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行情

互联网 阅读 28 2025-08-09 20:20:11

前天文章的末尾,有读者留言:

“这一轮只能说几乎崩盘,上一轮的meme和DeFi行情就不用说了,低位到高位的百倍币一大堆,甚至交易所里也有ETH这种大市值从2018年的80涨到2021年的4500涨幅超过50倍的币,可是这轮从2022年低位开始,几乎没有一个涨幅达到50倍的币,连新高都没有,2025年过半大部分山寨都处于低位,如果这样一直持续到BTC也转为下跌,对所有人都是打击”

这条留言一下勾起了我不少的回忆。

这条留言中所表达的观点和陈述的数据虽说看上去比较“负面”和“惨淡”,但其中的很多陈述都很接近事实。

比如“这一轮只能说几乎崩盘”这个观点,我就比较赞同。

为什么说这一轮几乎“崩盘”呢?

因为和上一轮的辉煌实在没法相比。

留言提到了两个生态:meme和DeFi,实际上更刺激的是这两个生态之后爆发的NFT。

生态的爆发是一方面,更有意思的是这几个生态的爆发还有时间先后。如果我们把这几个生态爆发的时间串联起来,那就能清晰地绘制出上一轮行情中那个波澜壮阔的图景了。

我印象中比较早爆发的是MEME(屎币),接下来就是DeFi。

在这两个生态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以太坊的涨幅还不明显,依旧还没有突破前高。

接下来当以太坊突破了上一轮的前高之后,MEME和DeFi继续爆发,引发更多用户蜂拥冲进加密生态。

在那之后,尤其519大跌后,MEME和DeFi走向平静并开始回落,NFT生态开始接棒爆发了。

和其它的生态不同,NFT资产的计价单位不是USDC/USDT,而是以太坊。所以此后当NFT们不断创出新高后,它意味着以以太坊计价的资产在不断地创出新高。这就比以USDC/USDT计价的MEME和DeFi有了更强的杠杆效应。

所以,在上一轮行情中,如果投资者在这些生态爆发前一直在低位买入以太坊,即便错过MEME和DeFi,只要能抓住NFT的行情都会有不错的收益-------他在NFT上获得的收益会有其它生态完全不具备的杠杆效应。

那种繁荣既有量的繁荣--------先后出现了多个生态,更有质的繁荣-------每个生态都产生了强大的“造富”效应。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面开花、争奇斗艳的盛景。

我估计被上一轮生态繁荣吸引入圈的新用户甚至超过了前面那一轮被ICO吸引入圈的新用户。

这样的盛景一去不复返,在这一轮完全看不到了。

尽管这一轮也有迷因生态的繁荣,但它们的品味和效应与上一轮的屎币、PEOPLE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尽管这一轮也有个别DeFi代币的崛起,但它根本无法形成规模和生态效应。

尽管这一轮NFT生态中也有胖企鹅的再度辉煌,但我总觉得它象是落日残阳仅剩的一点余晖。就生态而言,整体还在挣扎。

至于我一直高度关注的AI Crypto,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只能说继续等待、继续观察。

原来我曾经认为这会不会是本轮行情的意外,但前段时间当我看了雪球大V“散户乙”的回忆录之后,我才认识到这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任何投资生态发生的必然。

因为被万众唾弃的A股早年也曾经上演过这样的盛景。

在90年代初期那个只有几十、上百个股票的时代,当时的A股投资者所见到的情形和上一轮的加密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只要是个股票,不管公司质量怎么样,只要投资者拿得住,就算骨折也能再度辉煌、再创新高。

这种情形直到进入90年代末之后,随着A股的体量越来越大,股票数量越来越多,市值越来越高,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再也不会买什么都涨、买什么都赚了。

而美股老早就是这样了:只有盈利丰厚、前景看好的科技公司才会股价猛涨,大量毫无希望、毫无价值的公司很长时间都是趴在原地纹丝不动。

我相信加密生态这一轮的行情就是一个转折点。

从这一轮行情开始,未来的加密生态恐怕很难再出现山寨大涨的情形。真正能涨的项目们一定会渐渐回归基本面,渐渐回归价值基础。

至于说“如果这样一直持续到BTC也转为下跌,对所有人都是打击”我倒觉得这就是一个必然发生的、去粗取精的过程------既是对项目的去粗取精,也是对投资者的去粗取精。

如果手里拿的是价值项目,可以完全无视这个下跌;如果仍然幻想自己拿着的毫无价值的项目还能东山再起,那这确实就是灾难。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Solana 要打造“链上纳斯达克”,AI 叙事何去何从? 下一篇:火币成长学院|稳定币深度研究报告:下一轮金融变革的锚点资产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