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 lens 如何重塑创作者经济
创作者经济是 Web3 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Web3 的社交应用中,用户不仅可以享有完全的账户拥有权和数据拥有权,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一种点对点的创作收益,跳出平台抽成的限制。
这种经济本质上仍然是创作变现,因此我们更倾向于称之为 creatorfi 而不是 socialfi。随着 Web3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创作者经济有望成为社交应用的核心驱动力,促进创作者和用户之间更加平等和自主的互动与交流。
Lens 作为 web3 社交协议的龙头,创作者经济在 Lens 上的表现和前景如何?
01Lens 眼中的创作者社区模型
在创作者经济中,认知变现是一个主要的场景,但是它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如果创作者将所有内容免费公开,虽然有利于传播和建立影响力,但却不利于获得创作收益。
这是因为读者浏览后的打赏是完全基于利他行为的,创作者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创作者设置阅读门槛,例如只允许付费订阅或使用 gated content 功能进行付费阅读,则难以快速增长,对那些没有粉丝基础的创作者不友好。
针对这一问题,Lens 试图通过打造以创作者为中心的社区模型来解决认知变现的问题,将原本割裂的创作者和消费者身份融合进社区中。
要理解 Lens 上的创作者经济,我们需要先了解 Lens 构想的创作者社区中的三种不同身份、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 创作者(Creator)
创作者顾名思义,就是创作内容(post)的人,输出思想、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内容的用户。
2. 策展人(Curator)
艺术家需要办展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大众,策展人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推动作品走向大众的过程。在 Lens 中,这一推动的行为就是转发(mirror)。
3. 收藏者(Collector)
收藏者即消费者,只是消费行为表现为铸造并收藏 NFT(collect)。
从创作者出发,三种身份组成这样的闭环:创作者创作消费者愿意消费买单的内容,也为策展人提供值得宣传的观点;
策展人的作用有点像喇叭,通过转发传播内容,增加创作者的影响力,同时通过策展优质作品,增强自己的品牌效应;
好的策展人通常有比较强的品鉴能力和推广能力,收藏者只需要关注策展人就能够间接挖掘优质内容,因此策展人对于收藏者来说起到把控品味的作用;
收藏者,或者说消费者,其实就是流量本身,消费支持创作者,给策展人带来流量。
虽然我们将这三个身份抽象独立出来,但是这三个身份并不是割裂的,在不同的场景里,一个人可能是任意角色。
同时,也并非拥有一定关注度的 KOL 才能承担起策展人的身份,任何人通过转发,对内容起到推广作用,就是在扮演策展人的角色。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在这个闭环中好像没有「粉丝(follower)」这一概念?其实粉丝是整个闭环的隐形条件。
在这个以创作为为核心的社区闭环中,社区成员要么是创作者的粉丝,要么是策展人的追随者,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 follow 就没有进入这个创作者社区。
那么这三种角色的组合是怎么样的呢?
- 创作者+策展人 = 粉丝行为
create+mirror:马一龙刚发的推特,我立马转!
- 创作者+收藏者 = 市场
create+collect:看一眼 OpenSea
- 策展人+收藏者 = 赞助
mirror+collect:从苏富比买画
- 创作者+策展人+收藏者 = 创作者社区
create+mirror+collect:Kanye 发了首新歌 mv 发在 Lenstube 上,Stani 帮他转发,两边粉丝一块买单 collect
其实这样的身份闭环讲到这,大家都会有种熟悉的感觉:推特好像也是这样?
