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中年危机」:元老级 Crypto 如何赢得 Z 世代青睐?
撰文:Christina Comben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比特币诞生之初,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众事物」。它既不是硅谷搞出来的创新产物,也不是各国央行开会研究的结果。相反,比特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中应运而生,时机恰到好处,且自带深刻的颠覆性。
神秘人物中本聪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上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打造一个点对点支付网络,这个网络能够绕过 2008 年后金融体系中存在漏洞的运作机制。
彼时的比特币,是「对抗性货币」,是直接反抗救助计划、银行破产与中央计划的工具。早期持有者将自己视为「数字叛逆者」,为一种全新的「自由货币」搭建基础设施 —— 它不受审查、无国界限制,也不会被官员的心血来潮或老旧机构的失灵所束缚。2009 年 1 月 17 日,中本聪曾发帖称:
「或许还是买点比特币比较好,以防它真的流行起来。如果有足够多的人都这么想,那这件事就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从「叛逆先锋」到「机构宠儿」
15 年间,比特币从一份晦涩难懂的技术白皮书,发展成了价值超 2 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网络。曾经遥不可及的「监管认可」,终于迎来曙光:起初是监管机构小心翼翼的试探,后来则成了占据新闻头条的官方认可。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essant 在比特币诞生周年纪念日时评价道:
「白皮书发布 17 年后,比特币网络仍在稳定运行,且韧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比特币永远不会『宕机』。」
从现货 ETF 上市、华尔街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到美国政府通过相关法案、上市公司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 每一个里程碑事件的达成,都意味着这位「初代叛逆者」似乎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但伴随着「合法性」而来的,是一个更隐蔽且缓慢发酵的威胁:「相关性」。能撼动世界的技术,其生命力完全取决于它所承载的「叙事」能否引发共鸣。而年轻一代,显然对比特币的叙事不买账。
比特币的「死亡讣告」堆成山
为比特币撰写「死亡讣告」,早已成了一种乏味的套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产业」)。无论是早期代码的模糊性、Mt. Gox 交易所的灾难性黑客攻击、中国的挖矿禁令、监管机构的严厉打压,还是量子计算带来的潜在威胁,宣称「比特币已死」的新闻标题至今已超过 450 个。
「奥马哈先知」沃伦・巴菲特曾称比特币是「粪土不如的资产」;摩根大通 CEO Jamie Dimon 则嘲讽道:
「我一直完全反对加密货币、比特币这类东西。它们唯一的真实用途,就是给罪犯、贩毒者…… 洗钱、逃税提供便利。如果我是政府,我会直接取缔它。」
然而,每一次危机似乎都在强化比特币的「免疫力」。无论遭遇监管恐慌、安全事故,还是熊市寒冬,比特币网络总能持续运转,区块不断生成,一种新的叙事也随之诞生:比特币是「不可阻挡的」。
这种信念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就连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也曾公开表示:
「比特币,谁能禁止它?没人能做到。谁又能禁止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同样没人能做到 —— 因为这些都是全新的技术。」
事实上,对数字时代的千禧一代而言,比特币早已成了黄金的「精神继承者」:它抗压性强,而且(若「存活」也算一种优势的话)几乎可以说是「不朽」的。
但正如加密货币安全公司 Casa 的首席安全官、比特币安全专家 Jameson Lopp 此前对 CryptoSlate 所说:比特币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技术突破或监管博弈。到了 2025 年,真正的威胁是「冷漠」—— 愿意关注它的年轻人太少了。
Z 世代:没钱,也没比特币
「Z 世代」(Zoomers)是伴随着 iPhone 和 Instagram 出生、看着 YouTube 和 TikTok 长大的一代。他们在「晚期资本主义」的疲惫氛围中步入成年,正在改写经济规则。
普通 Z 世代毕业生面临着薪资停滞、买房无望、入门级岗位消失、信用卡债务飙升的困境。当「未来」的边界只到下一笔薪水,又何必为明天储存价值?正如 InvestiFi 数字资产副总裁 Sean Ristau 对 CryptoSlate 所说:
「比特币最初是对金融体系的直接挑战,是一种抗议形式。现在它却更像『数字黄金』,主要被巨头和银行掌控。对那些要应对通胀、债务和生活成本上涨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形象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
无论比特币在市场上显得多么「强势」,在很多 Z 世代眼中,它都带着一股可疑的「婴儿潮一代的味儿」。比特币最早的拥护者们身上带着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战斗伤痕」,而 Z 世代熟悉的,只有 Meme 股票、Robinhood 期权交易和狗狗币这类代币。
