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币成长学院 | 隐私币赛道深度研报:从匿名需求到零知识证明时代的价值重估
一、隐私币赛道概览
在 2024–2025这一轮加密市场结构性轮动中,最戏剧性的主线之一,就是“隐私币复活”。在长期被监管压力、交易所下架和叙事冷却压制之后,隐私赛道突然在 2025 年下半年重回聚光灯下:隐私币整体市值突破 240–280 亿美元区间,Zcash(ZEC)和 Monero(XMR)领涨,涨幅显著跑赢大盘。尤其是 ZEC,从2024 年7月一度跌破 20 美元的冷宫价位,在2025 年11月冲上 600–700 美元附近,阶段涨幅超过 30 倍,成为本轮隐私板块行情的“旗手”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隐私币已经不再只是“暗网资产”或“合规灰区”的代名词,而是被重新纳入“数字金融隐私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资产池。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数字资产世界围绕“隐私”展开的讨论从未停止。从一开始的化名制到如今复杂多样的隐私协议,隐私并非加密资产的附属议题,而是贯穿“金融自由—监管博弈—数据主权”的根本性变量。比特币并非真正意义的匿名系统,链上所有交易均公开透明,只要结合 KYC 数据与链上聚类分析,参与者的交易路径、资产分布乃至身份都可以被高度还原。随着监管科技与链上取证能力在 2020–2025 年间快速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等公共账本的隐私缺口被充分暴露,从而推动了以 Dash、Monero、Zcash、Grin/Beam 等为代表的隐私币一代又一代演进,形成隐私技术的“军备竞赛”。早期的隐私方案以混币和链上混合技术为主,例如 Dash 的 PrivateSend 通过混合输入输出打乱交易路径,让“谁付给谁”变得难以直接追踪;Monero 则依托环签名、隐身地址和 RingCT 实现发送方、接收方与金额的三重隐私,并在多次升级中不断扩大“环大小”与使用 Bulletproofs 降低交易体积。Zcash 将零知识证明带入主流公链世界,第一次实现“完全隐藏交易内容,仅公开有效性证明”,其屏蔽地址与透明地址的双轨设计让用户在“隐私与审计”之间拥有可选择性。MimbleWimble 进一步让隐私提升到区块级,通过聚合交易并删除中间数据,形成了一种既隐私又高扩展性的轻链结构。这些技术方案从未真正面向“黑市工具”,更像是对三个普遍需求的系统性回应:商业机密与定价隐私、个人资产安全、以及对国家与平台“数据全景监控”的制度性反思。2017 年牛市把隐私叙事推向高峰,多数隐私币进入市值前二十,市场把“隐私”视为下一代加密货币的竞争核心。但自 2018 年开始,赛道在监管压力、早期模型缺陷、用户使用门槛等因素影响下逐渐滑落。交易所逐步下架强隐私币,导致流动性下降;部分项目早期设计的高通胀和创始人奖励带来持续卖压;隐私技术本身使用门槛较高,使实际需求远不如投机需求旺盛。到 2023–2024 年,隐私赛道已被视为边缘领域,市值占比跌至不足 1%。然而,研发在暗处持续推进:Zcash 的 NU5/NU6 升级移除可信设置,统一地址格式并引入 Halo 2;Monero 持续优化环签名与隐私证明;MimbleWimble 社区仍在探索更轻量、更强匿名的实现方式。技术的积累并未因价格和情绪而终止,为 2025 年隐私赛道的重新抬头埋下伏笔。进入 2024–2025 年,加密市场宏观环境、监管取向与板块轮动共同作用,隐私赛道出现显著变化,市值从底部反弹至 240–280 亿美元,板块重新获得机构关注,甚至出现多家研究机构对隐私资产进行专题化覆盖的现象。
