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奇点:比特币 20 亿美元连锁清算如何揭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数学终结
作者:Shanaka Anslem Perera
编译:Block unicorn
前言
2025 年 11 月 21 日,UTC 时间的大约 4 点 40 分,比特币价格暴跌至 81,600 美元,这似乎只是加密货币市场又一个剧烈波动的日子。短短四个小时内,价值 20 亿美元的杠杆头寸灰飞烟灭。三天前,贝莱德的比特币 ETF 创下了单日最大资金流出纪录——赎回金额高达 5.23 亿美元。一位自 2011 年起持有比特币的巨鲸清仓了其价值 13 亿美元的全部头寸。与此同时,萨尔瓦多在暴跌期间悄悄买入了价值 1 亿美元的比特币。
财经媒体将这些事件描述为互不关联的事件——或许是又一次加密货币寒冬,又或许只是常规的市场波动。但对这四个小时窗口内机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更为深刻的东西:2025 年 11 月 21 日标志着我所称的“终端市场反射性”(Terminal Market Reflexivity)的首次可实证观测实例——即某种资产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私人资本无法再进行价格发现,从而迫使机构进行永久性干预,并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本身的性质。
这不是猜测。而是无可辩驳的数学原理。
杠杆陷阱:10 比 1 的脆弱性系数
11 月 21 日的事件中存在一个异常现象,任何了解市场结构的人都应该对此感到担忧。根据 CoinGlass 和多家交易所聚合平台的数据,24 小时内约有 19 亿美元的仓位被清算,其中 89% 为多头仓位。然而,同期实际的净资金流出——以现货市场抛售压力和 ETF 赎回量衡量——总计约为 2 亿美元。
2 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引发了 20 亿美元的强制清算。这相当于 10 比 1 的杠杆倍数。
这一比例表明,比特币表面“市场深度”的 90% 实际上是由杠杆投机构建而成,而实际资本仅占 10%。其含义十分严峻:比特币 1.6 万亿美元的市值建立在一个极易被资本流动动摇的基础之上,而这种资本流动在传统市场中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相比之下,2008 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一家市值 6000 亿美元的机构)的倒闭引发了连锁反应,这源于系统性关联。而比特币刚刚证明,2 亿美元的抛售就能引发十倍于此的强制清算。该系统在规模小得多的情况下就展现出更大的脆弱性。
衍生品数据证实了这种结构性弱点。比特币期货和永续合约的未平仓合约量从 10 月份的 940 亿美元降至 11 月底的 680 亿美元,跌幅高达 28%。这并非出于风险应对而进行的去杠杆化,而是杠杆能力的永久性破坏。每一次连锁清算不仅仅清除了持仓,更摧毁了杠杆重建的基础设施。
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数学陷阱。投机需要波动性来产生收益。但波动性会引发清算,从而摧毁杠杆能力,减少可用于抑制波动性的资本。因此,系统无法在任何投机均衡状态下稳定。
日元套利交易的瓦解:比特币隐藏的系统性耦合
11 月加密货币市场暴跌的导火索并非加密货币市场的内部因素。11 月 18 日,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项规模达 17 万亿日元(约合 110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学教科书预测,刺激计划的出台会通过释放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号来降低债券收益率。然而,日本市场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 1.82%,同比上涨 70 个基点。40 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 3.697%,创下自 2007 年发行以来的最高水平。债券市场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投资者不再相信日本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目前日本主权债务已达 GDP 的 250%,利息支出占年度税收收入的 23%。
这对比特币至关重要,因为日元套利交易——即以接近零利率借入日元,投资于全球收益更高的资产——影响巨大。惠灵顿管理公司估计,全球此类交易的规模约为 20 万亿美元。随着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日元走强(惠灵顿预测未来六个月日元将升值 4% 至 8%),导致日元借贷成本飙升。这将迫使投资者抛售以美元计价的风险资产。