ProCap BTC 首席信息官、Bitwise 顾问 Jeff Park 警告称,比特币的叙事必须改变。他认为,Z 世代追求的是「意义」,而非抗通胀工具:
「说到底,如果年轻人不接受比特币,那整个比特币的逻辑都会崩塌。」
在最近一期《比特币的故事》播客中,加密货币倡导者 American HODL 也承认:
「Z 世代对比特币兴趣不足,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 因为他们太『虚无主义』了。我们必须持续主动接触他们,试着唤醒他们,告诉他们:『兄弟,为了自保,也为了你自己好,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行动起来!』 这两方面原因都很重要。」
政治背景:红党与蓝党的「比特币持有战」
围绕比特币的党派分歧,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尖锐。当拜登政府加大「扼制行动 2.0」(Choke Point 2.0)对加密货币企业的打压时,民主党给出的立场成了「加密货币有害,监管必不可少」。
与之相反,MAGA 阵营的共和党人、自由意志主义中坚力量,以及部分温和的中间派,如今将支持比特币视为「彰显财政独立与国家复兴立场」的方式。
(注: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英文缩写,最初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6 年总统竞选期间提出的核心口号,后来成为其支持者群体、相关政治运动及保守派阵营的标志性理念符号。)
但 Z 世代对此完全不感兴趣。他们涌向那些「团结高于投机」的在线社区。比特币的政治叙事,原本是「摆脱政府控制的自由」,如今却要对抗日益加剧的经济焦虑 —— 以及人们对美国政府,乃至所有机构的普遍不信任。Park 警告道:
「左翼候选人在选举中不支持比特币,是有原因的 —— 不是因为他们害怕『体制』,而是因为他们认定支持比特币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这绝对是件坏事。比特币要想成功,就必须成为『比特币与曼达尼(左翼政客)』的共同平台,而不是『比特币与阿克曼(右翼资本家)』的专属工具。」
当特朗普和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将比特币吹捧为「爱国技术」时,倾向左翼的 Z 世代却转向了佐兰・曼达尼这类社会主义领袖。在他们眼中,比特币成了「自由意志主义者的副业」(甚至更糟),是「守旧势力」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早已不是那个懂街头文化的「叛逆者」了。
为何比特币的理念无法打动年轻人?
比特币最初的核心主张 ——「摆脱银行控制、抗通胀储蓄、数字资产不可没收」—— 在年轻人中根本激不起多少热情。对他们来说,金钱不像是「需要守护的堡垒」,更像是「无限游戏里的积分」:永远在流转,永远在变动。正如 Bitget 钱包首席营销官 Jamie Elkaleh 对 CryptoSlate 所说:
「Z 世代的投资文化节奏更快、更社交化,也更依赖 Meme 传播。他们更倾向于社区驱动型代币、AI 关联资产和创作者经济 —— 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感』,也符合他们的数字行为习惯。年轻用户往往将比特币视为『基金和财库的资产』,而非『自己能直接参与的平台』…… 比特币『数字黄金』的叙事虽然能带来安全感和荣誉感,却缺乏『互动性』和『目标驱动的活力』—— 而这两点,正是这一代人参与金融活动的核心诉求。」
Ristau 补充道:
「加密货币持有率正在快速上升(超过一半的 Z 世代曾持有过数字资产),但比特币的受众依然偏向年长、富有群体,且以男性为主。年轻用户追逐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有明确目标的 Meme 币、AI 关联代币,以及有趣、实用或由社区驱动的社交或游戏类项目。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是「人口结构问题」,还是「人口结构机遇」?
25 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世界和自身处境越来越失望,这有什么奇怪的吗?高通胀、财富积累渠道堵塞、对父母那代人依赖的机构完全不信任 —— 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现实。
矛盾的是,这种困境或许能催生比特币的下一波采用潮。Cardone Capital 首席执行官 Grant Cardone 对 CryptoSlate 表示:
「比特币根本不存在『青年困境』。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持有者的年龄,而在于心态。有人告诉 Z 世代『要炒 Meme 币,不要积累财富』,于是他们就去追逐快钱,而非能传承的长期资产。比特币是为『有长远眼光的人』设计的 —— 这些人明白,『控制权、稀缺性、自由』才是财富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所谓的「人口结构问题」,更像是「人口结构机遇」。由「渴望获得数字所有权的一代」引领的新潮流,或许即将到来。正如 Elkaleh 所强调的:
「比特币的『青年困境』,根源在于其『机构成熟度』与『文化相关性』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年轻投资者的持有意愿并未消失,但他们接触加密货币的『第一个触点』,越来越多是『与文化相关的资产』,而非比特币。虽然机构和 ETF 增强了比特币的可信度,但也让它的重心偏离了『草根群体』和『原生在线社区』。」
弥合鸿沟:比特币如何融入青年文化?
