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加密监管框架全景图(MiCA/香港/新加坡)

互联网 阅读 28 2025-09-05 08:15:01

BossWallet

永续合约、meme币交易、美股交易,高达100x杠杆

链接直达

2025年全球加密监管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构建统一框架,香港推行”适度监管”发放VASP牌照,新加坡以《支付服务法案》升级版强化DPT服务商合规要求。三大司法管辖区在客户资产隔离、反洗钱规则及稳定币监管方面形成核心共识,但具体执行标准存在差异。

微信截图_20250717150858.jpg

MiCA监管框架核心要点

1.定义与适用范围
MiCA(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作为欧盟统一监管框架于2024年6月全面生效,覆盖交易平台、钱包服务商及稳定币发行方三大主体。该法案首次将加密资产分为电子货币代币(EMT)、资产参考代币(ART)及其他加密资产三类,前两类需满足资本储备与白名单要求。

2.关键合规要求
发行ART或EMT需持有最低35万欧元资本金,并保持等值流动资产储备。交易平台必须完成欧盟成员国注册,履行KYC(了解你的客户)、交易监控及市场滥用防范义务。据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统计,截至2025年6月,已有287家实体获得MiCA合规认证。

微信截图_20250717150924.jpg

香港加密监管最新进展

1.发牌制度实施情况
香港证监会2023年6月实施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发牌制度,要求所有交易平台持牌经营。截至2025年7月,共批出21张牌照,包括OSL、HashKey等早期申请者。新规明确区分证券型代币(归证监会管)与非证券型代币(归财经事务局管)的监管权限。

2.用户保护措施
持牌平台必须将98%客户资产存入冷钱包,并购买专业赔偿保险。证监会2025年3月更新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指引》规定,散户仅可交易市值前20的代币,且需完成风险测评。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目前本地注册平台用户资产规模达54亿美元。

微信截图_20250717151014.jpg

新加坡监管体系特色

1.监管架构升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2024年修订《支付服务法案》,将数字支付代币(DPT)服务商纳入”资本市场服务牌照”管理体系。新规要求所有DPT服务商完成ISO 27001信息安全认证,并任命专职合规官。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31家机构获颁正式牌照。

2.风控具体要求
MAS要求平台实施每日客户资产对账机制,差异超过5%需24小时内报告。对跨链桥接活动实施额外披露要求,包括智能合约审计记录与储备金证明。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禁止向散户提供杠杆或衍生品交易服务。

全球三大监管体系均强调客户资产保护与运营透明度,但具体规则差异:MiCA侧重统一市场建设,香港采用渐进式监管,新加坡则聚焦技术创新与风险平衡。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套利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机构通过设立多地实体规避严格管辖。用户应重点核查平台注册地、牌照类型及审计报告等核心信息,警惕”未受监管但声称合规”的服务提供商。未来12个月,三类管辖区还将就跨境监管协作、稳定币标准等议题展开进一步磋商。

BossWallet

永续合约、meme币交易、美股交易,高达100x杠杆

链接直达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Cosmos IBC协议v3.0跨链延迟优化方案 下一篇: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国家最新进展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