历史分析显示,日元套利交易的平仓与标普 500 指数下跌的相关系数为 0.55。11 月 21 日,比特币下跌 10.9%,标普 500 指数下跌 1.56%,纳斯达克指数下跌 2.15%——所有这些跌幅均发生在同一天。比特币并非遭遇加密货币特有的事件,而是受到通过日元杠杆链传递的全球流动性冲击的影响。
这种同步性证明了比特币创造者们从未预料到的事情:世界上第一个“去中心化”货币如今与日本国债、纳斯达克科技股以及全球宏观流动性状况同步波动。十五年来,批评者一直声称比特币与经济现实脱节。而 2025 年 11 月的事件证明,比特币已经机械地融入了全球金融的核心机制。
这种嵌入,是比特币的皮洛士式胜利。
Gunden 信号:14 年持有者的离场
欧文·冈登(Owen Gunden)于 2011 年开始投资比特币,当时比特币价格低于 10 美元。Arkham Intelligence 的链上分析显示,他积累了约 11,000 枚比特币,使他成为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个人持有者之一。他经历了 2014 年 Mt. Gox 交易所的倒闭,也经历了 2018 年的加密货币寒冬,当时他的持仓缩水至 2.09 亿美元,甚至在 2022 年 Terra/Luna 交易所崩盘后依然坚守。
2025 年 11 月 20 日,他将最后一批比特币(价值约 2.3 亿美元)转移到 Kraken 交易所,完成了他全部价值 13 亿美元的比特币头寸的清算。
持有 14 年之久的投资者不会恐慌性抛售。冈登的持仓曾经历过 78% 的跌幅,从 9.36 亿美元跌至 2.09 亿美元,并最终又完全回本。11 月份 10% 的下跌不会动摇拥有这种信心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答案在于对制度性转变的认知。2025 年之前,比特币崩盘源于加密货币特有的事件——交易所倒闭、监管打击或投机泡沫破裂。当加密货币市场信心恢复时,比特币价格便会回升。2025 年 11 月之后,比特币崩盘则源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日元套利交易的平仓、日本国债收益率以及央行流动性。
如今的复苏需要的是宏观经济稳定,而非加密货币市场情绪的改善。而宏观经济稳定意味着央行干预。美联储、日本央行或欧洲央行必须采取行动来恢复流动性状况。比特币的命运如今取决于它原本旨在规避的那些中心化的货币当局。
冈登的离场,标志着他已认识到这一根本性的制度变迁。他选择在主权国家和机构投资者仍在提供流动性的情况下退出。一位持有比特币 14 年的投资者的战略性退出并非投降,而是承认市场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萨尔瓦多的精算赌局:主权不对称性
就在冈登离场的同时,萨尔瓦多加入了比特币市场。在比特币 11 月暴跌期间,该国以平均约 9.1 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1090 枚比特币,投入了约 1 亿美元。这使得该国的比特币持有总量达到了 7474 枚。
萨尔瓦多的举动揭示了不同市场参与者应对市场波动方式的显著不对称性。比特币下跌 10% 时,杠杆交易者面临强制平仓;散户投资者恐慌性抛售;机构 ETF 按季度进行再平衡;但主权国家却从中看到了战略机遇。
博弈论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对于主权国家而言,比特币并非可交易证券,而是一种战略储备资产。其决策考量与私人资本有着根本的不同:
如果主权国家 A 囤积比特币,主权国家 B 将面临选择:要么继续囤积,要么接受在供应量固定的非通胀储备资产中处于战略劣势。如果主权国家 A 出售比特币,则会削弱自身的战略地位,而竞争对手则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囤积比特币。
主导策略很明确:持续增持,永不卖出。这会造成单向的价格压力,不受市场波动或短期估值的影响。
这种不对称性对市场结构有着惊人的影响。萨尔瓦多投入了 1 亿美元——仅占美国财政部每日运营预算的 0.35%。然而,这笔资金在系统性动荡的连锁清算中提供了重要的价格支撑。如果一个中美洲小国能够用如此有限的资金影响比特币的价格底部,那么当规模更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意识到同样的动态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管理着 9250 亿美元,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持有 1.7 万亿美元,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控制着 3.2 万亿美元。仅这三家机构就能吸收比特币 1.6 万亿美元的全部市值。
从数学角度来看,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比特币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规模:主权行为体可以以相对于其资产负债表而言微不足道的成本来控制价格动态。
机构资金外流:贝莱德创纪录的资金流出
贝莱德旗下的 iShares 比特币信托(IBIT)于 2025 年 11 月 19 日创下自成立以来单日最大资金流出纪录:净赎回额高达 5.23 亿美元。时机至关重要——这发生在比特币价格触及 81,600 美元的局部低点的两天前。
