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跌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惨烈
原文标题:Why the endgame looks uglier than markets are pricing
原文作者:arndxt
原文编译:SpecialistXBT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从「看空到极致反而看多」(一种拥挤的悲观情绪,通常为逼空行情做铺垫),转变为「看空并真正担忧系统正进入一个更脆弱的阶段」。
这并非由单一事件引发,而是基于以下五个相互强化的动态因素:
1. 政策失误风险正在上升。美联储正因经济数据不确定性和经济放缓迹象明显而收紧金融环境。
2. 人工智能/巨型股综合体正从现金充裕型向杠杆增长型转型。这使得风险从纯粹的股票波动转向更经典的信贷周期问题。
3. 私人信贷与贷款估值开始背离。表面之下,基于模型定价的压力已出现早期但令人担忧的迹象。
4. K 型经济正在固化为一个政治问题。对于越来越多的人口来说,社会契约不再可信;这种情绪最终将通过政策表达出来。
5. 市场集中度已成为系统性和政治性的脆弱点。当指数中约 40% 的权重实际上集中在少数几家对地缘政治和杠杆敏感的科技垄断企业时,它们就不再仅仅是增长故事,而成了国家安全问题和政策目标。

基准情景可能仍然是决策者最终会「做他们一贯做的事」:向系统重新注入流动性,并支撑资产价格进入下一个政治周期。
但通往这一结果的道路,看起来比标准的「逢低买入」剧本所假设的要更加颠簸、更多受信贷驱动,且在政治上更不稳定。
宏观立场
在本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持有「看空但保持建设性」的立场是理性的:
通胀虽高但正在减速。
政策大体上仍具支撑性。
风险资产估值过高,但回调通常会迎来流动性注入。

如今,几个要素已然改变:
- 政府停摆: 我们经历了一次长期的政府停摆,这破坏了关键宏观数据的发布和质量。
- 统计不确定性: 高级官员自己也承认联邦统计体系受到损害,这意味着他们对支撑数万亿美元资产配置的统计序列缺乏信心。
- 在疲软中转向鹰派: 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选择在利率预期和资产负债表上都转向更加鹰派,尽管前瞻性指标正在恶化,但他们仍在收紧金融条件。
换句话说,该系统正在加剧不确定性和压力,而不是摆脱不确定性和压力。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险状况。
迷雾中的政策紧缩
核心问题不仅仅在于政策收紧,而在于政策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收紧:
- 数据迷雾: 关键数据发布(通胀、就业)在停摆后被推迟、扭曲或受到质疑。美联储的「仪表盘」恰恰在最关键的时刻变得不再可靠。
- 利率预期: 尽管前瞻性指标指向明年初将出现通货紧缩,但随着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市场隐含的近期降息概率已被回调。
即使政策利率保持不变,资产负债表对量化紧缩政策的立场以及将更多久期资产推向私人领域的倾向,本质上对金融状况而言是鹰派的。
历史上,美联储的错误通常是时机错误:紧缩得太晚,宽松得也太晚。
我们面临着重复这一模式的风险:在增长减速和数据模糊时紧缩,而不是为了应对这些情况而先发制人地宽松。
AI 与科技巨头沦为「杠杆化增长」故事
第二个结构性转变在于科技巨头和 AI 领军企业的性质:
过去十年,「Mag7」实际上就像股权债券一样:拥有主导地位的特许经营权、巨大的自由现金流、大量的股票回购、有限的净杠杆率。
在过去 2-3 年里,这些自由现金流越来越多地被重新导向 AI 资本支出:数据中心、芯片、基础设施。
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人工智能新增资本支出越来越多地通过发债来融资,而不仅仅是依靠内部产生的现金。
这意味着:
信贷利差和 CDS(信用违约互换)开始异动。随着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融资而增加杠杆,甲骨文等公司的信用利差正在扩大。
股票波动不再是唯一的风险。我们现在看到,原本感觉「刀枪不入」的板块开始了经典信贷周期的动态。
市场结构放大了这一点。这些名字在主要指数中占据了过大的份额;它们从「现金奶牛」向「杠杆增长」的转型改变了整个指数的风险状况。
这并不自动意味着 AI「泡沫」破裂。如果回报是真实且持久的,举债进行资本支出也是合理的。
