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史学研究第二弹:撸毛党的未来在哪里
导语:其实我们目前发现的区块链最大的价值之一,在于以一种高度透明的方式,观测资金/财富的产生与分配,尽管这种方式还处在一种不成熟、存在很多缺陷的早期阶段,但其长期愿景中彰显出的“透明而尽量去中介的资产创造与分配”,的确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正面价值。
正文:尽管2023年是刺骨寒的熊市,很多项目方还是向用户分发了大规模的空投奖励。熊市中的FreeMoney让用户们趋之若鹜,仅以Coingecko的数据为例,以空投Token的ATH(alltime最高点)价格计算,仅过去一年中,Arbitrum和Celestia、Blur等项目方就向用户分发了大约46.5亿美元的空投。
如今,距离极客web3在2023年9月的空投科普文章《空投简史与反女巫策略:论撸毛文化的传统与未来》发表,已过了半年,这段时间内Web3行业再度发生了变化,空投分发机制也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本文将对这段时间发生变化的空投机制进行分析与科普,向大家进一步展示空投策略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格局与演化。
积分制成为大部分项目的空投参考指标
空投积分制的流行基本离不开Blur创始人铁顺的推波助澜。从Blur到Blast,项目方对用户忠诚度的衡量方式,已经从最初的交易量,变为用户的存款数额及存续时间。
如今,积分制深受各大公链生态项目的喜爱,比如Solana上的Magic Eden、Marginfi和Kamino,BTC生态的Bounce Bit、B²Network,而再质押ReStaking概念的兴起,更是把积分制的火热推至顶峰。以挖Eigenlayer的积分为核心,Swell、KelpDao、Ether.Fi等再质押项目展开了积分套娃大战,目前已经出现了LST、LRT积分的双挖甚至三挖。
其实,当前主流的积分制可以细分为两类,即交易量为主的积分和存款为主的积分。
以交易量为主的积分模式常见于NFT交易市场、衍生品交易所等,这些项目会鼓励用户刷交易量,是空投积分制在过去的玩法。对于用户来说,交易量积分可以用一笔资金多次轮转完成,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单用户多地址,要识别其中的女巫攻击,较为麻烦;
而存款积分制是另一种主流的积分模式。采用该计量方式比较多的项目是借贷平台、公链类项目,以及大热的再质押概念项目。这种模式下的积分,主要靠资金数额和留存时间来决定。
为了最大化对资金/资本的吸引力,此类项目通常不会将吸纳的资金类型限制的较为单一,而是积极吸纳多类型资产的涌入,例如Merlin Chain第二期就允许用户质押比特币或部分以太坊资产,以及BRC-20、Bitamp和BRC-420等铭文资产。
在如今这个TVL数据为王的Web3世界中,存款积分制简单粗暴地用空投预期吸取资金,但会长时间占用用户的资金,设置为期几个月的提款限制期,让用户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在如今这个女巫玩家遍地、真实身份难分难辨的时代,存款积分制可以大幅增加女巫攻击的成本,就像Proof of Stake一样有奇效。
存款积分制的空投预期,对于TVL数据的增长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成为当前以太坊Layer2的破局之道。由于ZK系Layer2在主网启动时正值熊市,ZkSync、Starknet的TVL表现一直不温不火,Manta、ZKFair等则竞相效仿Blast,仅用了较短时间便在TVL数据上超越了前述的ZK天王,在空投结束一段时间后仍然维持着不错的数据表现。
此外,采用存款积分制的项目一般会使用一些软性的反女巫方法,比如让用户的钱包地址和Discord、Twitter等社交账号绑定,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完全制止女巫攻击。
