结算(off-exchange settlement)机制,将托管账户中的资产“镜像”到中心化交易所,用于部署交易与收益策略。

  4. 流动性挖掘
    部分资产被投入一流的链上流动性池,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活动和套利获取收益。

  5. 链上质押
    Falcon 还会将特定资产质押在支持原生质押的链上,从现货持仓中获取额外收益。

2. USDf 机制分析

1. 定义与定位

  • USDfFalcon Finance 协议发行的 超额抵押稳定币

  • 目标:提供 稳定性(锚定美元)、安全性(超额抵押)、可持续收益(质押与策略) 的合成美元资产。

2. 铸造机制(Minting)

  • 用户将 稳定币或非稳定币数字资产 存入 Falcon 协议作为抵押品。

  • Falcon 根据 超额抵押率 规则铸造等值的 USDf

  • 若抵押不足(市场波动导致价值下跌),系统会触发清算机制以保护 USDf 的稳定性。

3. 质押与收益(Staking & Yield)

  • 用户可将 USDf 质押为 sUSDf,以获取收益。

  • 收益来源:

    1. 机构级交易策略 → 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Bybit)上的套利与流动性运作。

    2. 链上流动性池 → 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与套利收益。

    3. 链上质押 → 将部分资产质押在支持原生 staking 的公链上,获取质押奖励。

  • sUSDf 的核心逻辑:类似“生息版稳定币”,体现 USDf 的收益属性。

4. 托管与安全(Custody & Security)

  • 用户资产由 第三方合规托管机构(Ceffu、Fireblocks)保管。

  • 使用 多重签名(multi-sig)与多方计算(MPC) 技术,防止单点失控与资产挪用。

  • Falcon 本身不直接持有用户资金,降低平台风险。

5. 场外结算与交易(Off-Exchange Settlement)

  • Falcon 采用 OES(Off-Exchange Settlement)机制

    • 资产存储在托管机构账户中,

    • 在交易所上通过“镜像”资产进行操作,避免直接存取风险。

  • 优势:

    • 避免交易所破产/黑客风险。

    • 提升交易执行效率与资产安全性。

6. 稳定性机制(Peg & Liquidity)

  • 锚定美元价值:USDf 依靠超额抵押确保价格稳定。

  • 流动性支持

    • 部署在 CEX 和 DEX 的流动性池。

    • 协议利用版税收入/收益定期回购 USDf,确保稳定性与流动性。

3. sUSDf 收益分配机制(Yield Distribution)

核心流程

  1. 每日收益计算

    • Falcon 会对所有策略的每日收益进行计算与验证。

    • 产生的收益会以 新铸造的 USDf 形式释放。

  2. 收益分配方式

    • 部分 USDf → 注入 sUSDf Vault

      • 存入 sUSDf ERC-4626 Vault,提升 Vault 内部 sUSDf : USDf 比率

      • 随着时间推移,sUSDf 的价值相对 USDf 会增加,用户可在解押时获得这部分收益。

    • 剩余 USDf → 质押为 sUSDf

      • 转换成 sUSDf 并分配给持有 Boosted Yield NFT 的用户,作为额外奖励。

用户收益模式

  • Classic Yield(经典收益)

    • 用户在解押 sUSDf 时,获得等值 USDf。

    • 兑换比例基于当前 sUSDf : USDf 比率,已包含其应得的累计收益。

  • Boosted Yield(增强收益)

    • 用户在解押(到期领取)时,除了初始锁定的 sUSDf,还会额外获得 为其代质押的 sUSDf

    • 相当于在 Classic Yield 基础上享受额外“加成收益”。

Tron点评

Falcon Finance 的优势在于其通过 超额抵押稳定币 USDfsUSDf 收益机制,将链上流动性与机构级交易策略相结合,既保证稳定性,又为用户提供可观的收益渠道。同时,采用 第三方托管 MPC/多签安全架构 场外结算机制,大幅降低了交易所风险和单点失控风险;并具备 跨链与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 的扩展潜力。