但这确实意味着容错空间变得更小了,尤其是在利率更高、政策更紧的环境下。
信贷与私募市场的断层迹象
在公开市场的表象之下,私人信贷正显现出早期的压力迹象:
同一笔贷款被不同的管理人在估值上给出了实质性的差异(例如,一家估 70 美分,另一家估约 90 美分)。
这种分歧是更广泛的按模型计价与按市值计价争议的典型先兆。
这种模式类似于:
2007 年 – 不良资产上升,利差扩大,而股票指数仍相对平静。
2008 年 – 被视为现金等价物的市场(如拍卖利率证券)突然冻结。
再加上:
美联储的准备金开始见顶回落。
美联储内部越来越认识到,可能需要某种形式的资产负债表重新扩张,以防止金融管道出现问题。
这些都不保证危机会发生。但这与一个信贷悄然紧缩、而政策仍被框定为「依赖数据」而非先发制人的体系相符合。

回购市场(REPO)是「并不充裕」故事最先显现的地方
在这个雷达图上,「回购交易量达到或超过 IORB 的份额」是最清晰地表明我们正在悄然退出真正充足的储备制度的指标。
在 2018 年第三季度和 2019 年初,这一指标相对受控:充足的准备金意味着大多数担保融资的交易利率舒适地低于 IORB 下限。
到了 2019 年 9 月,就在回购危机爆发前夕,这条线急剧外扩,越来越多的回购交易在 IORB 或之上成交——这是抵押品和准备金稀缺的典型症状。
现在看看 2025 年 6 月 对比 2025 年 10 月:
浅蓝线(6 月)仍安全地处于内部,但 2025 年 10 月的红线向外延伸,接近 2019 年的形态,显示越来越多的回购交易正在触及政策下限。
换句话说,由于储备不再充裕,交易商和银行正在推高隔夜融资价格。
结合其他指标(更多的日内透支、更高的贴现窗口使用量以及逾期付款的增加),你会得到一个清晰的信号。
K 型经济正在演变为政治变量
我们一直称之为「K 型」的经济分化,在我看来,现在已成为一个政治变量:
家庭收入预期两极分化。长期财务展望(如 5 年期预期)显示出惊人的差距:部分群体预期稳定或改善;另一部分则预期急剧恶化。
现实世界的压力指标正在闪烁: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违约率上升。
购房年龄被推迟,首次购房者的中位年龄接近退休年龄。
多个市场的青年失业率指标逐渐走高。
对于人口中不断增长的一部分来说,系统不仅仅是「不平等」;它是失效的:
他们没有资产,工资增长有限,且几乎没有现实途径参与资产通胀。
公认的社会契约——「努力工作,进步,积累财富和安全感」正在崩溃。
在这种环境下,政治行为会发生变化:
选民不再选择当前系统的「最佳管理者」。
他们越来越愿意支持左翼或右翼的颠覆性或极端候选人,因为对他们来说,下行空间有限:「反正也不会比这更糟了。」
未来有关税收、再分配、监管和货币支持方面的政策将在此背景下制定。这对市场而言并非中立。
高市场集中度成为系统和政治的风险

市值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然而,人们较少讨论的是其系统性和政治性的影响:
前 10 大公司现在约占主要美国股票指数的 40%。
这些公司:
- - 是养老金、401(k) 和散户投资组合的核心持仓。
- - 日益对 AI 加杠杆,对中国市场有敞口,且对利率路径敏感。
- - 在多个数字领域实际处于垄断地位。
这创造了三个交织的风险:
1. 系统性市场风险。这些公司受到的冲击——无论是来自盈利、监管还是地缘政治(如台湾、中国需求)——会迅速传导至整个家庭财富综合体。
2. 国家安全风险。当如此多的国家财富和生产力集中在少数几家对外部有依赖的公司时,它们就变成了战略弱点。
3. 政治风险。在一个 K 型、民粹主义的环境中,这些公司是怨气最明显的焦点:提高税收、征收暴利税、限制回购。他们将面临反垄断驱动的分拆和严格的 AI 和数据监管。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不仅是增长引擎;它们也是潜在的政策靶子,而且成为靶子的概率正在上升。
比特币、黄金与「完美对冲」叙事的失败(暂时性)
在一个充满政策失误风险、信贷压力和政治不稳定的世界里,人们本可能期望比特币作为宏观对冲工具能够蓬勃发展。然而黄金表现得像传统的危机对冲工具:稳步走强,波动不大,在投资组合中的相关性增加。
比特币的交易表现更像是一种高 Beta 风险资产:
- - 与流动性周期高度相关。
- - 对杠杆和结构性产品敏感。
- - 老牌长期持有者(OG)在这种环境下正在卖出。
最初的去中心化/货币革命叙事在概念上仍然引人入胜,但在实践中:
- - 如今的主导资金流是金融化的:收益率策略、衍生品和做空波动的行为。
- - 比特币的实证行为更接近于科技股 Beta,而非中性、稳健的对冲工具。
- - 我仍然认为有一条合理的路径,即 2026 年将成为比特币的主要拐点(下一个政策周期、下一波刺激措施,以及对传统资产信任的进一步侵蚀)。