干货博主疯狂输出,KOL 转发观点,小散们 follow 这些大 V,听从他们(转发)的观点,顺便关注到干货博主们。
确实如此,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互联网不是为了促进资金流动而建立的,支付没有被嵌入到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中。以平台为中心,以广告为动力的注意力经济在 Web2 占据了主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创作者成就了平台,但是平台随时能够剥夺走创作者的一切。
在传统的 Web2 社交应用中,平台往往是以广告为动力,以用户的注意力为目标,同时剥夺了创作者和用户的所有权和权力。
而在 Web3 时代,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得权力和所有权重新回到了创作者和用户手中。
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创作者和用户能够跳出传统平台的抽成,获得更多的点对点的创作收益和完全的账户和数据拥有权。
02Lens 创作者经济数据收入
创作者们在 Lens 协议上,通过用户付费收藏(collect)、订阅(subscribe)、转发(mirror)、关注(follow)等行为,目前一共收利$268k,人均收入$69.68,平均每笔收入$1.6。注意这里的平均指的是产生收益的创作者/交易。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在 lens 中,收藏 post 会铸造一个收藏 NFT,付费铸造也是 lens 上创作者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共产生超 13 万笔收藏交易,产生收入$264k,占总创作经济收入的 99%。付费订阅、转发总共仅产生$5k 和$9.4k 的收益。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头部效应非常显著,收入超过$10k 的创作者仅三名,三人收入占全体创作者收入的 72%。单条收益最高的 post 赚取$58k,内容是女权斗争,collect 来获取 Proof of Protest。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消费
在 Lens 上创作,发布 publication 需要持有 Lens profile,而消费则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对于错过 mint Lens profile 的用户来说,参与 Lens 生态的机会是花钱消费。
目前,共有 4 万 1 千多名用户在 Lens 上向创作者支付过费用,这些用户中 63.5% 是不持有 Lens profile 的。有意思的是,消费最多的前三名都是 Lens 团队的地址。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创作者数据解读
如果我们将 Lens 上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进行对比,如下左图所示,蓝色曲线代表创作者的累计增长,红色曲线代表消费者的增长,蓝色曲线的斜率显然大于红色,即创作者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消费者。
灰色曲线代表累计的消费者/创作者之比,当前维持在 0.5 左右的水平,趋于稳定。
观察右图二者每日新增量,创作者的增长较为持续,而消费者的增长显得比较随机,可能因为消费者的新增需要「爆款」post,或者一些项目方指定收藏的来引导。
考虑到在 Lens 上成为创作者的前提条件是持有 Lens profile,而 profile 又早在去年十一月就被限制白名单铸造了,也就是说,Lens 上的创作者数量几乎是有个软顶天花板的,而消费者数量则没有限制,但是实际上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增长维持在一个同步稳定的状态。
这意味着 Lens 上的创作者经济并没有达到一个由点及面,如涟漪般扩散的理想状态。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如果我们观察创作收益和粉丝量的关系,可以发现大部分产生收益的创作者的粉丝量,都集中在 1k 以内。从数量上来说,创作者拥有 1k 以内的粉丝量相对来说较容易实现,或者说小 KOL 比较多,符合一般认知。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
从总体收益金额来说,基本符合收益与粉丝量成正相关的逻辑。创作者经济中,拥有 5w 粉丝以上(算是 Lens 顶流)的收益占整体收益的 37%。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03Lens 创作者经济前景畅想
在 Lens 上能否诞生出更好的创作者经济模型呢?结合最近推出的 module 和信息,给出一些猜测:
协同创作经济
Lens 最新推出的收益分配模式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理念,支持多个创作者收益分成,推动协作经济的发展,实现创作者共赢。
(https://twitter.com/LensProtocol/status/1633552713014452225">结合 AAVE 最大化创作者收益
Lens 最近上线了 aaveFeeCollect 模块,创作者的收益可以直接存到 AAVE v3 的池子里。这个模块的推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Lens 背靠 AAVE,当借贷协议龙头串联起社交协议龙头,这里面的可组合性就很强。
(https://docs.lens.xyz/docs/create-comment-typed-data)
目前,DeFi 领域的借贷协议都采用超额抵押的形式。尽管这种方式被称为「无需信任」,但本质上是基于不信任或缺乏信任的。在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信用贷款带来的便利。
在去中心化的世界中,信任的来源是什么呢?DID 协议构建的社交关系和社交图谱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 DID 协议和借贷协议之间缺乏信任,两者之间的合作桥梁建立起来并不容易。
如果两者属于同一家公司呢?
