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里的根据地思维
在扒拉潜在投资品时,调研过程经常会出现虎头蛇尾,一开始发现了好的投资品,但跟着跟着就跟丢了。
最近在币的投资里,复盘和反思了几个生态级别的投资机会,发出了一个感叹,投资得有革命根据地啊。
没有根据地的项目 vs 有根据地的项目
在2020年的时候,研究defi,当时看上的最重要的几个产品uniswap\Curve\compound\synthetix\makerdao,当时发现在uniswap做流动性挖矿是一个相当靠谱的生意,我的主要资金和时间都放在了uniswap上。
也使用小资金在Curve和synthetix上做了很多测试,但后面挣了一些钱了就退出来了。
同时在bsc-pancakeswap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汉堡,也是尝试了之后就退出来了。
然后,我在defi生态里,好像就一直跟着uniswap深入挖掘。和uniswap配合的很好的生态,比如MakerDao会引用uniswap的lp做为抵押品,又深入研究了MakerDao。
因为MakerDao,深入研究了各种算法稳定币。前几个月还跟风研究了RWA。不过,我错误判断了RWA的潜力,我以为币圈会看不上真实世界年化那5%不到的收益,再加上真实世界的监管成本那么高,币圈不会折腾这些玩意的。
我几乎每天都会看uniswap上的交易量高的交易队,然后去调研对应的币。
在2022年开始使用Rollup的时候,我也充分利用uniswap,我在uniswap-arb、uniswap-polygon、uniswap-op上分别部署了一些测试用的挖矿资金。
在arb上明显收益要高更,交易更活跃。因此我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arbitrum生态项目的调研当中,因此展开了对GMX、Magic、RDNT等币的调研。
反观snx、curve,和这两个大项目相关联的优质币也很多,但我都错过了。
前一个月,俄罗斯的那个瓦格纳军阀叛乱,一天时间就给平掉了。现代战争需要消耗那么多的资源,连个根据地都没有的部队有个屁的战斗力。还以为是几百年前的农民起义呢,有口饭吃,捡根棍子就可以打战啊。
瓦格纳叛乱让我想到,或许在投资领域里,也要有根据地思维。
在defi生态的投资里,uniswap就是我的根据地。在arbitrum生态里,uniswap也是我的根据地。
什么是投资里的根据地?
投资里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应该就是资金和信息。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投资,如果能先在这个领域里占领一个“阵地”,能产生正向现金流,和获得前沿信息,那就是非常有利的。
在某个潜在投资的领域(或者称为币/股票的板块、xx生态、xx概念……)先在这个领域里找到一个可以持续获得现金流的方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根据地”,利用好这个根据地,进可攻,找到更多的潜在投资品,退可守,认真识别这个领域的增长潜力和质量,实在不行就撤。
就像在arbitrum-rollup里,在arb-uniswap上做流动性挖矿,可以获得现金流入,有这种正向反馈,那肯定得天天在arbitrum这个生态里东看看西看看吧,就容易沉浸在这个板块里找到新的投资品。
如果当初我是在curve和snx里做流动性,那两项目成了我的根据地,可能现在关注的领域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要找到正现金流的策略是很难的,找不到的话,就得换成如何获取更高质量的信息。
其实这是我们绝大多数炒币人的标准行为,炒啥币,先进群。群成了我们的炒币根据地。
但进了群,并不代表你获得了一片根据地,乱七八糟的,全是噪音。Twitter上的更是这样,全是噪音,累死个人。
一个好的信息根据地可能是这个板块里最大项目的核心人物,识别出他们,并且跟他们搭上关系,或者认真阅读他们的言论,可能非常有利于投资。
我有一位朋友,crv大户,他就和curve大老板私人关系很好。curve大老板买啥,他跟着买,这就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根据地。
一般来说,我们都没有结识大佬的命。想建立优质信息根据地,可能主动输出会是一个好办法。
比如在群里输出有质量的发言,和所关注领域里优质推文等互动,写文章,之类的。通过高质量的输出,一方面检验自己获得的信息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从和其他人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信息。
这就是我想到的投资里的革命根据地思维。
遇到非常多的人进入币圈都蜻蜓点水一样,接触一下就走了,很可能就是他们进来的时候没能第一时间找到革命根据地。
同样的,很多弱关系发展出来的合作伙伴,刚接触时,觉得可以大有合作机会,但慢慢的就淡了,躺在联系人里一动不动。
可能交朋友,也得有根据地思维啊,先别管三七二一,先一起合作搞一个项目先,就当建立根据地了。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DAI抵押品RWA化加速?MakerDAO面临哪些监管拷问?
DAI稳定币抵押品结构中现实世界资产(RWA)占比攀升,推动MakerDAO成为DeFi与传统金融融合焦点,同时面临欧美监管政策夹击。文章分析了RWA化趋势、监管风险及协议未来的合规平衡策略。
-
抵押国债就万事大吉?RWA稳定币真能抗周期吗?
文章分析国债抵押RWA稳定币现状,指出其虽有主权信用背书,但存在期限错配、流动性陷阱等结构性矛盾,面临流动性挤兑、利率波动和监管收紧风险,探讨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方向,认为需技术、资产配置和监管合规进化才能实现抗周期。
-
全球监管分化,RWA稳定币能否通行?哪些地区率先破冰?
文章分析全球RWA稳定币监管分化现状,涵盖美、欧、亚、中东&瑞士等地策略,指出破冰地区多采用机构市场优先模式,探讨资产估值、跨境监管等挑战及通行路径探索。
-
反洗钱新规来袭,RWA类稳定币如何自证?托管难题怎解?
面对全球反洗钱新规,RWA类稳定币正探索生存突围路径。文章从链上透明化(零知识证明+第三方审计)、监管沙盒(新加坡、美国案例)、托管模式革命(多重签名、联邦托管)三方面分析,并建议项目方优先合规沙盒、预留缓冲期。
-
稳定币需要RWA支撑?传统资产如何应对链上风险?
文章探讨稳定币的RWA支撑必要性、传统资产上链的技术与合规风险应对,分析机构玩家实践案例,并展望合规与创新平衡的未来趋势。
-
RWA赛道爆发在即?稳定币监管框架会否成为绊脚石?
文章探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赛道的爆发态势,分析稳定币监管框架的短期合规成本与长期引入传统资金的双重影响,提及机构资金涌入及合规挑战下的行业机遇与生存策略。
-
政策模糊地带,RWA+稳定币是创新还是雷区?机构敢入场吗?
文章探讨RWA+稳定币在全球监管模糊地带的发展,分析港府、SEC、欧盟等政策差异,机构入场面临的合规挑战,以及资产映射、黑箱操作等创新风险,展现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
万亿美元RWA将上链?稳定币会否成为最大入口?
文章探讨RWA上链规模及稳定币入口竞争,分析稳定币、CBDC、国债通证等在RWA生态中的优劣势,指出竞争核心为效率与合规平衡,建议关注离资产端近的项目。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