但投资者应认识到,在当前阶段,比特币并未提供许多人所希望的对冲属性;它是我们所担忧的同一个流动性综合体的一部分。
通往 2026 年的情景框架
构建当前环境的一个有用框架是:这是一场有管理的泡沫去杠杆,旨在为下一轮刺激创造空间。
顺序可能如下:
2024 年至 2025 年中期:受控的紧缩与压力。
- - 政府停摆和政治功能失调造成周期性拖累。
- - 美联储在言辞和资产负债表上倾向鹰派,收紧金融条件。
- - 信贷利差温和扩大;投机板块(AI、长久期科技股、部分私人信贷)吸收初步冲击。
2025 年末至 2026 年:重新融入政治周期。
- - 随着通胀预期下降和市场回调,决策者重新获得宽松的「空间」。
- - 我们看到降息和财政措施被校准以支持增长和选举目标。
- - 鉴于滞后性,通胀后果将在关键政治里程碑之后显现。
2026 年之后:系统的重新定价。
- - 取决于下一轮刺激的规模和形式,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的资产通胀周期,伴随更高的政治和监管干预,或者更突然地直面债务可持续性、集中度和社会契约问题。
这个框架并非确定性的,但它符合当前的激励机制:
- - 政客优先考虑连任,而非长期均衡。
- - 最简单的工具箱仍然是流动性和转移支付,而非结构性改革。
- - 要再次使用该工具箱,他们首先需要挤掉今天的一些泡沫。
结论
所有信号都指向同一个结论:系统正进入周期中更脆弱、容错率更低的阶段。
事实上,历史模式表明,决策者最终会以大量流动性作为回应。
但进入下一阶段需要先经历:
- - 更紧的金融条件
- - 上升的信贷敏感度
- - 政治动荡
- - 日益非线性的政策反应
「原文链接」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ZEC 暴涨背后的隐秘叙事:「陈志和钱志敏们」的避风港迁移
比特币是针对法币的保险;Zcash(ZEC)是针对比特币的保险。撰文:Wenser,星球日报美国政府停摆在万众瞩目中终于落幕,但市场情绪并未随之回暖。加密市场不仅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利空出尽」式反弹,反
-
火币HTX USDD福利第三弹加码来袭:玩转合约联合保证金 余币宝,瓜分高额奖池
本次活动围绕USDD余币宝与合约联合保证金模式展开,加息奖励与交易激励双线并行,总奖池高达50,000美元,更有大量余币宝加息券好礼,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更具价值的稳定币使用体验。11月21日,火币HT
-
App 延迟、上线遭狙击,Base 联创发币引社群不满作者: Chloe, ChainCatcher昨日 Base 联创 Jesse Pollak 推出 jesse 代币,发布时间定于北京时间 11 月 21 日 1:00,发币前 Jesse 发推文表示
-
币价、口碑双逆势发展的 Aster 有何突围之道?Aster 2026 核心战略
Aster 正在通过一场链上交易生态重建,在链上金融这条道路上实现真正的行稳致远。撰文:深潮 TechFlow引言市场一片愁云惨淡,但还是有极少数项目活的不错,Aster 便是其中之一。根据 Coin
-
获 YZi Labs 投资,Funes 如何为建筑遗产打造永久访问的“数字副本”?作者:momo,ChainCatcher近日,YZi Labs 宣布投资了一家由AI驱动的数字遗产平台 Funes。据悉,Dragonfly、Generative Ventures、HashKey C
-
永续 DEX 里的头号玩家,如何看待 HYPE 未来走势?原文标题:Why Hyperliquid Can Reach $250 in 2026原文作者:DeFi Warhol,加密研究员原文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目前市面上
-
为何大跌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惨烈原文标题:Why the endgame looks uglier than markets are pricing原文作者:arndxt原文编译:SpecialistXBT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立场
-
Matrixport 投研:比特币进入极度恐慌区间,短期或迎反弹但中期压力仍在累积近期比特币情绪跌至近十年罕见的极度恐慌区间。表面上,这种极端悲观往往被视为阶段性底部信号,但更深层的数据却显示,本轮下行结构尚未结束。特别是 ETF 持仓变动、美联储鹰派立场,以及机构在亏损压力下呈现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