与此同时,监管压力与隐私需求呈现同步上升的矛盾状态。欧盟 AMLR 对“高匿名性加密资产”提出了明确限制,意味着 Monero、Grin 等默认完全隐私的资产在某些司法辖区可能面临 2027 年起的全面封禁或禁止交易所挂牌。美国财政部、司法部与链上分析公司则利用机器学习、大规模地址聚类与关联行为建模,多次追踪并扣押大额比特币,使“透明链的隐私缺口”成为社会事件。透明公链的反向演示效果反而推动市场重新审视隐私币的价值:在一个监控能力快速增强的世界,隐私的需求不再是极客的小众特征,而是普通用户、机构与跨境企业的共同关切。在这种背景下,隐私资产出现明显分化:Monero 代表“强隐私,不可审计”的路径,隐私默认开启但也导致监管阻力与流动性收缩;Zcash、Secret 等则代表“合规隐私”的路线,即既支持屏蔽交易,又能通过查看密钥选择性披露交易记录,实现监管、清算、审计所需的最小化透明度。这种设计在政策友好区域更容易获得机构与监管者的接受。市场对 ZEC 的重新估值,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技术架构与合规属性在未来隐私政策环境下更具可持续性。
展望 2025 年之后,隐私赛道正在从“隐私币”向“隐私基础设施”完成历史性转向。隐私不再是某个单一代币的叙事,而是 Web3、DeFi、RWA、身份协议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模块。未来的隐私结构将呈现至少三条演化路线。第一,合规隐私将成为主流设计理念。选择性披露机制和查看密钥模式正在被视为可行解决方案,使机构能够在隐私与监管之间找到新的均衡。第二,隐私将以模块化方式深度嵌入 DeFi 和 Web3。在去中心化借贷、衍生品、NFT、链上身份等领域,用户对“仓位隐私、交易隐私、资产隐私”的需求极为强烈,而 ZK、MPC、环签名等技术已经开始进入 L2、跨链桥与应用层。隐私将从 L1 竞争转向“所有应用的隐私层”,也可能成为 L2 的差异化武器。第三,隐私将在全球范围内与 CBDC、数字身份体系与数据主权政策发生深度博弈。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均面临同样问题:如何在反洗钱与反恐融资要求下维持用户的基本金融隐私。零知识证明与选择性披露机制可能被央行吸收,成为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换言之,隐私技术既可能被压制,也可能被吸收,甚至可能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标准组件。2025 年隐私赛道的重估,并非短期投机的产物,而是“技术成熟 × 监管压力 × 市场反思 × 链上监控扩张”共同塑造的结构性回归。隐私资产的长期价值不在价格波动,而在其回应了数字社会最核心的问题:当一切皆可计算、皆可审计、皆可存档,人类是否仍拥有属于自己的“金融空间”?隐私的未来,不是黑暗,也不是透明,而是一个可控、可授权、可审计但不被滥用的新范式。ZEC 在本轮创新与合规化趋势中脱颖而出,也许正是这一范式转变的早期信号。
二、隐私币的投资价值分析
从投资者视角判断一条赛道是否值得长期配置,最关键的问题从来不是“涨了多少”,而是背后的需求是否具有刚性和长期性。隐私币之所以值得被当作一个独立赛道认真研究,是因为在链上金融不断扩张的世界里,“隐私”本身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只要你在公开链上有稳定使用场景,一旦主力地址与现实身份发生过绑定(例如向 KYC 交易所充币或 OTC 交易时留下交叉痕迹),你的全部历史交易、持仓规模、资金流向都可能被算法画像,这对高净值人群、机构资金和专业交易者意味着更高的被攻击风险和策略暴露风险:黑客或勒索攻击可以有针对性地筛选“大户地址”,对手盘可以通过链上情报反向推演你的仓位结构与清算阈值。隐私币通过地址匿名、金额隐藏、路径混淆,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在公开金融系统中“重新获得金融隐私”的技术路径。在 B2B、供应链金融等企业场景中,交易条款往往极度敏感,如果所有结算信息都裸奔在链上,不仅容易引发客户之间对“不公平价格”的感知,还会被竞争对手用来反向拆解你的成本结构和议价能力,因此,构建一种“对监管可审计、对全网不透明”的结算网络,本身就是企业的刚性诉求。同时,从一个更宏观的社会背景来看,隐私数据泄露、平台滥用用户数据的案例层出不穷,公众已经逐渐意识到“数据即资产”,一旦被泄露就会被永久复制、买卖和重组,而用户往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如何被使用。