本质上来看,存款积分制只是把撸毛猎人发动女巫攻击的成本大幅度提高。有些项目方则别出心裁的,把用户是否有为其他项目做存款质押,当做一种发放空投的参考数据:比如,Altlayer分发空投时,把“是否为Eigenlayer和Celestia的质押者”作为一条有力的限制条件。
Altlayer空投时采用了分层制,积分分发参考了用户在Celestia主网质押的TIA金额,进行了明确层级划分,你能获得的空投金额,按照你过去在Celestia等网络中质押的存款数额来定,不是看你有多少个账户。但是,单个账户的空投份额还是有限,满足了存款的最低金额后,才能获得奖励,奖励的下限和上限都有明确规定。这本质上是把激励分层化的POS。

这类空投分发方法虽然抵制了空投猎人,但手握大量资产的大户依然可以将存款分拆为多份(这就好比运行以太坊Validator的人,往往会把手上的ETH分为多份,每份32枚ETH,满足每个Validator的最低质押门槛,然后这个人可以运行多个Validator)
而资金小的羊毛党为了符合空投的预期条件——每个接收空投的地址至少要在过去达到XX金额的存款质押门槛,往往要把多个地址的资金整合到一起,作为一个单一的接受空投的账户。但对于项目方来说有钱即正义,“资产阶级”的女巫是有价值的。
其实“万物皆可积分制”,如今除了上述两种主流的积分计算方式,市场上还出现了如LineaDeFiVoyageXP、B²Network的B²Buzz和bsquaredOdyssey、Galxe上发布的任务等综合积分计算方案,即以用户交易量、资金存续时间为基准,加上签到、社交媒体互动行为、邀请拉人头组队等多重积分考量系统,更全面地捕获用户在其生态上的贡献度。
积分,本质就是空投承诺,类似于一种期权,你在今天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未来可以获得XX的预期回报。
但跟明码标价APY的DeFi挖矿不同,积分制引导下的用户,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参考建立在“项目未发布的代币经济模型、未发布的空投分配方案、无法预测的市场未来状况”等条件下,进行盲挖,挖积分实际上是用户与项目方之间针对信息不对称展开的博弈,考验用户的投研能力。
同时,空投积分本质上是无限通胀的,对于资金小的用户来说,大户们的参与是对空投份额的稀释。当然这一点其实就像以太坊Validator的质押一样,手握大量质押资金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红利(这个规律其实万年不变)。
不论是上述所说的交易量还是资金存续时间,纯粹以资金为计量单位的积分制毫无疑问会让奖励的大头流向大户;一些项目则会加上盲盒、随机积分抽奖的类彩票形式以再分配到小资金用户,以寻求大户和普通用户二者之间的平衡。
但积分制被诟病的是,跟Web2平台的许多既有玩法越来越相似,获得积分需要夹带着各种复杂任务,不禁让社区发问,用户究竟是体验生态还是成为项目打工的黑奴。
空投对象愈发注重核心玩家,“阳光普惠”给多链用户
不过,多重标准和筛查的广撒网式空投,能覆盖到尽可能多的用户,让不同群体皆大欢喜,项目方赢得社区的追捧。但随着撸毛工作室的内卷加剧,项目方只能寄希望于层层筛选,以将激励精准发放给真实用户,让EVM链上广撒网式的空投逐渐走向消亡。
但类似Sei、Celestia和Dymension的非EVM生态项目打开了广撒网式空投的新思路,对多链基数用户进行“阳光普惠”式的空投,核心分发对象则是链上的高质量玩家。
一般而言,空投项目方对这些高质量用户有多重考量,既会考虑在EVM和Solana等多链上与自己有合作关系,且资金丰裕的协议平台上的TOP级活跃用户,并通过截取部分时间段的用户交互金额、交易频次、Gas消耗等多维度考量链上用户活跃度,寻找真正的高质量活跃玩家。
另一方面,空投往往被分发给长期质押用户,特别是质押大户,以Cosmos生态的ATOM、TIA和INJ生态相关质押者为代表。严格意义上来说,质押空投不算是新玩法,在上个周期即有ATOM质押者获得Cosmos系多个优质标的空投,但因为在熊市下持有者的空投收益不能覆盖ATOM的价格下挫所带来的损失,这种连锁空投的优点往往被忽视。
(Celestia前期质押者的获利让社区FOMO图源:@jaga1117)