潜在劣势在于其高度依赖 中心化托管机构与 CEX 策略执行,在合规与透明度方面存在挑战;USDf 的稳定性依赖抵押资产价值,市场波动可能带来清算风险;此外,Boosted Yield 等设计提高了收益,但同时增加了用户理解与使用的复杂性。

2. 当周重点项目详解

2.1. 详解总融资200万美元—面向多链未来的高性能、安全与可扩展区块链基础设施Hela chain

简介

HeLa Chain 是新一代 Layer-1 区块链,专为解决传统区块链的局限性并推动 Web2 与 Web3 的大规模应用而构建。从 游戏、DeFi 到 DePIN 和企业级场景,HeLa 致力于成为融合 高性能与易用性 的基础层。

HeLa 的模块化架构将不同职能分离到多个专用层中,以确保高性能、增强灵活性并降低创新门槛:

  • 执行层(Execution Layer):负责智能合约的执行与状态转换。

  • 共识层(Consensus Layer):保障网络安全并确保确定性终局性。

  • 守护层(Guardian Layer):增加额外的完整性和网络问责机制。

  • AI 层(AI Layer):实现智能合约的实时交互和协议级推理。

这种分层设计保证了各组件能够 独立演进,未来升级不会干扰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架构简述

1. 共识层

核心职责

  • 达成 全网状态共识最终确认交易

  • 负责 HELA 代币发行节点身份管理质押(Staking)

技术机制

  • 采用 拜占庭容错(BFT)共识协议 Tendermint

    • 即使部分节点故障或恶意(<1/3 投票权),网络仍可达成一致。

    • 提供 确定性与即时的交易终局性,相比 Nakamoto 型共识更快、更友好。

节点角色

  • 验证者(Validators):提出新区块并对区块投票,核心共识执行者。

  • 委托者(Delegators):将 HELA 代币委托给验证者,间接参与共识并获取部分质押奖励。

  • 验证者需 质押 HELA 才能成为候选者,最终当选与其自身质押及委托量挂钩。

  • 投票权重与质押及委托额度成正比。

设计优势

  • 严格 PoS 机制:保证安全性与经济激励绑定。

  • 共识层与执行层分离

    • 两层可独立升级,增强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 保证系统能快速适应技术演进和市场需求。

  • 轻量级共识层:提升交易吞吐量和确认速度,同时维持网络安全。


2. 执行层

主要职责

  • 负责 具体交易的处理与执行

  • 作为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提供 隐私保护身份管理(DID) 功能。

设计与运行机制

  • 执行层位于 共识层之上,支持 多运行时(Runtimes) 并行运行。

  • 每个运行时有独立的 状态机与规则,可运行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不同应用和服务。

  • 运行时特性可定制:如可编程性、隐私保护、安全性,满足不同开发者/应用的需求。

    • 官方运行时:提供可审计的隐私保护、DID 管理、稳定手续费机制。

    • 开发者运行时:可根据使用场景定制不同特性。

交易执行流程

  1. 提交交易 → 计算节点接收交易。

  2. 执行交易 → 根据运行时规则和状态机,执行智能合约/修改状态/触发新交易。

  3. 生成结果 → 计算节点输出新状态和执行结果,并打包成区块提交至共识层。

  4. 验证与记录 → 共识层验证区块及证明信息,多数验证者确认后写入区块链。

安全与激励机制

  • 计算节点需 质押 HELA 代币 才能参与运行时执行。

  • 若发现错误或恶意行为 → 质押代币被罚没

  • 激励与惩罚机制确保节点诚实执行交易,保障网络安全与可信度。

优势与挑战

  • 优势:高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不同应用可使用定制运行时。

  • 挑战:不同运行时间可能存在 数据分割问题

  • 解决方案:Hela 提出 集成层(Integration Layer),用于跨运行时数据协调。

3. 集成层

主要职责

  • 负责 跨运行时与跨链的状态整合

  • 让用户能够在不同运行时之间、以及与其他链交互。

功能与优势

  1. 资产整合(跨运行时资产管理)