在这种语境下,“我希望我的资产与交易记录不被平台和第三方无限剥削”的情绪,为隐私赛道提供了深层的价值与文化土壤。随着链上监控不断成熟,“黑名单币”“污染地址”也已成为现实——某个地址一旦与黑客或制裁名单关联,其对应资产即便几经转手,也可能被拒收甚至冻结,对资产可替代性造成实质性伤害,隐私币通过削弱路径可追踪性来对抗“地址歧视”。再往价值观的底层追溯,隐私在许多自由主义传统较强的社会被视为基本人权,“我愿意公开什么、向谁公开,应该由我自己选择”,隐私币和零知识基础设施可以被理解为这种理念在金融领域的技术映射。因此,只要资产和身份的数字化、链上化还在继续推进,隐私的需求就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更系统性的方式浮现出来,这一点决定了隐私币赛道具有长期研究和战略性配置的正当性,而不是一次性题材炒作。
从技术谱系看,隐私赛道大致可以拆解成几个流派和代表资产:以 Dash 为代表的 CoinJoin/混币方案,更像在原有透明账本上叠加一次性混币工具,隐私强度有限;以 Monero 为代表的环签名 环机密交易,通过环签名、隐身地址和金额隐藏实现强制、默认开启的深度隐私,是“纯粹匿名主义者”的技术归宿;以 Zcash 为代表的 zk-SNARKs 路线,则在零知识证明的支持下,实现交易内容完全隐藏、只公开有效性证明,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到智能合约和更广泛的 ZK 生态;MimbleWimble 体系(如 Grin、Beam)则偏向极简协议与轻量化账本,强调区块级别的聚合和数据裁剪,追求隐私与可扩展性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这一版图中,Monero 是强隐私侧最具共识的龙头,匿名集最大、实战经验最丰富,因此也天然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DASH 则更接近“数字现金 轻隐私功能”的定位,在部分新兴市场凭借支付体验获得一定采用;新一代 ZK 项目则试图把隐私能力与 L2 扩容、生态叙事绑定。从结构位置来看,ZEC 处在一个非常微妙但极具弹性的中间点:一方面,它在技术上明显领先于简单混币方案,也比部分 MimbleWimble 项目更成熟稳定;另一方面,它的隐私强度虽不及强制环签名的 Monero,但通过透明地址与屏蔽地址的双轨模型、以及查看密钥等机制,为“隐私 审计 合规”提供了更自然的设计空间。再叠加 Halo 2、Orchard、NU5/NU6 等一系列升级,使其在“移除可信设置、统一地址结构、降低隐私交易门槛”上走在前列,ZEC 不仅是一枚隐私币本身,更开始扮演“零知识技术供应方”的角色,零知识证明的研发成果对更广泛的 Web3、ZK Rollup 生态产生外溢效应。站在投资者角度,可以把 ZEC 理解为一个典型的“高贝塔龙头”:既享有整个隐私赛道的 Beta,又凭借技术护城河和合规想象空间获得额外的 Alpha。
ZEC 在 2024–2025 年的暴涨,并非单一催化剂驱动,而是一系列中长期变量在同一时间窗口内集中兑现的结果。首先是供给与估值层面,Zcash 延续比特币式的总量和减半曲线,在经历多年价格下行与情绪冷却后,2024 年的第二次减半将区块奖励进一步压缩为 1.5625 ZEC,通胀率明显下降,矿工可售筹码减少,开发者基金实际收到的 ZEC 数量也同步下调。此前数年间,“创始人奖励/开发者基金”被广泛视作持续抛压来源,而在多轮减半后,这一负面因素的边际影响开始减弱,与 15–20 美元的历史级底部价格叠加在一起,相当于在供给和估值端把弹簧压到了极限。当情绪与资金重新回到这一板块时,价格向上的弹性被极大放大。其次是技术与产品升级所带来的“质变感”:移除可信设置、提升隐私证明效率、统一地址模式、提升轻钱包和移动端体验等一系列升级,让外界对 ZEC 的理解从“老牌隐私币”转向“可被金融机构、合规产品采用的隐私基础设施候选”,技术叙事不再停留于白皮书,而是切实落地到网络层与用户体验层。