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稳定币的锚?复盘历年重大脱锚事件
作者:@viee7227,Biteye 核心贡献者
五年时间里,我们目睹了稳定币在多个场景中脱锚。
从算法到高杠杆设计,再到现实世界银行倒闭的连锁反应,稳定币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信任重建。
这篇文章,我们试图把 2021–2025 年间加密行业几次标志性的稳定币脱锚事件串联起来,剖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这些危机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第一场雪崩:算法稳定币的破裂
如果说哪一场崩盘首次动摇了“算法稳定币”的叙事,那应该就是 2021 年夏天的 IRON Finance。
彼时,Polygon 上的 IRON/TITAN 模型火遍全网。IRON 是一种部分抵押的稳定币:一部分由 USDC 支撑,一部分通过算法依赖治理币 TITAN 的价值支撑。结果,在一些大的TITAN卖单使得价格变得不稳时,大户开始抛售,引发连锁挤兑:IRON 赎回 → 铸造并抛售更多 TITAN → TITAN 崩盘 → IRON 稳定币进一步失去了锚定能力。
这是一次经典的“死亡螺旋” :
一旦支撑锚定的内部资产价格跳水,机制就很难有修复空间,脱锚到归零。
TITAN 崩盘当天,甚至连美国知名投资人 Mark Cuban 都没能幸免。更重要的是,它让市场第一次认识到算法稳定币高度依赖市场信心和内部机制,一旦信心崩塌,则难以阻止“死亡螺旋”。
集体幻灭:LUNA 归零
2022年5月,币圈迎来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稳定币崩盘,Terra生态的算法稳定币UST和其姐妹币LUNA的双双暴毙。作为当时市值高达180亿美元的第三大稳定币,UST一度被认为是算法稳定币的成功范例。
然而,5月上旬,UST 在 Curve/Anchor 被巨量抛售,逐步跌破 1 美元,引发持续挤兑,UST迅速失去了与美元 1:1 的锚定,价格在几天内从接近$1崩跌至不足$0.3。为了维护锚定,协议大量增发 LUNA 用于兑换赎回 UST,结果 LUNA 价格随之雪崩。
短短几天,LUNA 从 119 美元跌到近乎归零,整体市值蒸发近 400 亿美元,UST 跌到几美分,整个 Terra 生态在一周内灰飞烟灭。可以说,LUNA 的覆灭让整个行业第一次真正认识到:
- 算法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分配风险;
- 机制在极端行情下极易进入不可逆的螺旋结构;
- 投资者信心是唯一的底牌,而这张底牌最容易失效。
这一次,全球监管机构也首次将“稳定币风险”纳入合规视野。美国、韩国、欧盟等国相继对算法稳定币提出严格限制。
并非只有算法不稳定:USDC 与传统金融的连锁反应
算法模型问题重重,难道中心化的、100% 储备的稳定币就没有风险吗?
2023 年硅谷银行(SVB)事件爆发,Circle 承认有 33 亿美元 USDC 储备存在 SVB,市场恐慌之下,USDC 一度脱锚至 0.87 美元。这次事件完全是“价格脱锚”:短期支付能力被质疑,引发市场踩踏。
所幸此次脱锚仅属短暂恐慌,公司迅速发布透明公告,承诺以自有资金弥补潜在差额。最终,在美联储保障存款的决定公布后,USDC 才得以恢复锚定。
可见,稳定币的“锚”,不止是储备金,还有对储备金流动性的信心。
这场风波也提示我们,即便最传统的稳定币,也难以完全与传统金融风险隔离。一旦锚定资产依赖现实世界银行体系,其脆弱性就不可避免。
虚惊一场的“脱锚”:USDE 循环贷风波
前段时间,加密市场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10·11暴跌恐慌,稳定币 USDe 被卷入风暴中心,好在最终脱锚只是暂时的价格脱离,并非内在机制出问题。
Ethena Labs 发行的 USDe,市值一度跻身全球前三。与USDT、USDC等有等额储备不同,USDe 采用链上 Delta 中性策略来维持锚定。理论上,这种“现货多 永续空”的结构可以抵御波动。事实也证明,在市场平稳时,这种设计表现稳定,且支持用户获取 12% 的基础年化收益。
在原本运行良好的机制之上,也有用户自发叠加出一种“循环贷”策略:抵押 USDe 借出其他稳定币,再换回更多 USDe 继续质押,层层加杠杆,叠加借贷协议激励以提高年化收益。
