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全面复盘抓住BRC20的操作
1、BRC20的首个代币涨了2000倍。
从3月9号,到4月30号。
这个涨幅,是过去好几年都未见的,巨大的激烈的涨幅。
只有BTC和ETH诞生之日,可以与之媲美。
傻哥知道,你们懊悔不已。
那傻哥就先不评价这个项目好坏,告诉你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2、【时间线】
时间线:
1、3月8号,12点16分,有个叫domo的老表部署了ordi
2、3月9号早上10:40,domo发布brc20
3、晚上8点前,unisat发布了brc20代打,可以批量打;
4、3月10号凌晨2点半,项目几乎就打完了。
3、【当时的市场情况】
当时的BTC Ordinal市场很小。傻哥也很少写。
为什么很少写?因为写出来也没人看。
但整个Ordinal市场已经连续爆发了三波机会:
Bitcoinpunk—>sats—>wizard
.sats傻哥分享了,因为是域名,还有些人看。
傻哥在直播中,告诉了几十万人要仔细盯着ordinal市场的新东西。
4、【BRC20的出现】
当时市场上的聪明人,都在盯着Ordinal市场的创新。
BRC20出现后,只有10几个小时的窗口期。
10几个小时,这些聪明人几乎把这2100万枚Brc20的首发代币Ordi打完了。
第一名打了48万枚。第10名,打了10万枚。
你们知道,现在在fomo的人和当时市场上的聪明人,差距有多大吗?
5、【反思差距】
1、信息权:你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得到domo发布brc20的信息?
2、认知力:你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发现brc20的潜力。甚至连Domo本人都没赚到钱,因为他蠢。
3、执行力:你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找到市场的代打服务unisat">4、魄力:当真正的机会来临时,你敢不敢重仓?
6、【为什么纯技术流的人做不好投资】
这一点,纯技术流的人都看过来。
BRC20刚出来,傻哥看到大部分懂技术的人都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得出结论是不太行。有理有据。
然而,他们都错了。为啥?
因为技术分析,无法直接得出投资结论。
因为技术分析,无法直接得出投资结论。
7、【为什么纯技术流的人做不好投资】
他们不理解brc20这个名字能带来多少流动性。
他们不理解BTC的流动性释放1%进来意味着怎样的投资机会。
他们不理解占据一个新协议的第一卡位,在投资上比技术完善要重要地多得多。
他们都是很正直善良的好人,但缺乏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赚不到啥大钱。
8、【总结】
无论散户、搞技术的、搞投资的,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赚钱嘛,不寒碜。
傻哥也说过,这个市场的顶级投资人,亦正亦邪。
痛苦+反思=进步。
傻哥已经在对ordinal市场的后续机会推测了。如果不希望走丢,可以抓牢傻哥 @bitfool1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全球挖矿成本对比:中东电力补贴为何成矿工首选?
中东地区凭借0.05美元/度的补贴电价,已经成为全球矿工的”挖矿天堂”。相比之下,北美电费贵2倍,欧洲更是高出7倍,这里用空调吹矿机都比别处开风扇便宜。电力价格:沙漠里的”黄金
-
比特币下一步走势如何,交易者应关注什么?
比特币目前正处于牛市中期,虽然市场情绪还未达到狂热顶点,但交易者需要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折。咱们来拆解几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的判断标准。1.MVRV Z-Score:比特币的”价格标签
-
CBDC vs 稳定币:国家级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两种完全不同理念的数字货币形式——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私人发行的稳定币正在展开激烈竞争。这场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年全球
-
SEC与Ripple交易启示,加密货币更清晰规则是什么?
SEC与Ripple法律战近期达成和解,这场”加密世纪官司”意外成了行业教科书——就像考驾照突然拿到了题库,终于看清哪些代币算”证券”,哪些不算。1. 代币发行=开餐厅要执照就像
-
链上争端解决机制:智能合约能否替代传统仲裁?
咱们社区王大妈和李大爷因为停车位吵架,现在不用找居委会了——链上仲裁直接让智能合约当判官!这种新式争端解决机制就像给纠纷装了个自动裁决机器人,但它真能完全取代传统仲裁
-
Circle登陆美股,稳定币对Uber有何意义?
宝子们,你们知道吗?最近金融圈和币圈炸锅了!因为 Circle(就是发行USDC稳定币的那家公司)居然要跑去美股上市了!但更让人意外的是,连 Uber(就是那个天天让你打车的公司)的CEO 达拉·科
-
硬件钱包选购指南:Ledger与Trezor谁更安全?
区块链小白第一次买硬件钱包,就像爸妈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既怕买贵了又怕买错了。别担心,今天咱们就用”手机选购法”来拆解这两大硬件钱包巨头的区别。基础认知:硬件钱包其实
-
Sei联创谈扩展EVM,为何强调L1而非L2方案?
L2(二层网络)这玩意儿,比如 Arbitrum、Optimism,本质是给以太坊“打辅助”:把交易挪到小本本上算,最后再记回以太坊账本。听起来挺聪明,但问题来了——L2和L1之间来回传数据,像快递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