第三是叙事与资金结构的联动,随着隐私币整体市值反弹超过两百亿美元,多家研究与媒体将 ZEC 标记为“隐私复苏龙头”,再加上部分机构产品持仓披露,使得“机构认可”成为新的标签;衍生品市场中,ZEC 永续和期权交易量在突破关键价位时陡然放大,多次触发空头挤压,推动价格以近乎瀑布式的形态上行,随后资金在板块内向 XMR、DASH 等资产轮动,形成完整的“隐私币板块行情”。最后,宏观与监管事件为这一轮行情提供了强有力的叙事燃料:透明公链上数起大额 BTC 追踪与没收案例,让市场直观感受到公开账本在强监管与强分析能力面前几乎没有“遗忘空间”,这既强化了监管信心,也加剧了部分用户对自身隐私被全面剥离的担忧。在这种反差下,既能提供强隐私、又具备选择性披露能力的资产,自然而然被看作对冲透明链风险、对冲未来 CBDC 过度可视化的一种工具。
然而,理解 ZEC 的暴涨逻辑并不意味着忽视其风险属性。隐私赛道整体具有高波动、高政策敏感度、高叙事依赖度的特征,涨幅越大,对监管和流动性冲击的敏感度也越高。因此,相较于“梭哈一枚”的单币投机,更合理的视角是把隐私赛道纳入组合层面进行结构化配置。可以将其视为数字资产组合中的一个功能性分仓:一方面对冲宏观和监管环境中“隐私进一步被压缩”的尾部风险,另一方面分享零知识证明、隐私基础设施逐步被传统金融和 Web3 吸收过程中产生的长期 Beta。在具体配置上,投资者可以用“核心 卫星 期权”的三层结构理解:以 XMR 与 ZEC 作为核心层龙头,一个偏极致隐私、一个偏合规想象;以支付导向或特定区域有实际采用的隐私资产作为卫星层,更多看实际使用场景和网络效应;以新兴 ZK/L2/隐私 DeFi 模块为期权层,用小仓位博取技术拐点和叙事放大的高倍收益。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前提都是对赛道高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有清醒认知,通过仓位控制、止损机制和定期再平衡,将“长期看好隐私”与“短期尊重风险”同时纳入投资框架。对于愿意投入时间做深度研究、理解技术与监管博弈的投资者来说,隐私币赛道,尤其是以 ZEC 为代表的合规型隐私架构,可能是未来一个长期贯穿数字资产牛熊的主线之一,但它更适合被理性地、系统化地纳入组合,而非被情绪和短期涨幅所驱动的冲动下注。
三、隐私币赛道的投资前景和风险
隐私币赛道的中长期前景与风险结构,正在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监管环境变化以及密码学基础设施的成熟而快速重塑。无论从宏观趋势、技术路线还是机构采用路径来看,隐私资产的价值逻辑正在脱离“投机性小众币”的范畴,而演变为一个跨越商业、金融、主权和互联网架构的长期命题。在一个资产、身份、数据都逐步链上化的世界里,隐私不再是可选,而是逐渐成为底层需求。因此,隐私币所代表的加密隐私基础设施,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形成结构性的成长支柱。
从现实世界的变化看,企业、个人和国家的隐私意识与数据主权意识正在同步提升。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机密、成本结构、供应链定价和信用条款都属于高度敏感数据,如果结算、清算过程完全透明,意味着竞争对手可以轻易通过链上数据反向推演成本结构与策略安排,形成新的不对称竞争。对于个人而言,从社交媒体、订票平台到大型互联网公司,信息泄露与数据滥用早已成为常态,公众逐渐意识到金融轨迹、资产规模与交易习惯本身就是极高价值的“隐形资产”,暴露意味着更高的攻击风险。随着 CBDC、数字身份、统一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的推广,国家与公民之间围绕数据主权的讨论也愈发激烈。所有这些趋势共同推动隐私从“可选项”变为“基础设施层需求”,隐私币与隐私协议自然处于这一趋势的交汇点。与此同时,零知识证明、环签名、多方计算等密码学技术的成熟,让隐私从“某条链的特性”转变为“Web3 全栈基础设施组件”的趋势进一步加速。例如,ZEC、Aztec、ZK Rollup 等项目推动的零知识证明研究,已经渗透到隐私支付、链上结算、RWA 数据保护、ZK KYC、ZK 声誉等诸多方向。哪怕单个隐私币的价格未来不再走牛,其底层技术仍会通过企业版解决方案、侧链、授权许可网络等方式被更广泛的 B2B、B2G 场景采用。换言之,即使投资者没有直接持有隐私币本身,隐私赛道的价值依然可能通过技术外溢实现。