11月全月,所有比特币 ETF 合计净流出 24.7 亿美元,其中贝莱德的赎回量占比高达 63%。这些并非散户投资者通过便捷的应用程序恐慌性抛售,而是机构投资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投资组合决策。
自 2024 年 1 月以来,所有比特币 ETF 资金流入的平均买入价格为 90,146 美元。由于比特币交易价格为 82,000 美元,ETF 持有者的平均收益为负。当机构投资者面临业绩下滑时,季度财报压力迫使他们降低风险。这导致了一种可预测的抛售模式,而这种模式与长期投资理念脱节。
但矛盾之处在于:机构资本提供了基础设施,使得比特币市值达到了 1.6 万亿美元。ETF 带来了监管的清晰度、托管解决方案以及主流市场的可及性。如果没有机构的参与,比特币不可能突破小众市场的局限,实现规模化应用。
然而,这些机构资本的运作却受到一系列限制,这些限制保证了它们在市场波动时必须抛售。养老基金的资产价格不能低于季度高点的 20%。捐赠基金有流动性要求。保险公司则面临监管资本要求。正是这些机构推动了比特币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它的不稳定性。
这不是靠“更好的投资者教育”或“金牌经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万亿美元资产与季度报告型资本之间固有的结构性矛盾。
波动率崩溃奇点:数学上的终局
比特币目前的 30 天实际波动率约为 60%(年化)。相比之下,黄金的波动率为 15%,标普 500 指数约为 18%,美国国债低于 5%。
高波动性带来投机性回报。如果比特币价格经常波动 10-20%,交易者可以通过杠杆获得可观的利润。但 11 月 21 日的暴跌暴露了其中的陷阱:波动性引发清算,清算会摧毁杠杆基础设施,杠杆能力的降低会导致未来每一次波动更加剧烈。
该系统无法在维持足够波动性以进行投机的同时保持稳定。请考虑以下动态:
随着波动性增加:连锁清算加剧 → 杠杆能力永久丧失 → 投机资本撤离 → 主权资本进入 → 价格对波动性的敏感度降低 → 波动性下降。
随着波动性降低:投机变得无利可图 → 重新利用杠杆来产生收益 → 一次波动事件导致重新建立的头寸被清算 → 回到起点。
此循环不存在投机均衡。唯一稳定的状态是波动性极低,以至于杠杆操作从根本上变得无利可图,从而迫使投机资本永久退出市场。
这一数学预测是可验证的:到 2026 年第四季度,比特币 30 天实际波动率将降至 25% 以下;到 2028 年第四季度,将降至 15% 以下。这一机制不可逆转——每次清算事件都会永久性地降低最大可持续杠杆,而主权资本的积累则会提高价格底线。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逐渐缩小,直至投机完全停止。
当波动性骤降时,比特币将从投机交易资产转变为机构储备资产。散户参与度将枯萎。价格发现机制从公开市场转向双边主权谈判。“去中心化”货币在货币政策层面实际上变得集中化。
终极悖论:胜利即失败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中心化的货币控制、交易对手风险、无限的通胀供应以及抗审查性。从这些方面来看,比特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任何一家中央银行可以增发比特币。没有任何政府可以单方面接管整个网络。2100 万枚的供应上限依然有效。
但成功也带来了比特币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新问题。比特币凭借其合法性吸引了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从而成为了系统性重要资产。系统性重要性会吸引监管机构的关注,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败,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资产达到系统性重要程度时,监管机构绝不能允许其不受控制地失败。2008 年的金融危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些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机构之所以会获得保护,正是因为它们的倒闭会威胁到整个体系。
比特币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其市值高达 1.6 万亿美元,全球用户达 4.2 亿,并通过 ETF、养老基金和企业资金等方式融入传统金融体系,其规模之大已不容忽视。下一次影响比特币的严重流动性危机将不会自行消退。各国央行将会介入——要么通过提供流动性来稳定杠杆头寸,要么通过直接的市场操作。
这种干预从根本上改变了比特币的本质。这种原本设计为独立于中央权威机构运作的货币,在危机时期却不得不依赖中央权威机构来维持稳定。这与黄金的情况如出一辙:黄金原本是私人货币;但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政府吸收了私人持有的黄金后,它就变成了中央银行的储备金。
比特币的命运也遵循同样的轨迹,但它是通过市场动态而非法律没收来实现的。2025 年 11 月 21 日,这一趋势将逐渐显现。
未来展望:三种情景
