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对话:HashKey Chain 与太保香港共探 RWA 资产代币化之路
4月6日,在WEB3 Festival上,一场以「炉边对话:当金融机构与Web3相和」为主题的分享吸引了众多关注。
HashKey Eco Labs CEO Kay与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CEO CG先生就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以及RWA未来趋势展开了深入讨论,以下为谈话内容:
Kay:刚刚我们在会场后方看到,本场Panel可以说是整场活动中最火爆的环节之一,现场座无虚席,也充分体现了无论是Web2还是Web3的从业者,对RWA赛道的高度关注。RWA的推进,离不开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与支持,也离不开Web3技术与理念的融合。因此,今天我们将围绕“Web3与传统金融的结合”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是Kay,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的Panel,同时我们也请到了重量级嘉宾——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的创始人兼CEO,CG先生。欢迎您,请跟大家打个招呼,让更多朋友认识您。
CG:谢谢Kay,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太保资管香港的CG。刚才我也在会场转了一圈,确实发现我们这个会场人气非常旺,可以说是今天最热闹的一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1. 传统金融机构入场Web3的契机与初衷
Kay:近两年来,区块链技术正从概念验证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尤其在传统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关注资产链上化、透明化和高效流转。太保香港在这一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出了代币化的美元货币市场基金——CPIC Estable MMF,并选用HashKey Chain作为链上基础设施,其上线首日申购金额就达到了1亿美元。这不仅是产品上的创新,更预示着行业发展的信号。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像太保这样长期深耕金融市场的机构开始关注Web3?从机构视角来看,区块链的价值何在?未来又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机会?
我想以Web3从业者的身份向周总提问:Web3最初由一批技术极客和原生玩家推动,但近年来,传统机构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区块链技术也从“极客玩具”转变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技术设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请问周总作为太保香港的掌舵人,您如何看待这一快速变革?
CG:从我们机构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做RWA还是做资产代币化,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我们早在两年前就获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相关牌照,在此期间我们也发行了四只Crypto Fund。其实我们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开始考虑进入Tokenization或RWA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RWA”这三个字母其实还没有流行开,甚至可能还没被普遍使用。对我们来说,我们本身就是RWA的管理者,日常管理的正是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而不是纯粹的Crypto。所以进入这个领域对我们来说非常自然。
当我们一年前开始筹备RWA相关项目时,并没有预想到今天Web3 Festival上的许多讨论都会围绕RWA展开,没想到这个话题会如此受到欢迎。我们当时的想法其实非常朴素——链上的收益模式看起来比较有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易手续费,二是借贷利息。除此之外,许多“收益”来源其实是建立在发行空气币的基础上,这一点我们是持保留态度的。
因此,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我们管理的是真实世界的资产,这些资产是有稳定、可持续收益的。我们希望把这类资产代币化,放到链上,提供给Web3生态真正有底层收益支撑的资产产品。这不仅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也希望能改写传统金融界对Web3世界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他们常觉得Web3是在“空转”,缺乏实质支撑。我们希望通过这类实践,为Web3世界带来更稳固的价值基础,也推动这个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2. 传统机构转型的现实挑战
Kay:感谢周总的精彩分享,从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一个重要课题:所有看似伟大的创新,其实都源于平凡日积月累的积淀。正是基于对金融行业的深度理解和长期积累,太保香港才能在Web3领域树立起标杆化的案例。
但我也想提出一个更具体的问题。我们经常将传统机构入场Web3比喻为“大象转身”,其体量大、流程复杂,存在众多现实层面的阻碍。而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也意味着对安全性、合规性与流动性的更高要求。请问周总,太保香港在探索Web3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现实问题?又是如何一步步适应、解决,并最终推动项目顺利落地的?
CG: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们在两年前取得香港证监会SFC牌照,着手筹备Crypto基金时,考察了不少市面上的同类基金。结果发现,很多基金在内部控制上非常薄弱,有的甚至连中后台都没有,这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当时很多Web3圈的朋友问我们“你们来做什么”“能带来什么”,我的回答很直接:我们希望把传统金融几十年来积累的成熟经验和规范流程,带入Web3资产管理中。尤其是在安全性、风控和合规性方面,建立起一个可以对标传统基金的标准。
当然,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目前的Web3基础设施还远不成熟,最明显的问题是托管。传统资管中,资产托管已非常成熟、安全,但在Web3领域,从托管到银行接口,再到基金行政服务,很多环节都还在摸索中。
我们现在能做到传统基金大概70%-80%的标准,这已是行业内较高的规范水平。我们也始终保持诚实与透明,并相信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我们有机会把这个比例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传统金融与Web3的深度融合。
3. 资产代币化的实践路径选择
Kay:感谢周总非常一针见血的分享,也解答了我们一个长期的疑问:为什么很多传统资管机构在探索上链的过程中,进展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迅速。实际上,很多Web3基础设施目前还无法满足传统金融早已建立的高标准要求。
这也正是HashKey作为香港合规持牌机构的价值所在。我们起源于香港,目前在公链、交易所、托管等多个领域都具备全面的合规服务能力,能够为资产上链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支持。未来也期待与太保资产有更多合作。
RWA是Web3领域最热的话题之一,尤其近两年,大家提到RWA时,总会聚焦于债券、房地产等资产类型。但保险资管的资产池远不止于此。在您看来,哪些资产最适合率先代币化?未来我们是否有机会看到太保将保单、基础设施投资等“压舱资产”搬到链上?