得益于模块化区块链叙事的热度,打着“质押得空投”口号的项目接连出现,加之再质押概念的火热,让质押再次成为流行叙事。质押空投叙事下,不同社区蔓延着着严重的FOMO情绪,人们基本都在寻找下一个“金铲子”。比如PythNetwork在暂无实际APY和空投收益发布的前提下,也获得了超过10万名用户的质押资金。不过,随着质押地址和质押金额的增长,空投的最低门槛估计会一步步提高。
质押的火热让项目方之间也顺水推舟形成了一套质押套娃体系。当一个项目方A向合作方平台B上的Token质押者发放空投,A为自己的Token也推出质押功能,让质押者认为,在A平台质押锁仓,能再度获得其他项目方如C和D的空投,这种空投预期(实际上是PUA)能够有效吸收A平台空投接收者的资金。
在这种连锁条件下,可以形成A—B—C—D的Stake无限套娃,人们最终被Token质押预期环环套住,人们最终付出的是资金的机会成本,得到的是空投回报。考虑到空投得到的代币,往往不同于二级市场上买来的资产,持仓成本与心理压力要远低于后者,所以这种模式下人们更愿意把资金长期锁定在有质押空投预期的平台。
除了质押Token的大户,部分项目方可能会给社区内的蓝筹NFT持有者一些空投,例如以太坊主网上的PudgyPenguins、BoredApeYachtClub、CryptoPunks、Comomos的BadKids、Solana的MadLads等NFT品牌,这类NFT持有者一般都为其社区OG用户。
总结就是,虽然阳光普照空投大家齐乐乐,但如今空投核心分发对象是高质量活跃者和质押大户。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多链“阳光普惠”式空投一般是作为非EVM链生态,或新生态内的“贫瘠营销策略”,以收获口碑和捕获其他生态的玩家为主要目的。项目方仍然是以帮助生态数据增长,和增加用户链上活跃度及资金留存为目标,将这些空投尽可能交到做出贡献度的用户手中。
未来的空投规则参考条件
除上述观点外,我们发现了一些趋势,这些趋势未来有可能成为空投的参考条件:
1.官方背景的NFT绑定空投份额:官方背景的NFT逐渐成为项目空投的新标准,尽管这些“权益类”NFT并没有实际明牌绑定空投份额,但通过项目方在社交媒体高频提及或间接背书,不知不觉便成为如今项目方空投的潜规则。
在Altlayer的AltlayerOGBadge和OhOttie!NFT系列持有者获得大份额空投后,社区FOMO情绪蔓延之下,EigenLayer、zkSync、Berachain等一些未开展空投的项目方,其官方NFT被人们视为接下来必须把握住的重要筹码。
但这些NFT是纪念品,还是作为空投凭证,需要用户自己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以及长期以来对项目方态度的考察。同时,这些“权益”NFT也因为PUA炒作,成为项目方在发行Token之前的潜在变现渠道,老鼠仓行为不在少数。
2.项目方空投有重视开发者的倾向:Blast将空投份额对半分给了普通用户和开发者,Celestia将空投总量的三分之一分配给GitHub开发者,Staknet几乎明牌给予大量开发者空投份额奖励,越来越多的明星项目开始把空投分发重点倾斜给开发者,这使得“为项目贡献代码”或者“伪装为正经开发者”成为一种新的撸毛手法,链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低质量项目,以期获得生态奖励,这种现象可能在未来愈演愈烈,当然估计也会出现新的反制手段(目测会让AI介入)。
3.与专业猎巫机构合作筛选合格用户:仅在近期,Celestia、Manta就与TrsutaLabs合作筛选符合标准的用户,Linea在真人验证(POH)环节提供Nomis、GitcoinPassport、Clique等反女巫项目选择,项目与猎巫机构合作筛选似乎成为新趋势。
专业机构会整合多链数据、用户所参与空投项目的深度,更全面的分析地址的女巫风险,但同时也被批评过度严格或不够智能误杀真实用户,例如目前还存在被打入女巫库地址的恶意转账“投毒”无辜地址无法识别的问题。
撸毛用户另类的“创新与扩散”
1.从EVM链向其他链扩散
随着信息的透明和EVM链生态的成熟,空投份额在EVM链特别是人满为患的以太坊Layer2上,僧多肉少已很常见。普通用户比金额比不过,比活跃卷不过,投入产出比的低下,使得羊毛党重新在其他方向寻找机会,把目光放在Sui、Aptos、Solana等TVL或资本背景不错的链上。
