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挖矿中的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是指当市场价格波动时,流动性提供者(LP)存入资金池的资产价值可能低于直接持有时的价值。这种现象主要由套利行为导致,常见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流动性池中。
定义与原理
无常损失是流动性提供者在参与自动做市商(AMM)机制时面临的风险。当池中两种代币的价格比率发生变化时,套利者会通过交易调整价格至市场水平,而流动性提供者的资产组合因此贬值。例如,若ETH对USDT上涨,流动性池会因套利卖出ETH换取USDT,导致LP持有的ETH占比减少,最终资产总价值可能低于单纯持有ETH和USDT。
关键点:
1. 价格偏离触发损失:资产价格波动越大,无常损失越明显。
2. 临时性特点:若价格回归初始比率,损失可消失,但长期偏离则转为永久损失。
无常损失的计算与案例
假设某流动性池初始为1 ETH = 1,000 USDT,LP存入1 ETH和1,000 USDT。若ETH涨至2,000 USDT,套利者会买入ETH直至池内恢复1:2,000的比率。此时LP的资产可能变为0.5 ETH和1,414 USDT(总价值2,414 USDT),而直接持有原资产则为3,000 USDT,损失约19.5%。
数据参考:
据DeFi Pulse统计,2025年第二季度,以太坊上稳定币池的无常损失率平均为0.3%-1%,而非稳定币池(如ETH/代币)可能达5%-30%。
降低风险的策略
- 选择稳定资产池:如USDC/DAI等稳定币组合,价格波动小,无常损失风险低。
- 高收益补偿:部分协议通过代币激励(如治理代币)覆盖潜在损失。
- 动态调整:使用Balancer等支持自定义权重的AMM,优化资产比例。
【延伸知识:流动性池的运作】
流动性池类似传统市场的“做市商”,用户存入代币供他人交易,赚取手续费。但与中心化交易所不同,AMM采用算法定价(如Uniswap的X×Y=K公式),价格由池内资产比率决定。套利者通过差价获利的同时,也帮助市场恢复均衡,但代价是LP承担无常损失。
流动性挖矿为DeFi用户提供了被动收益的机会,但无常损失是其核心风险。参与者需权衡收益与潜在损失,选择适合的资产组合。对于长期用户,直接持有可能更稳妥;而追求高收益者可通过协议补偿或稳定币池降低风险。
风险提示:
- 非稳定币池在高波动市场中的损失可能远超预期。
- 部分协议的“高APY”可能无法覆盖无常损失,需谨慎评估。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国内最好的区块链公司排名(技术/应用)
文章介绍2024年国内靠谱区块链公司,分技术派(蚂蚁链、腾讯云区块链等)和应用派(微众银行、京东科技等),解析其技术落地情况与实际应用场景,强调需关注技术实用性与百姓可用度,警惕口号式项目。
-
TRX(波场币)今日价格及未来前景
文章介绍TRX(波场币)的定义、特点(交易费低、速度快)及创始人孙宇晨,分析其涨跌因素(生态应用、监管风险、市场情绪),并给出投资风险提示与建议。
-
去中心化稳定币DAI怎么运作?
DAI是锚定1美元的去中心化稳定币,通过抵押借贷机制在MakerDAO平台运行,用户抵押加密资产借出DAI,依靠价格预言机、清算机制及MKR代币维持稳定,兼具去中心化优势与市场波动风险。
-
稳定币是怎么运作的?
文章介绍稳定币作为与法币1:1挂钩的加密货币,通过抵押品担保或算法调节实现价格稳定,解决加密货币波动问题,可用于日常交易与跨境转账,同时分析其优势、风险及合规重要性,展望未来应用前景。
-
比特币现在值得投资吗?
文章从比特币的定义、价格波动原因入手,分析投资比特币的机会与风险,探讨普通人是否适合投资,强调需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了解基础知识,建议用闲钱谨慎尝试,避免盲目跟风。
-
比特币和黄金哪个更保值?
文章对比比特币与黄金的保值底层逻辑,分析两者在波动性、流动性、认可度上的差异,并从风险承受、投资周期、用途三方面给出普通人的选择建议,助读者理解适用场景。
-
中国允许持有的加密货币有哪些?
本文从政策背景、风险边界和注意事项三方面,解析中国加密货币监管要点,明确禁止交易炒作,指出个人持有不违法但交易存风险,提醒警惕高收益陷阱,建议关注合法的数字人民币。
-
DAI稳定币是怎么维持稳定的?
文章介绍DAI稳定币通过超额抵押、智能合约自动调节及去中心化社区守护三大机制维持1美元价格稳定的原理,分析稳定币必要性、潜在风险及未来进化方向,展现其基于代码与共识的“机器信任”特性。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