CG: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内部已经进行了大量探讨,目前阶段我们只专注于金融资产的代币化,而不涉及实物资产。
为什么?因为tokenization的本质,是在链上发行一个代表现实世界资产的token,而确保token与底层资产之间的强连接,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一环。以实物资产为例,比如茅台酒——你怎么验证这瓶茅台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它被喝掉、损毁、或者是假的,token与资产之间的信任纽带就断裂了。
相比之下,金融资产——尤其像基金份额这类标准化的资产,在法律架构上可以明确保障token与底层资产之间的绑定关系,而且便于监管与托管。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我们只选择金融资产作为RWA的对象。
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tokenization? 这不是一个可以被“趋势”驱动的决定,而必须有明确的金融逻辑和实际意义。我们认为RWA的核心价值有两个:
第一,是降低门槛、扩大投资人群体的access。以前某些高门槛的资产品类只有机构才能参与,而通过代币化,普通投资者也能持有这类资产的份额。
第二,是提升效率,包括交易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等。如果代币化并没有在流动性、效率或安全性方面带来明显改进,那就失去了意义。比如将一瓶茅台tokenize,并不能带来什么额外的好处,反而徒增复杂性和成本。
再如房地产,虽然目前已有通过REITs等方式实现证券化的成熟路径,是否真的需要进一步tokenize,还需要具体分析其背后的价值逻辑。如果不能带来新的金融优势,仅仅是为了“链上化”而链上化,我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总结来说,做RWA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然后才是“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只有带来真实价值的tokenization,才值得去推动。
4. 给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场建议
Kay:这确实是一个对我们在场每一位从业者都非常有价值的分享。尤其对于正在探索通过RWA形式参与发行的朋友们,周总的观点提醒我们思考最核心的本质问题。那在此基础上,想请问周总,您有没有一些实践经验可以分享给还在观望的传统金融机构同行?对于那些仍在犹豫是否入场的机构,您认为他们需要具备哪些基础能力?在组织架构、人才储备或技术选型方面,有哪些建议或借鉴经验?
CG:首先我认为,RWA确实是一个趋势性、具有高度确定性的赛道。作为一名传统金融从业者,我们过去几年看到过Web3领域中的很多“风口”——无论是技术、生态还是应用层面,确实有不少项目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我们也很难判断其可持续性。但在所有Web3方向中,RWA是最接近传统金融逻辑、也最有可能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路径,它连接了现实世界的资产和链上的基础设施,这种连接是我们可以理解、也可以评估的。
因此,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RWA是一个值得投入的方向。建议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专门的创新小组或Web3业务单元;在人力方面,储备既懂金融又懂链上机制的复合型人才;在技术上,不需要全部自建,但要选择可信、安全、合规的合作平台——比如我们HashKey也非常愿意在这方面提供支持和合作。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传统机构加入进来,共同推动RWA生态的建立和成熟。
5. 结语
Kay:机构进入Web3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既有的监管体系中找到可行路径,在创新与稳健之间寻找平衡。太保和HashKey Chain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传统金融资产通过区块链实现更高效的流转,也会有更多机构真正进入Web3,让这个行业从探索迈向真正的成熟。今天的对话让我想起一句话:“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我们从太保香港的实践中看到了传统金融与Web3的和声,这二者的结合,既带着合规的底线思维,也有创新的勇气。
感谢周总带来如此真诚有温度的分享,也感谢现场的各位,期待未来在链上金融的浪潮中,看到更多中国机构的身影。我们下次见!
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
Twitter官方账号:https://x.com/TechFlowPost
Twitter英文账号:https://x.com/DeFlow_Intern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IOSG Weekly Brief|再造十个空中云汇,稳定币加密支付赛道前景 #294
稳定币是加密的杀手级应用,牌照 走廊 = 护城河。原文作者|Frank @IOSG核心观点 TL;DR稳定币是加密的杀手级应用:不是 NFT,也不是 Meme 币。它们已经是全球南方的“日常货币”
-
Hotcoin Research | 9 月降息落地:山寨季进入倒计时,Uptober 将引燃 Q4 行情?
一、引言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消息一经公布,美股冲高回落,美元指数短线下探,而加密市场则在
-
稳定币公链化:从价值依附到价值捕获的新格局
1.稳定币市场现状 随着稳定币监管框架的逐步落地,过去一年里稳定币已成长为加密金融体系乃至跨境支付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无论是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需求,还是传统机构在清算、资金流转和合规试点中的探索,稳定币
-
SignalPlus 宏观分析特别版:市场泡沫
据彭博社报导,随著市场狂热情绪持续高涨,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钟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在同一周内全部创下历史新高,这是过去100年来第26次出现这种现象。与此同时,投资级信用利差收
-
MetaMask 发币在即:生态飞轮与高额估值背后,市场为何仍存疑虑?
全球用户数最多的自托管加密钱包MetaMask,终于传出了即将发行原生代币的消息。ConsenSys首席执行官Joe Lubin在2025年9月18日的访谈中确认,MetaMask原生代币(业内猜测简
-
孙宇晨Justin十问十答:深度解析波场TRON生态新引擎SunPerp的破局之道
SunPerp的亮相迅速引爆了社区讨论,被视为波场TRON DeFi生态的重要拼图。近日,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Justin Sun)在社交媒体上预告的“大招”正式揭晓——基于波场TRON网络的全
-
OlaXBT 发布全面升级 Data Layer 白皮书:以“Data Layer × deAI 生态”重构加密讯号生产线
「我们用专利级资料处理与评估框架,将『可用的数据』变成『可执行的讯号』,再用 AgentFi 把策略安全、透明地推向实盘。这不是单一功能,而是一个可稽核的工程学。」 —— Jason, OlaXBT
-
Messari:预测市场离真正的爆发,还差什么?
原文作者:Dylan Bane,Messari 分析师 原文编译:深潮 TechFlow预测市场的应用已超越选举领域,展现了市场契合度(PMF)。 投注量正在激增,投资者蜂拥而至,从信息永续合约(in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