直到10月11日,美国突发宏观利空,特朗普宣布对华征收高额关税,引发市场恐慌抛售。这一过程中,USDe 的稳定锚定机制本身并未遭遇系统性损坏,但在多种因素叠加下,出现了暂时的价格脱离:
一方面,部分用户将 USDe 用作衍生品保证金,由于极端行情触发了合约清算,市场出现大量抛压;同时,在部分借贷平台上叠加杠杆的“循环贷”结构,也陆续面临清算,进一步加剧了稳定币抛售压力;另一方面,交易所提现过程中因链上gas问题,导致套利通道不畅通,稳定币脱锚后的价格偏差未能及时修复。
最终,多个机制同时被压穿,短时间内出现了市场恐慌,USDe 从 1 美元短暂跌至 0.6 美元附近,随后修复。与一些“资产失效”型脱锚不同,本轮事件中的资产并未消失,仅是受限于宏观利空流动性、清算路径等原因,导致锚定短暂失衡。
事件发生后,Ethena 团队发布声明,澄清系统功能正常且抵押充足。随后,团队宣布将加强监控并提高抵押率,以增强资金池的缓冲能力。
余震未了:xUSD、deUSD、USDX 的连锁踩踏
USDe 事件余震未散,11 月又一场危机爆发。
USDX 是 Stable Labs 推出的合规稳定币,符合欧盟MiCA监管要求,与美元1:1挂钩。
然而11月6日前后,USDX价格在链上迅速跌破 $1,一度狂泻至仅约 $0.3 美元,瞬间丢失近7成价值。事件导火索是Stream发行的收益型稳定币xUSD出现脱锚,原因是其外部基金管理人报告了约 9300 万美元的资产损失,Stream 随即紧急暂停平台存取款,xUSD 在恐慌抛售中迅速跌破锚定,从 1 美元跌至 0.23 美元。
xUSD 崩盘之后,连锁反应迅速传导至 Elixir 和其发行的稳定币 deUSD。Elixir 此前曾向 Stream 借出 6800 万 USDC,占其稳定币 deUSD 储备总额的 65%,而 Stream 则以 xUSD 作为抵押。当 xUSD 跌幅超过 65%,deUSD 的资产支撑瞬间崩解,引发大规模挤兑,价格随即暴跌。
这场挤兑并未止步于此。随后市场抛售恐慌扩散至其他类似模式的收益型稳定币如 USDX。
短短几天,稳定币整体市值蒸发超 20 亿美元。一次协议危机最终演变为整个板块的清算,这不仅揭示了机制设计的问题,也证明了 DeFi 内部结构之间的高频耦合,风险从不是孤立存在。
机制、信任与监管的三重考验
当我们回顾过去五年的脱锚案例,会发现一个扎眼的事实: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就是大家以为它“稳”。
从算法模型到中心化托管,从收益型创新到复合式跨链稳定币,这些锚定机制会发生踩踏或者一夜归零,往往不是设计问题,就是信任崩塌。我们得承认稳定币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机制信用结构,它建立在一连串“假设不会被打破”的基础之上。
1、不是所有锚定,都是靠得住的
- 算法稳定币往往依赖治理代币回购和铸销机制。一旦流动性不够、预期崩溃、治理币暴跌,价格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下来。
- 法币储备型稳定币(中心化):它们强调“美元储备”,但其稳定性并非完全脱离传统金融体系。银行风险、托管方风险、流动性冻结、政策波动都可能侵蚀其背后的“承诺”。在储备充足但兑现能力受限时,脱锚风险仍然存在。
- 收益型稳定币:这类产品将收益机制、杠杆策略或多种资产组合融入稳定币结构,带来更高回报同时也带来了隐蔽风险。其运作不仅依赖套利路径,还须依赖外部托管、投资回报、策略执行。
2、稳定币的风险传导,比我们想象得快得多
xUSD 的崩盘,就是最典型的“传导效应”:一个协议出现问题,另一个用了它的稳定币做抵押,第三个用类似机制设计稳定币,全被拖下水。
特别是在DeFi生态里,稳定币既是抵押资产,又是交易对手,还是清算工具,一旦“锚”松动,整条链、整个DEX系统甚至整个策略生态都会牵动反应。
3、监管薄弱:制度补缺仍在路上
眼下,欧美已经陆续推出了各种分类监管草案:MiCA 明确否认算法稳定币的合法地位,美国 GENIUS 法案试图规范储备机制与赎回要求。这是个好趋势,然而,监管还面临如下挑战:
- 稳定币跨境的特性,使得单一国家难以完全监管。
- 模型复杂、链上与现实世界资产互联度高,监管机构对其金融属性、清算属性界定尚未有定论。
- 信息披露尚未完全标准化,链上透明度虽高,但发行方、托管方等的责任界定仍较模糊。
结尾:危机带来行业重构的机会
稳定币的脱锚危机,不只是提醒我们机制有风险,更在倒逼整个行业走向更健康的演化路径。
