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Crypto 赛道融资方式的隐忧

互联网 阅读 19 2025-05-21 21:40:07

我经常在文章中分享对AI Crypto赛道的一些想法。虽说我思考的落脚点主要集中在AI Crypto,但实际上但凡涉及到AI的竞争,它就绝不仅限于加密生态,它同时还面临来自传统领域中各种AI的竞争。相比起加密生态,后者更有群众基础,更有人才基础。

最近传统财务领域出现了一个非常火爆的AI项目Concourse。这个项目聚焦在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帮公司处理各种财务数据。据称这个系统能够把公司财务处理的效率提高10倍。

坦率地说,相比起AI Crypto赛道中现有的一大堆空有一些概念而鲜见实际功用的AI代理,我觉得这样的AI应用有价值得多。

然而更让我对当下AI Crypto赛道产生隐忧的还是这个项目公开的另一个数据:

它在种子轮融资中获得了来自A16Z、YC等顶级巨头的470万美元的融资。

注意:这470万美元是种子轮融资,也就是说项目在第一轮向外融资的阶段就获得了470万美元。

这让我马上想起了Virtual正在进行的Genesis Launches,正好把这两者进行对比。

在Genesis Launches平台上发射的项目要拿出代币总发行量的37.5%进行预售,预售融资的额度是多少呢?

当下大概是4万多个Virtual,按现时Virtual的价格就是将近8万美元,我们为了好计算就算它10万美元吧。

这么一比较,就看出一个问题了:

在这个平台上发射的项目融资额都不会大。如果融资额不大,那项目在复杂度上也不会太大。

我不是说项目越复杂越好、融资越多越好,但项目过于简单、融资过低,那做出的项目在实用性和功用性方面能有多大的期待呢?

比起Concourse 470万美元的融资,10万美元实在是太小了。这么小的融资额能做出什么样的项目?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是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继续往下想:

假如一个项目在Genesis Launches上通过融资顺利得到了发展,但后续为了持续推进项目肯定还需要继续融资-----------仅靠10万美元是不可能把一颗小苗培养成参天大树的。

可一旦要进行继续融资,新问题又来了:

如果要进行新的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以当下风投界的状况,这个项目恐怕很难避开传统风投,因为总体上他们的资金实力和人脉实力还是远远强过加密风投的。

如果要找传统风投,这个项目用什么去融资?

用代币还是用股权?

如果是用代币,传统风投认不认?

我认为这里存在法律上定义不清的模糊边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写过:这个代币到底有没有实际权益?有多大的实际权益?如果我拿到超过50%的代币,我能不能实际完全控制这个项目?

这一点目前非常不清晰。如果不清晰,传统风投认不认?

如果是用股权,那项目已经发行的代币又算什么?代币和股权之间怎么挂钩?在权益上有什么区别?

这一点目前也很不清晰。如果不清晰,在未来它也是个容易起纠纷的地方。

我们退一步,假如这个项目运气很好,不用找传统风投,就在加密生态找到了资本雄厚的大鳄。这些大鳄愿意按加密生态的默认规矩投资它的代币。

这同样存在问题:

过去这些年,加密生态几乎形成了一股风气:把VC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笑他们因为代币锁仓错过抛售机会反而被割得最惨。

不少VC在过去这些年加密生态的投资中不仅毫无收益反而亏本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经变得噤若寒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愿意投项目的代币吗?

如果一个项目接下来既无法便利地从传统风投融资,又无法得到加密风投的青睐,那项目未来的成长该如何推进?

一个项目用加密生态的方法进行融资或许启动比较容易,但要继续融资持续推进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Web4:从法币到社币,货币创造的民主化革命 下一篇:如何应对市场行情暴跌?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