此外,在全球机构化 DeFi 的推动下,隐私的需求正在从“匿名交易”演变为“可选择性透明”。机构希望监控系统性风险和链上整体杠杆,但不希望自己的仓位、策略和流动性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高净值客户也希望利用链上结算与 24/7 流动性,但不希望自己的资产规模被链上扫描工具完全公开。随着链上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机构借贷池等产品出现,一个“可审计但不完全透明”的金融网络正在逐渐成形。隐私链、隐私 L2 和隐私模块因此具备被金融机构当作基础设施采用的可能性。未来的隐私不再是局限于小众叙事,而是面向机构的“可选透明层”。从这个意义上讲,隐私赛道存在跨越牛熊周期的长期成长支柱。然而,隐私币赛道并非没有风险,其中最核心的系统性风险来自监管环境的变化。在过去几年,隐私币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它们本质上是提供隐私的技术工具,而非非法用途的专属载体,但监管部门往往将隐私增强工具与非法资金流动联系在一起。欧盟 AMLR 已明确将高度匿名加密资产纳入重点监管对象,一些地区正在讨论禁止隐私币在本地交易所上市;美国等国家也不排除对 mixer、匿名钱包或部分隐私协议采取更直接的制裁行为。在此背景下,“合规隐私”本身是一种动态博弈:监管是否接受 ZEC 式的查看密钥机制,以及金融机构是否愿意采用“选择性披露”模式,都需要时间验证。一旦主要司法辖区实施更激进的限制,整个隐私赛道都可能经历短期内的剧烈估值回调。

技术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隐私协议极其依赖密码学的正确实现,任何底层算法 bug、零知识证明参数生成过程的风险、钱包默认参数的错误设置,甚至客户端对隐私开关的误用,都可能导致匿名性被削弱甚至破坏。此外,隐私协议的攻击面比一般公链更复杂,且很多用户并不了解“隐私保护不是绝对的”,这增加了使用层面和实现层面的安全不确定性。因此,隐私资产的安全性不应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技术赠予,而需要持续关注项目的审计、升级节奏和社区透明度。
隐私赛道还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竞争压力。随着以太坊及其 L2(如 zkSync、Stark 系列)、比特币侧链、高性能公链等纷纷加入零知识证明的研发,隐私能力正逐渐“下沉”至主流公链。这意味着未来隐私可能成为“通用功能”,而不再是“独立隐私币”的专属卖点。最终格局可能演变为两类:一类是 XMR、ZEC 这类专职隐私币,作为隐私主义者的纯粹选择;另一类是主流链的隐私模块,为 90% 的使用场景提供足够隐私保护。从估值角度看,这意味着隐私币能否维持高市值,取决于生态、使用场景、机构采用等因素,而不能仅靠“拥有隐私技术”作为护城河。
最后,流动性与市场结构仍是隐私币最现实的风险。相比 BTC 与 ETH,隐私币整体市值较小、集中度较高、深度不足,导致大资金进出时更容易引发价格剧烈波动。衍生品市场深度不足也可能加强多空挤兑效果;部分交易所采取下架措施或临时风控调整,都可能对价格造成剧烈冲击。换言之,即便隐私赛道的长期逻辑成立,它依旧不是适合高杠杆、重仓押注的资产类别。综上,隐私赛道具备清晰的中长期成长支柱:隐私需求确定性、零知识技术外溢性、与机构化金融的深度耦合潜力;与此同时,它又面临监管、技术实现、竞争环境与市场结构的系统性风险。隐私币的未来既不必被过度乐观,也不必被短期价格行为吓倒,关键在于理解它作为“未来链上世界的隐私基础层”所代表的战略价值,并用组合思维、风险预算与长期跟踪来配置这一赛道。在一个透明度不断增强的链上时代,隐私反而会变得更加稀缺,也更加重要,这使得隐私币赛道的投资价值,最终会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能够以基础设施视角,而非短期波动视角加以审视。
四、结论
