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加密开发者报告:量减质升、多链开发、美国仅占26%

互联网 阅读 1132 2024-01-19 09:18:00

分享一篇来自ELECTRIC Capital的研报,也算是个加密圈头部风投机构了吧~

原文内容很长,我大概精选了一些核心结论分享给大家:

01

开发者参与比资金慢一年

开发小哥哥(姐姐)们其实很有意思,他们的反应其实比资金要慢一年左右:

Defi

进入到2023年第四季度,在资金层面很多人都认为已经触底反弹,开启牛市了,但是开发者的数量还是在掉。

考虑到绝大多数开发都在以太坊(后面会详细介绍)上写代码,下面我们参考一下以太坊的价格:

Defi

以太坊的价格顶点在2021年的11月,但是开发者人数触顶则是在2022年的年底。

只能说资金还是跑得快。

开发们还是比较坚持,距离顶点回撤也只有24%。

而且跑路的开发都是菜鸟为主,在加密圈沉淀下来的开发还是持续增长(写脚本撸空投也很爽吧?)

Defi

不得不说以太坊还是强大,大部分开发的第一站还是以太坊主链:

Defi

排名第二的Polygon也是以太坊生态的。

02

能跨链的开发越来越多

大部分开发都只在一条链上工作:

Defi

但是跨链开发的占比在持续升高,现在有30%的开发可以跨链开发。

Defi

在2018年,加密生态还比较简单:

Defi

上图圆点大小表示开发者人数,连线的粗细表示跨链开发者人数。

到了2020年,以太坊几乎快要独领风骚:

Defi

而在2023年,公链之争似乎又出现新的局面:

Defi

看到这幅图已经很难说以太坊一家独大了。

但是在支持EVM的链上,以太坊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Defi

大部分开发还是喜欢EVM环境:

Defi

03

应用层面以太坊还是有统治力

有71%的智能合约代码还是部署在以太坊主网:

Defi

币安链已经强势崛起,虽然原生代码不多,但是是各个合约的跨链首选。

Defi

基本上可以认为,以太坊发布之后,下一步就是上币安链了:

Defi

相比较而言,虽然23年比特生态声势很旺,但是开发者并没有涨多少(可能还是要滞后一年吧)

Defi

04

比特生态还很稚嫩

虽然很多投资者认为24年是比特生态大年,但貌似很多开发者还没反应过来。

Defi

整个23年的Q4,比特链的新增开发者反而在减少。

比特生态的新增交易量也主要靠Ordi撑着:

Defi

参与比特二层的开发者越来越多,但是Ordi的开发其实很少。

Defi

不知道什么时候L2的交易量可以对得起这么多开发者的投入。

05

公链新势力正在崛起

从开发人数看,以太坊还是一家独大。

但是其他公链的开发人数增速迅猛。

Defi

如果去掉以太坊这样的巨头,中型链的表现是这样的:

Defi

整体还是以太坊L2居多,但是Solana/雪崩/币安链可以挤入二线,开发者规模比特链还大。

如果看开发者人数在2000以下的三线项目:

Defi

IPFS展现出显著的增长乏力,而ICP死而不僵,开发实力还行。

06

应用场景还是Defi为主

从智能合约的使用量上看,Defi场景可谓一家独大:

Defi

自从Defi Summer以来,Defi还是积累了很大开发实力,蓄势待发:

Defi

和公链表现一样,新手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坚持下来的老炮们还是靠谱:

Defi

有一半Defi的开发是做交易所和稳定币的:

Defi

07

NFT大势已去,靠比特生态撑着

NFT曾经一度占到以太坊智能合约首笔交易流量的80%,但现在只剩15%。

Defi

从高位掉下来凉得很快,23年底的起色是靠比特生态的NFT小图片。

Defi

按比例看是这样的,比特生态的NFT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Defi

08

大部分开发在欧美,印度强势崛起

不要以为我们中国开发实力强:

Defi

北美和欧洲能占六成多的开发,欧洲最强确实有点意外。

Defi

美帝的开发统治力在下降,北美一度占据近半的开发人数,现在掉到30%

印度靠一己之力达到13%的开发规模,比中日韩+东南亚加起来还多。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王峰公布Element2024年Web3经济学时间表,并将辞任一切管理职务 下一篇:长推:庄家的成本收益与思维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