    • 解决传统跨域协议中的 数据碎片化问题

    • 不依赖跨域资金池、Mint & Burn 或桥接机制(这些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 Hela 的做法:资产由 安全的集成层托管,跨运行时调用时并非实际转移资产,而是通过 虚拟资产消息 与其他运行时合约交互。

  2. 执行逻辑整合(跨链应用扩展)

    • 现有互操作协议通常只支持 原子跨链资产转移

    • Hela 目标:支持更复杂的 原子跨链智能合约操作,如:

      • 火车-酒店预订问题(原子多步骤交易)

      • 跨链套利

      • 跨链闪电贷

    • 通过统一的跨链执行逻辑与互操作协议,拓展跨链应用场景。

  3. 跨链服务提供(未来发展)

    • 为缺乏 DID 功能 的链提供身份验证与管理服务。

    • 为不具备 隐私保护功能 的链提供机密计算服务。

    • 外部链只需在需要时调用 Hela,即可获得相关服务。

安全性保障

  • Hela 的跨链交互安全性依赖其 共识层

  • 当共识层安全运行时,跨运行时与跨链操作也能保持安全与可信。

4. 存储层

主要职责

  • 存储 Hela 的完整账本,保证 数据可用性隐私性

  • 防御 数据扣留攻击(data withholding attack):即恶意节点故意不共享数据,导致系统透明性与可信度受损。

关键技术

  1. 数据可用性采样(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

    • 随机检查数据子集,即可推断整体数据集的可用性(概率验证方式)。

    • 基于 纠删码(Erasure Coding)

      • 数据被分割成片段并冗余编码,分布式存储在多个节点中。

      • 即使部分片段丢失,也能通过冗余数据重建完整数据。

      • 提升数据冗余度与鲁棒性,避免单点数据缺失。

  2. 数据可用性验证(Data Availability Verification)

    • 使用 Merkle 树 验证数据真实性与一致性。

    • Merkle 树机制

      • 叶子节点 = 数据块,非叶子节点 = 子节点哈希。

      • 通过 Merkle 证明(Merkle Proof),节点可仅凭部分数据片段验证其真实性,与区块头中的 Merkle 根匹配。

    • 优势:无需保存完整数据集即可高效验证数据正确性。

优势

  • 高冗余与鲁棒性:纠删码使数据在部分丢失的情况下仍可恢复。

  • 高效性与安全性:采样 Merkle 证明相结合,减少存储负担,同时确保数据真实性。

  • 增强网络可信度:避免恶意节点隐匿数据,提高透明度与可靠性。

技术解析

1. 隐私保护与可审计性机制

核心技术

  • TEE(可信执行环境) 加密技术

    • 采用 Intel SGX 实现:在内存中创建加密隔离区(enclave),外部应用无法访问。

    • 结合 非对称/对称加密、密钥交换、秘密共享,确保数据在执行过程中的 机密性与完整性

    • TEE 优势:

      • 相比 ZKP(零知识证明),计算更高效、成本更低、可扩展性更强

      • 可实时处理大规模数据,适用于多样化计算场景。

  • 未来拓展:支持 ARM TrustZone、AMD SEV 等更多 TEE 技术,提升跨平台安全性。

两大隐私特性

  1. 灵活隐私(Flexible Confidentiality)

    • 用户对数据有自主权:可自由决定 何时、向谁、披露哪些信息

    • 通过 临时密钥(ephemeral key) 实现:

      • 用户 A 向用户 B 披露交易时,TEE 使用 A 的临时密钥解密,再用 B 的临时密钥重新加密。

      • 确保交易仅对目标用户可见。

  2. 可审计隐私(Auditable Confidentiality)

    • 保证交易隐私,同时符合 监管与合规要求

    • 不同于仅依赖 ZKP 而难以监管的区块链,Hela 的 TEE 协议支持审计

    • 社区驱动监管机制(Hela DAO)

      • 监管机构需通过社区提案 → 投票通过 → 获得 TEE 授权的临时密钥 → 获取加密后的所需数据。

      • 整个流程由智能合约实现,保证 透明与可追溯

2. Hela DID 服务

提出一种 兼容 W3C 的 DID 方法
Make file

did:held:0xABC...