情景一(概率:72%):有序过渡。未来 18-36 个月内,更多国家悄然积累比特币储备。随着投机资本的撤离,主权资本提供持续支撑,波动性逐渐降低。到 2028 年,比特币的交易波动性将与黄金相近,主要由中央银行和机构持有。散户参与度将微乎其微。价格将以每年 5-8% 的速度稳步上涨,与货币扩张保持一致。比特币最终成为它原本旨在取代的资产:一种受管理的储备资产。
情景二(概率:23%):实验失败。另一次系统性冲击——例如,20 万亿美元日元套利交易的彻底崩溃——引发比特币清算,超出主权国家承受能力。价格暴跌至 5 万美元以下。监管机构的恐慌导致机构持币受到限制。比特币退居小众应用领域。去中心化货币的梦想并非因政府禁令而终结,而是因规模化稳定在数学上的不可能而终结。
情景三(概率:5%):技术突破。第二层解决方案(例如闪电网络实现数量级扩展)使比特币能够作为真正的交易货币而非价值储存资产发挥作用。这将产生与金融投机无关的自然需求,从而提供另一种价格支撑机制。比特币实现了其最初设想的点对点电子现金模式。
根据目前的趋势和历史经验,第一种方案——有序过渡到主权储备——似乎极有可能实现。
结论:流动性奇点
2025 年 11 月 21 日暴露了一个根本性的阈值。比特币跨越了“流动性奇点”——即资产的市值超过了私人资本发现价格的能力,从而迫使机构/主权资本提供永久性的支撑。
数学定律残酷无情。2 亿美元的资金外流引发了 20 亿美元的清算。10:1 的脆弱性系数表明,比特币市场深度的 90% 是由杠杆而非资本构成的。随着杠杆率的崩溃,投机交易从根本上变得无利可图。随着投机活动的减少,主权资金将涌入。随着主权资金的积累,价格下限将上升。随着价格下限的上升,波动性将降低。随着波动性降低,投机活动将变得不可能。
这并非一个周期,而是一个从投机性资产向机构储备单向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十六年来,比特币的倡导者宣称它将使人类摆脱中心化的金融控制。比特币的批评者则声称它会因自身的矛盾而崩溃。双方都错了。
比特币在成为合法万亿美元资产的道路上取得如此彻底的成功,以至于它现在需要它原本旨在规避的中心化机构来维持生存。成功既没有带来自由,也没有带来崩溃,而是带来了被现有体系的吸收。
这种吸收在 2025 年 11 月 21 日显现出来。当交易员们密切关注着每分钟的价格走势图时,主权金融悄然完成了货币史上最静悄悄的变革。数学理论预示着接下来的发展:比特币将从一项革命性技术转变为国家治理的又一工具。
流动性奇点并非即将到来,它已经降临。
推荐阅读:
重写 18 年剧本,美政府停摆结束=比特币价格将狂飙?
10 亿美元稳定币蒸发,DeFi 连环爆背后真相?
MMT 轧空事件复盘:一场精心设计的圈钱游戏
点击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岗位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流动性奇点:比特币 20 亿美元连锁清算如何揭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数学终结作者:Shanaka Anslem Perera 编译:Block unicorn前言 2025 年 11 月 21 日,UTC 时间的大约 4 点 40 分,比特币价格暴跌至 81,600 美元,这
-
1460% 涨幅之后,重新审视 ZEC 的价值基础原文标题:Bitget Wallet 研究院:1460% 涨幅之后,重新审视 ZEC 的价值基础 原文作者:Lacie Zhang,Bitget Wallet 研究员神话的起点,崩塌的伏笔 在过去短短
-
站在十字路口的以太坊:量子威胁逼近,华尔街资本双重挤压作者:J.A.E,PANews随着现货 ETF 的频繁通过和大量落地,以太坊似乎已经完成了从“极客实验”到“全球资产”的华丽转身。然而,在加密市场的聚光灯下,这一业内最大的智能合约平台此刻正站在历史的
-
解构 DAT:超越 mNAV,如何识别“真假囤币”?原文标题:解构 DAT:构建超越 mNAV 的深度分析 原文作者:@sui414、 @0xallyzach、@cosmo_jiang,Pantera Capital 原文编译:@kokii_eth摘要
-
东亚地缘紧张升级:稳定币、RWA 与链上收益的结构性增长周期TL;DR: 东亚未来 3–5 年将进入高地缘不确定周期:中美竞争、日本军备、供应链外移,都可能带来资本流动收紧和区域金融风险。这会直接推动 Web3 三件事加速发生:稳定币需求上升 企业与个人更依赖
-
卖了比特币还能买什么?在访谈中,段永平再次谈到了茅台。 他说,2021年在茅台的股价大概是2600、2700的时候,他真的非常想卖茅台,因为他觉得那个价格高了。 可是当他真想卖的时候,内心纠结了很久,因为: 卖了茅台他实在
-
Base 探索发币:Layer 2 迎来最强竞争者一、Base开始探索发币:从“绝不发”到“正在研究” 今年9月,Base网络负责人Jesse Pollak在BaseCamp大会上首次松口,Base正在积极探索发行原生代币的可能性。紧接着,Coinb
-
88亿美元出逃倒计时,MSTR 正在变成全球指数基金的弃子
最终结果会在 2026年1月15日 揭晓,市场现在已经开始用脚投票。最近比特币大跌,微策略的日子也不好过。MSTR 的股价从474美元的高点跌到了177美元,跌幅67%。同期比特币从10万美元跌到8.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