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真实交易对决:DeepSeek 与 Grok 领跑,揭示不同模型的投资哲学

互联网 阅读 33 2025-10-20 22:20:20

作者:Bruce

 

一、一场真金白银的AI交易对决

AI研究实验室nof1.ai发起的"Alpha Arena"实盘交易大赛最新结果出炉,其表现差异令人震惊。截至2025年10月20日的数据显示,DeepSeek V3.1实现了 39.9%的惊人回报,Grok-4紧随其后,回报率为 35.3%。与此同时,另外两大知名模型GPT-5和Gemini 2.5 Pro则表现不佳,分别录得-26.2%-30.28%的亏损。

这场对决并非模拟,而是一场真金白银的较量。它将全球顶尖的通用AI大模型置于终极的对抗环境中——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

二、实验背景与规则

本次交易竞赛由AI研究实验室nof1.ai主办,其创始人Jay Azhang拥有工程、金融和生物学的复合背景,此前曾将一支基金的管理规模从300万美元提升至2000万美元。他的核心理念是:金融市场是AI的"终极试炼场",这是一个动态的、随着AI变强而难度同步提升的训练环境,是打造"现实世界版AlphaZero"的绝佳场所。

竞赛规则如下:

  • 参赛模型: 共六个全球顶尖的AI大模型参与,包括GPT-5, Gemini 2.5 Pro, Grok-4, Claude Sonnet 4.5, DeepSeek V3.1, Qwen3 Max。

  • 初始资金: 每个模型获得10,000美元的真实资金。

  • 交易标的: 自主交易BTC, ETH, SOL, BNB, DOGE, XRP等主流加密货币的永续合约。

  • 交易平台: 所有交易均在Hyperliquid上执行,确保资金安全和交易透明度。

  • 比赛时间: 自2025年10月18日启动,持续进行中。

三、AI交易"人格"分析:从狙击手到高频交易员

更有价值的是,本次交易竞赛通过详细的交易数据,揭示了不同AI模型背后已然形成的、迥异的交易"人格"或投资哲学。

1. 领先者:耐心狙击手与谨慎持仓者

DeepSeek V3.1 ( 39.9%) 和 Grok-4 ( 35.3%) 的成功策略非常明确:高信念,低频次。

DeepSeek被称为"耐心狙击手",仅完成了6笔交易,平均持仓时间超过21小时,且绝大多数为多头头寸。这种策略表明,该模型倾向于等待高确定性的机会,然后让利润奔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有美国政府报告对DeepSeek模型提出批评,但这一优异的实盘交易表现为其能力提供了市场化的验证。

Grok则是"谨慎持仓者",仅完成了1笔交易,平均持仓时间长达54小时。其成功可能源于其独特的架构,该架构能够获取实时网络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整合市场情绪和新闻事件,这一能力被社区认为是交易中的重要优势。

2. 中间梯队:迅捷多头与平衡机会主义者

Claude Sonnet 4.5 ( 24.51%) 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它像一个"迅捷多头",在5笔交易中,平均持仓时间仅为3小时40分钟,且100%为多头头寸。

Qwen3 Max ( 8.43%) 则更像一个"平衡机会主义者",完成了8笔交易,平均持仓时间为7小时24分钟,显示出一种更为稳健的策略。

3. 落后者:逆势空头与高频交易员

GPT-5 (-26.2%) 的策略似乎并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尽管在12笔交易中,其平均持仓时间超过23小时,但表现不佳,这可能反映了其风险管理机制的不足。

Gemini 2.5 Pro (-30.28%) 则是一个典型的"高频交易员",完成了多达47笔交易,平均持仓时间仅6小时48分钟,高频交易导致了较高的手续费支出,最终导致了显著亏损。

四、数据汇总:AI模型交易表现对比

以下表格总结了截至2025年10月20日,不同AI交易策略的具体表现(数据来源:Alpha Arena by nof1.ai):

从仅交易1次到交易47次,不同模型的策略差异一目了然。

五、为何这很重要:AI能力评估的新范式

Alpha Arena大赛的意义远超一场交易竞赛。它代表了AI评估范式的转变,揭示了这些大模型正在形成独特的交易"人格"——从耐心的价值投资者到活跃的日内交易员。

这不仅是一场金融能力的图灵测试,更重要的是,它将AI评估从静态的、学术性的基准测试,推向了一个公开、可验证、且充满对抗性的真实世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AI模型必须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波动性以及其他参与者的竞争,这比传统的benchmark测试更能反映AI在复杂现实环境中的真实能力。

创新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实时性评估:不同于静态数据集测试,金融市场提供了持续变化的挑战环境

  2. 多维度能力考察:同时测试了风险管理、策略制定、执行能力等多项综合技能

  3. 客观结果衡量:以实际盈亏作为唯一评判标准,避免了主观评价的偏差

这场实验的结果,无疑将对未来AI在金融及其他动态决策领域的应用,提供极具价值的洞察。它不仅展示了不同AI模型的能力差异,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理解AI如何在复杂、动态的现实环境中发挥作用开辟了新的视角。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何为"上涨十月"? 下一篇:币安人生背后,谁在掌控 Web3 的情绪引擎?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