AAVE 可以让 Lens 上的优质创作者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可以将资金直接存入 AAVE 以获取利息,并可以制定一套社交评价机制来变现信用。在借贷时,这些优质创作者可以获得更低的抵押率或更好的健康因子。
(https://twitter.com/andreiponi/status/1634936477678469121">
(https://twitter.com/andreiponi/status/1634936477678469121?s=20)
04总结
目前来说,Lens 在创作者经济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破局机会和潜力。Lens 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创作者提供了完全拥有账户权利的优势,这是传统社交媒体所不具备的。
Lens 的一切都基于 NFT,结合 NFT 特性,与其他协议的互操作性为创作者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就好像隔了一层纱,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挖掘去捅破。
总之,Lens 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想象空间。作为 Web3 时代的先锋之一,Lens 为创作者和用户创造了一个完全自主和开放的创作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数字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创新中来。
虽然 Lens 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但这也意味着留给 Web3 原住民一大片淘金地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和开创更多的创作方式和变现模式。
参考文献
[01] https://dune.com/sixdegree/most-profitable-content-on-lens[02]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protocol-creator-economics[03] https://dune.com/sixdegree/lens-impact-on-its-partners
[04]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23506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柬埔寨杀猪盘大佬的 12 万个比特币:如何被美国政府没收?
作者:Aki 吴说区块链2025 年 10 月 14 日 纽约布鲁克林联邦法院解封了一项起诉书,显示美国司法部近期开展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查没行动,没收了约 12.7 万枚比特币,价值逾 15
-
Anome × CyberCharge × BTG:顶级财团加持下的 Web2→Web3 超级通道
2021 年,GameFi 浪潮涌起,一群来自全球头部大厂游戏和区块链技术背景的国际化团队提出虚实融合,数实共生的理念。从这条主线,逐步演化出两大支柱: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潮玩宇宙的创始团队,日本IP美
-
比特币跌破 11 万美元,市场正在转熊吗?
原文标题:《比特币跌破 11 万美元,谁的钱包又在亏钱?》 原文作者:1912212.eth,Foresight News10.11 黑天鹅暴跌之后,市场普遍担心「二探」,短短数日后,暴跌再次来临。1
-
从“黑天鹅”看稳健收益,主流 CEX 理财产品全景对比
10月11日,加密市场再现黑天鹅事件。Binance平台上USDE、BNSOL和WBETH相关理财产品发生极端脱锚,造成大规模杠杆仓位雪崩式清算。许多用户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这场惨案给我们敲了警钟,即使
-
a16z:预测市场,正在成为流量新密码
每一份预测合约都讲述一个故事。撰文:Alex Danco编译:深潮TechFlow在2010年代中期,一种新的视觉内容形式开始出现在选举、体育比赛和季后赛竞争中:即“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表。这些图表之
-
LuminaFi 主网将于 10 月 18 日正式上线,打造 AI 驱动的 DeFi 4.0 基础架构
LuminaFi 宣布其主网(Mainnet)正式上线,标志着 DeFi 4.0 迈入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全新阶段。 作为新一代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协议,LuminaFi 通过全链上执行、结构性通
-
对话 Tom Lee & Arthur Hayes:我们仍预测 BTC 和 ETH 在年底将达到25万美元和1万美元
BTC 再创新高、ETH 强势反弹,以及机构资本涌入、代币化和稳定币支付网络的快速发展。整理 & 编译:深潮TechFlow嘉宾:Tom Lee,BitMine 董事长;Arthur Hayes,Bi
-
xBrokers 平台代币 X 正式上线:一次关于公平启动的制度实验
630 万枚销毁完成,供应锁定 2.037 亿;X/JU 交易对 18:00 开盘,首笔价格由市场撮合 xBrokers RWA 生态平台宣布,其平台治理代币 X 已于今日 18:00(UTC 8)正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