那么,比特币该如何突破「年长投资者主导」的现状,吸引 Z 世代中的创作者、游戏玩家和数字创业者?答案在于「实用性、信任与文化融合」。Cardone 的观点直截了当:
「比特币不需要为 Z 世代『改变自己』;而是 Z 世代需要『清醒地认识比特币』。但我可以告诉你,要让比特币更有吸引力,有三件事必须做:教育、赋能与体验。」
Ristau 认为,重点应更多放在「比特币的实用性」和「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应用场景」上。他指出:
「抗通胀、金融自由、降低全球汇款成本 —— 这些都是关键卖点。近年来,加密货币汇款量增长了 400% 以上。这个故事才应该是宣传的核心。」
Elkaleh 也强调,比特币的叙事需要「焕新」,且必须牢牢扎根于「实用性」:
「同样重要的是更新叙事框架。『数字黄金』的定位能引起机构和长期投资者的共鸣,但无法解释比特币对普通人的『实用价值』。对年轻用户来说,比特币的『相关性』体现在它能『实现什么』—— 隐私保护、自我托管、抗审查、支持公益导向的交易。将这些核心原则与『跨境汇款』『社区捐赠』等具体场景结合,才能让比特币的意义超越『价格波动』本身。」
比特币经历的生存威胁,比任何数字产物都多。它熬过了华尔街巨头的唱衰,也顶住了监管机构的压力。但它面临的最大威胁,或许是「失去青春的火花」—— 那些赋予比特币灵魂的叛逆者、梦想家和建设者。
比特币最终会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还是「改变世界的货币」?答案一如既往,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接过它的火炬」。
归根结底,「自由货币」的存续,取决于能否将叙事从「传承资产」转向「有意义的故事」。比特币从诞生之初就不该是「乏味的」。要在未来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里持续发展,它需要的是「生命力」,而非仅仅是「价值」。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Taiko 技术栈已被 ENS 正式采用,为 Namechain 在以太坊主网上构建 ZK Rollup 扩容方案
Namechain 将利用 Taiko 率先在主网落地的预确认技术,把状态更新从“小时级”缩短到“秒级”,解决 ENS 多年来在 CCIP-Read 上遇到的关键性能瓶颈。以太坊生态中应用最广泛的域名
-
Arthur Hayes:重押 ZEC 是被高人点醒;最优秀的投资者要在脑内左右互搏本文来自:CounterParty TV编译|Odaily 星球日报 Ethan 编者按: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真正“活在市场里的人”如何判断当下的加密世界,Arthur Hayes 值得倾听。 在加密市场
-
对话 Arthur Hayes:Zcash 是最后的 1000 倍机会,所有操作只为积累更多比特币
“我相信某个资产的长期潜力,但短期内我的目标是最大化比特币的持有量。”整理 & 编译:深潮TechFlow嘉宾:Arthur Hayes主持人:Michael Jerome播客源:threadguy原
-
以太坊阿根廷开发者大会:迈向技术与应用的新十年
以太坊在开发者大会上清晰铺陈出未来十年的重点方向:扩容、安全、隐私、机构采用。撰文:Sanqing,Foresight News开幕式:从第一张网页到以太坊世界博览会11 月 17 日 至 22 日,
-
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 Hsiao-Wei Wang:以太坊是一架梯子,我们会一起往上爬
Hsiao-Wei Wang 在 Devconnect ARG 演讲全文。演讲者:Hsiao-Wei Wang (Co-Executive Directors of Ethereum Foundati
-
比特币的「中年危机」:元老级 Crypto 如何赢得 Z 世代青睐?
比特币面临着新的生存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华盛顿、北京或超级计算机,而是来自几代人的冷漠。撰文:Christina Comben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比特币诞生之初,只是个
-
这个熊市里还在排队上市的加密项目们加密与传统金融的交汇速度,比所有人想象得都要快。交易平台收购基础设施、永续合约平台上线股票指数、稳定币跑进支付网络、贝莱德的 BUIDL 基金把链上分红变成日常操作,甚至连洲际交易平台都愿意为一个预测
-
Bitget 每日早报:Fidelity Solana 现货 ETF 今晚美东市场上线,全球上市公司上周净买入 BTC 超 8.47 亿美元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作者:Bitget今日前瞻1、Fidelity Solana现货ETF($FSOL)将于 2025年11月18日晚间在美东市场正式上线,追踪Fidelity Solana参考指数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