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退潮,基建崛起,2025年NFT市场转向实用主义

互联网 阅读 23 2025-10-29 18:30:11
2025年第三季度NFT市场以15.8亿美元交易额、1810万笔销量收官,而市场结构已朝着实用化方向持续演进。

作者:区块链骑士

NFT交易活动在2025年第三季度显示出复苏迹象,打破了后炒作时期的长期下滑趋势。

经过两年的市场收缩与叙事转向,链上市场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其增长动力不再源于蓝筹收藏品或投机性艺术品,而是来自成本更低的基础设施、忠诚度计划以及与体育相关的资产。

这些资产的交易核心在于实用性,而非身份象征。

NFT交易额回升,销量创历史新高

随着以太坊扩容升级推动交易活动向L2迁移,Solana凭借高吞吐量与压缩技术站稳脚跟,比特币铭文则发展为与手续费市场联动、兴衰交替的收藏文化,NFT市场的重心已转向低成本基础设施与实用型应用场景。

如今,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是手续费水平与分发渠道,而非头像类NFT。

Dencun升级后经济格局被重塑,以太坊的EIP-4844提案降低了rollups的数据成本,使L2层交易费降至几美分水平,并支持面向主流用户的无Gas费铸币或赞助式铸币流程。

升级后,L2层手续费降幅超90%,这一变化已体现在铸币行为中,也推动Base成为核心分发渠道。

在Solana生态,压缩技术让忠诚度计划与权限访问类应用的大规模NFT发行成为可能。

1000万枚压缩NFT的部署成本约为7.7 SOL,即便在高负载情况下,中位数交易费仍接近0.003美元。

比特币铭文则开辟了独立赛道,其发展与内存池周期、矿工收入紧密相关。截至2025年2月,铭文数量已超8000万枚,按历史NFT销售额计算位列前三。

需求端反弹但存隐忧

DappRadar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NFT交易额环比近乎翻倍,达15.8亿美元,销量达1810万笔,创下季度交易次数历史新高。

体育类NFT表现尤为突出,交易额环比激增337%至7110万美元。这类资产的周期性实用价值、权限权益与忠诚度福利,使其消费行为与底价脱钩。

夏季市场先出现快速反弹,随后降温:据CryptoSlam统计,2025年7月销售额达5.74亿美元(年度次高),9月受整体加密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影响,销售额环比下跌约25%。

这一趋势印证了市场已进入“平均售价走低”的新阶段,同时表明即便独立用户数与实用型应用类别保持稳定,NFT总交易额仍会随加密市场整体波动而变化。

分发渠道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内置密钥功能与赞助费机制的钱包,消除了此前周期中阻碍用户入门的摩擦成本。

Coinbase智能钱包在支持的应用中提供密钥登录与Gas费赞助服务;Phantom于2025年1月公布月活跃用户达1500万,这一用户基础为移动端与社交化铸币渠道提供了流量支撑。

在文化与社交流量相互赋能的区块链网络中,这种分发触达能力至关重要,Base便是典型案例。

今年,凭借低成本铸币、Zora的批量铸币节奏以及与Farcaster相关联的分发渠道,Base在部分指标上的NFT交易量已超越Solana。

这一趋势意味着,创作者在选择发行平台时,已开始先通过分发数据建模,再反向匹配手续费方案。

版税不再是收入结构的核心

2022年市场峰值过后,随着交易平台间的竞争导致版税在多数市场成为可选条款,创作者版税收入大幅下滑。

据Nansen数据,2023年版税收入触及两年低点,且未能回升至此前水平。

与此相反的趋势是,支持版税强制收取的交易平台逐渐兴起。2023年末,Magic Eden与Yuga Labs联合推出以太坊交易平台,强制收取创作者版税,为具备影响力的品牌开辟了受保护的发行渠道。

当前市场已形成双轨格局:在开放市场中,低抽成比例、一级市场销售、知识产权(IP)合作与零售联动构成了创作者的主要利润来源;而封闭生态则通过合同约定强制收取版税,承接高端NFT发行。

在激励机制主导资金流向的领域,交易平台的市场份额仍处于动态变化中。

在Solana生态,Magic Eden与Tensor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两者的市场份额会随奖励计划与程序设计调整而波动,不同时期各自市占率通常在40%至60%之间。

这并非结构性变革,而是激励周期作用的结果,市场份额图表可能看似出现格局转变,但最终会回归均值。

对创作者而言,核心启示是在发行规划阶段就协商好分发方案,而非默认选择单一平台。

用户流向揭示短期发展路线

体育、票务与忠诚度计划之所以能实现规模扩张,是因为其福利具备周期性与重复性,且链上核心功能已嵌入现有票务与电子商务流程。

DappRadar的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体育类NFT交易量增速已超越整体市场,而这还未计入完整赛季或联盟级别的合作项目。