一方面,技术层面正在主动应对过去的脆弱性。比如 Ethena 也在调整抵押率、加强监控等,试图用主动管理对冲波动风险。
另一方面,行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加强。链上审计、监管要求正逐步成为新一代稳定币的根基,有利于提高信任。
更重要的是,用户的认知也在升级。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关注稳定币背后的机制、抵押结构、风险敞口等更底层的细节。
稳定币行业的重心,正在从“怎么增长得快”转向“怎么运行得稳”。
毕竟,只有把抗风险能力真正做到位,才能造出真正能撑起下一个周期的金融工具。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IOTA 合作开展 ADAPT 项目:共建非洲数字贸易的未来
IOTA 正与世界经济论坛和托尼·布莱尔全球变革研究所合作开展 ADAPT 项目。ADAPT 是由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牵头的一项泛非数字贸易倡议。ADAPT 通过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连接身份、数据和金融,以
-
Brevis 发布 ProverNet 白皮书,详述首个去中心化零知识证明生成市场
ProverNet 将于不久后正式启动,更多的实施细节和时间表将另行公布。据悉,Brevis 今日发布了 ProverNet 白皮书,介绍其去中心化零知识证明生成市场架构,该架构源于主流多链协议的生产
-
谁动了稳定币的锚?复盘历年重大脱锚事件作者:@viee7227,Biteye 核心贡献者五年时间里,我们目睹了稳定币在多个场景中脱锚。 从算法到高杠杆设计,再到现实世界银行倒闭的连锁反应,稳定币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信任重建。 这篇文章,我
-
对话 StakeStone 创始人 Charles:“早产”28 年,x402 熬来了属于它的“未来银行”时代撰文:Web3 农民 Frank多年前的技术,与新的计算范式碰撞,演化成一个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金融庞然大物? 别想岔,我说的不是比特币,而是 x402。 作为早在 1997 年就被「超前设计」的 HTT
-
Hotcoin Research | 当 AI 学会交易:OlaXBT 项目如何用 AI 重构交易体验?一、引言 AI正在改写加密交易的范式。从量化基金到链上策略机器人,AI 不再只是辅助分析的工具,而正逐渐成为独立的决策主体。随着算法学习、情绪分析和强化学习模型的成熟,自动化交易正在从“被动执行”走向
-
周期拐点的抉择:抄底、抛售,还是等待?Hotcoin Research | 2025 年 11 月 10 日-14 日市场表现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为 3.26 万亿美元,BTC占比 58.7%,为 1.91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值为3042亿美元,最近7日减少0.41%,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数量持续3周出现负增长,其中
-
11 月 20 日,探讨预言机 2025 最新趋势本周四晚20:00,与Sora Tex Ted、Deagent AI Hans、APRO 速溶猪Yuxin、Trade1 William,更有神秘嘉宾惊喜加盟,一起探讨预言机2025最新趋势!扫描上方
-
PhotonPay 光子易参与 Circle 旗下 Arc 公共测试网,推动全球支付创新
通过参与Arc公共测试网,PhotonPay光子易致力于消除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创新之间的壁垒,从而推动全球金融生态系统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AI驱动的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平台Photon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