隐私币并非短期热点,而是在数字化深化、监管科技成熟、CBDC 推进与数据滥用频发的背景下,逐渐成为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刚需。隐私必然从边缘议题走向公共议题,其实现形式可能在 XMR、ZEC 等隐私币与 ZK Rollup、隐私 L2、合规隐私模块之间不断演化,但“隐私基础设施扩张”这一长期趋势已经明确。ZEC 本轮暴涨既源于供给收缩、长期低估与 Halo 2 / NU5 等技术升级,也受到加密市场高杠杆与情绪放大影响,价格不可能线性延伸。关键在于观察 ZEC 是否在回调期继续提升屏蔽交易占比与实际使用率,并在监管博弈中稳住“合规隐私”的战略位置。对投资者而言,隐私赛道更适合作为组合中的功能性分仓,用来对冲透明公链与 CBDC 风险,同时分享隐私技术普及的长期 Beta,而非单一重仓标的。应以头部资产为核心,辅以小仓位创新项目,并持续跟踪监管、开发进度与链上数据。本报告旨在提供认知框架而非买卖信号。在未来十年,隐私赛道仍将经历多轮追捧与压制循环,真正重要的是在波动与叙事中保持判断能力,以长期视角审视“隐私”作为基础设施的必然价值。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黄金、科技股都有人抄底,只有比特币“一蹶不振”
与资金抄底科技股,以及黄金急跌后反弹相比,比特币是周五市场的一个明显例外:逆势下跌5%,创6个月新低,且已连续三周下跌。这一反差揭示了比特币市场的异常处境:在与纳斯达克100指数保持0.8高度相关性的
-
Stream Finance 崩盘事件分析:一场 3000 万美元危机的 96 小时处置Stream Finance的崩盘并非孤立事件。从10月29日首次出现异常信号,到11月3日危机最终平息,这场持续96小时的风险处置暴露了当前DeFi生态的结构性脆弱。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事件中不同参
-
原生稳定币 USDsui 在 Sui 上线在区块链领域,稳定币已成为连接数字资产和实体经济的桥梁。近期Sui基金会正式宣布推出USDsui,这是Sui生态系统的原生稳定币,由Stripe旗下子公司Bridge发行。这一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迅
-
当 AI 遇上区块链, 从算力焦虑到去中心化智能过去两年,AI的崛起掀起了一场罕见的算力争夺战。英伟达市值狂飙,全球数据中心扩张不止,人工智能对计算资源的渴求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但在这场高速狂奔中,一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AI正变得越来越集中——训练
-
火币成长学院 | 隐私币赛道深度研报:从匿名需求到零知识证明时代的价值重估一、隐私币赛道概览 在 2024–2025这一轮加密市场结构性轮动中,最戏剧性的主线之一,就是“隐私币复活”。在长期被监管压力、交易所下架和叙事冷却压制之后,隐私赛道突然在 2025 年下半年重回聚光
-
停摆结束,洪峰来袭:43 天“信息真空”后,积压数据如何冲击市场?撰文:Frank,MSX 研究院43 天,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 美东时间 11 月 12 日晚间,继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后,特朗普也签署通过,宣告这场政治剧终告
-
以太坊财库公司会不会爆雷?- 现在就有大量的以太坊财库公司mNAV低于1了,这些公司在这轮熊市有没有可能出现暴雷,从而形成踩踏式抛售? 如果说有没有可能出现暴雷?我认为确实有可能出现暴雷,但实际上会不会那就不知道了。 我更在意
-
拆解 deAI 协议栈 - x402 / ERC 8004 / A2A文章作者:Jay Yu 文章编译:Block unicorn前言 如今,我们正看到去中心化人工智能(deAI)的“网络协议栈”在逐步构建起来。正如互联网运行在一系列可互操作的标准之上——传输层采用 T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