游戏领域的增长则更为稳健。据Messari数据,Immutable的zkEVM架构及实时数据显示交易持续增长,其“以太坊层面保障安全、L2层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与资产托管及持续性二级交易费需求高度契合。

知识产权与授权合作是NFT从数字藏品(JPEGs)走向消费渠道的另一重要桥梁。Pudgy Penguins已进驻超3000家沃尔玛门店,构建起从NFT到实体零售及授权收入的落地渠道。

对创作者而言,如今各条区块链的成本与用户体验已清晰可辨:

以太坊L1层仍主导溯源认证与高价值艺术品领域,多数平台的Gas费波动较大,版税收取为可选模式;

Dencun升级后,以太坊L2层(如Base)的交易费降至几美分水平,支持赞助式或无Gas费交易,且Base与Farcaster生态提供社交化分发渠道;

Solana的压缩技术使数百万枚NFT的发行成本控制在美元级别,且依托移动端优先的钱包生态实现广泛触达;

比特币铭文聚焦稀缺收藏品领域,手续费上涨是其市场特征而非缺陷。

宏观环境格局演变

2025年NFT市场年化交易额预计在50亿至65亿美元区间,上半年平均售价维持在80至100美元,这一水平构成了明年市场情景的基准线。

以CryptoSlam的月度销售额为核心数据,结合DappRadar的品类拆分分析:

熊市情景:若加密市场整体停滞、平均售价下跌,NFT总交易额可能降至40亿至50亿美元,费用敏感型应用场景将集中在Solana与以太坊L2层,以太坊L1层艺术品市场保持稳定,铭文市场随比特币手续费周期波动。

基准情景:若嵌入式钱包与社交化铸币渠道持续扩张,体育及现场活动类项目跨赛季规模化推进,品牌方尝试在强制版税平台发行新品,NFT总交易额有望达到60亿至90亿美元。

牛市情景:若移动端分发实现突破性增长(Base与密钥登录普及铸币流程、Phantom月活用户突破2000万、票务试点项目成为主流方案、游戏资产形成持续性交易),NFT总交易额可能达到100亿至140亿美元。

在上述三种情景中,以太坊L2层与Solana的市场份额均将占据主导,以太坊L1层聚焦细分领域,比特币铭文则稳定作为稀缺收藏品赛道。

六大关键变量决定增长节奏

1.钱包用户体验与分发能力:核心观测指标包括密钥adoption率、赞助费使用情况,以及Phantom与Coinbase智能钱包的月活用户数。

2.版税强制收取的覆盖范围:影响高端NFT发行,包括OpenSea的政策转向,以及以太坊生态中支持创作者的交易平台健康度。

3.体育与票务合作规模化:从试点项目扩展至全赛季合作,将一次性交易额转化为周期性收入。

4.Base与Zora的发行节奏:通过月度铸币量、Base在NFT总交易额中的占比及Farcaster Frames的联动效果,判断社交化分发渠道的持续性。

5.Solana压缩技术的adoption率:通过压缩NFT铸币量与每百万枚资产的部署成本,判断忠诚度计划与媒体类应用是否从试点走向常态化。

6.比特币手续费周期:其与铭文及符文(Runes)的关联,将随内存池拥堵程度变化,持续影响收藏品定价。

但两个风险始终存在。刷量交易和垃圾信息仍然会扭曲GMV和销售额,因此,查看平均销售额和自然搜索过滤的仪表盘才是更安全的方法。

交易平台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图表呈现“格局变革”的假象(实则为空投周期影响),尤其在Solana的双寡头格局中。

因此,创作者的发行规划应从一开始就考虑到这种波动。

另一运营层面的约束是收入设计:在开放市场中版税多为可选条款的背景下,一级市场销售、知识产权授权与零售合作承担了更多收入重任。

而强制版税的封闭平台仅能为少数品牌提供高端发行渠道,多数创作者难以利用。

从“终局”到“迁移”的行业转型

JPEG炒作热潮已落幕,NFT基础设施成本大幅降低,应用场景转向票务、体育、游戏与知识产权领域,钱包与分发体系也开始向用户现有场景渗透。

蓝筹NFT旗舰项目“无聊猿游艇俱乐部”对那些曾投入六位数资金购买AWS托管JPEG的投资者而言,处境仍岌岌可危。

一枚2021年以超74 ETH成交的该系列NFT,如今价值仅余9 ETH,三年内跌幅达87%。

非同质化代币领域的投机热潮或许已终结,但这是否能让底层技术在现实世界的实用场景中获得认可?

答案尚待时间检验,但现有迹象令人期待,只是这份希望与那些高位套牢者无关。

2025年第三季度NFT市场以15.8亿美元交易额、1810万笔销量收官,而市场结构已朝着实用化方向持续演进。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加密领域知名“骗子”,悄悄买出一个交易巨无霸 下一篇:AI 预言机的困境:为什么说密码学证明,才是智能体经济的关键?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