  • Method-Specific Identifier(DID 格式的最后部分)直接绑定用户的 HELA 地址,实现更自然、无缝的身份体验。

关键组件

  1. DID Resolver(解析器)

    • 构建于 Hela 执行层的智能合约,符合 ERC-1056 标准

    • 负责解析和检索 DID → 确保过程的 完整性、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

    • 实现用户、验证者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高效交互。

  2. DID Registry(注册表)

    • 部署在 Hela 执行层的可信来源,用于 注册和管理 DID

    • 提供安全、防篡改的身份记录。

    • 支持个人与组织 安全认领与管理身份,为 自我主权身份(SSI) 打下基础。

    • 提升不同平台与服务之间的 互操作性

  3. DID Confidential Authenticator(机密验证器)

    • 将支持用户和 DApp 机密验证加密凭证(VCs)

    • 相关智能合约将在 Hela 的 机密执行层(Confidential Execution Layer) 启用后推出。

Tron点评

Hela的优势在于其 四层分层架构(共识、执行、集成、存储) 设计,结合 Tendermint BFT 共识、PoS 质押激励、多运行时执行环境、跨链集成层以及 TEE 加密隐私保护,实现了高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与合规性平衡。同时,Hela 的 DID 服务和可审计隐私机制,兼顾用户自我主权与监管需求,具备面向多链生态与实际应用落地的潜力。

潜在劣势在于系统复杂度较高,对 TEE 等硬件依赖 可能带来实现与部署限制;跨运行时和跨链交互的安全性依赖于共识层稳健性;生态尚处早期阶段,用户教育、开发者参与度和跨链应用 adoption 仍面临挑战。

三. 行业数据解析

1. 市场整体表现

1.1. 现货BTC vs ETH 价格走势

BTC

ETH

2.热点板块总结

四.宏观数据回顾与下周关键数据发布节点

政府关门 / 预算僵局 已正式开始,美国联邦政府自 10 月 1 日起进入停摆(shutdown)状态,这导致多个经济数据发布中断或延迟,包括劳工部的就业报告、通胀数据等。市场因此对未来政策和经济透明度的预期受到冲击。

市场预期美联储的宽松路径可能会受此冲击调整。尽管早前降息已启动,但在预算僵局背景下,政策空间可能受到政治风险拖累。

五. 监管政策

美国:为监管提供灵活性

美国SEC本周的动作为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其核心在于,当市场规则本身处于变化之中,且监管机构无法提供明确指引时,针对交易所的执法行动可以暂停。这一先例被认为可能适用于Coinbase、Kraken等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

英国:态度转向宽松

英国监管机构本周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主要体现在:

  • 开放传统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已向数字资产开放。

  • 放宽稳定币限制:对机构提议的稳定币规则采取了更宽松的态度。

欧盟:推动监管一体化

欧盟正致力于加强整个联盟内部的监管统一性:

  • 权力集中:计划赋予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更大的权力,以直接监管被认定为“跨境重要机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清算机构。

  • 目标明确:此举旨在减少成员国之间的监管差异,打造更统一的市场。

瑞士:细化牌照制度以巩固领先地位

为了巩固其作为全球区块链和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瑞士提出了更细致的监管方案:

  • 新增两类牌照:

    1. 支付工具机构:可发行与法币挂钩的特定稳定币(Stable Payment Crypto-Assets),但不能商业性地接受存款或支付利息。

    2. 加密机构:为提供加密资产托管等服务的实体设立新的许可类别。

  • 咨询流程:该提案正在征求意见,咨询期将持续到2026年2月6日。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28 亿净利难掩 mNAV 危机:Strategy 的纳斯达克 100 指数保卫战 下一篇:一文读懂 IP 资本市场:City Protocol 与 Mocaverse 的“IP 微策略”如何让 IP 进入现金流时代?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