EVM链用户的溢出效应,表现在近期Sui、Solana等公链在用户活跃度和TVL数据的不断上涨,在这些生态内寻找Jupiter这类UNI式的简单交互,即可获得空投机会,这在BTC生态内甚至也很常见。
(造富效应让许多新用户重新活跃于Solana链上)
2.从关注大额融资项目到关注小而精
大额融资的项目因为不缺乏现金流,空投分发的周期往往很长,羊毛党的战线也相应被拉长,长期投入却迟迟不见回报,已然成为常态。除此之外,大额融资意味着项目具备稳健性,对用户来说,如果确定性强了,会吸引许多人跑步进场,从而稀释空投份额。
对此,部分羊毛党转变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而精的项目上,这些项目披露的融资额度往往不大,但也因为参与用户较少,撸毛的性价比较高。因为长期PUA社区成员而被戏称为“三傻”的Starknet、Layerzero和ZkSync,活跃数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动下滑趋势。
还有一种撸毛策略,是寻找具有大交易所背景的项目,鉴于空投Token的价值取决于上大所的预期,因此很多撸毛行为围绕着与Binance、OKX、Coinbase等大所有关系的项目展开,如Binance Labs Fund、Coinbase Ventures等交易所旗下VC投资的项目,或各大交易所自营公链生态内的项目。另一类捡漏行为,则围绕着顶流VC如Paradigm、a16z等参与融资但额度较小,看起来偏冷门的项目。
除此之外,一些相对冷门的空投规则,例如NFP的持续签到、Arkham注册,也会让人均空投份额达到爽点,但一次有致富效应的冷门规则出现后,会成为被市场充分共识的规则,想要“抄作业”形成持续的路径依赖或许不太可行。这个市场乃至于世界上,几乎充满了不确定性,过往的历史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广阔的未来,一切所谓的“规则”“约定俗成”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改写。
或许每个赛道内的龙头项目们,都试图发明新的空投规则,这些规则或许能出现不同的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项目方分发奖励的对象,始终离不开“早期+深度参与+大资金贡献”的忠实用户。
争论:空投农民与项目方的博弈
最近,Starknet因在社交媒体上,把关注于空投的用户称为“电子乞丐”,还在官方Discord开设“电子乞丐”的频道,招致社区非议。类似的项目方与空投玩家冲突也发生于Scroll身上,后来Scroll与Starknet相关人员亲自下场与社区对线,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拉黑用户,引起了社区震怒。尽管相关当事人后来道歉,但无法彻底消解社区的牢骚。这场公关争议对社区产生了反向营销效果,值得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这起舆论事件点破了空投Farmer与项目方二者之间微妙的关系。羊毛党和项目方长久以来形成的空投潜规则默契,似乎让二者之间产生了误解。很多用户认为,空投是自己应得的“劳动所得”,在熊市中用户努力活跃耕耘,贡献手续费提供收入,帮助项目打造链上繁荣的假象,应当获得“酬劳”。但这些用户的目的性较强,项目方未必会充分买账。
在羊毛党尚未成群、真实用户居多的早期空投时代(可能在2021年及以前),因为不错的用户留存率,项目方并不排斥低净值用户的参与。但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大量羊毛党的加入,这种能让项目方-用户之间彼此认可的空投方式,正在持续减少。
另外,空投也不应该被当成是项目的终点。一些案例表明,成功的空投计划会激发项目的用户活跃。Jupiter有年度空投计划,在第一期空投发放后,Jupiter的DAU一度超过Uniswap;Arbitrum的STIP资助计划和Optimism Op Grants都使二者活跃数据长期保持高位。
(Arbitrum、Optimism空投后链上依然活跃)
一些项目方为了锁定资金也会另辟蹊径,先扶持生态项目或开发者,类似明牌不发Token的Base也通过friend.tech、Bold等赚钱效应的应用,吸引大户们在协议上沉淀资金,培养出用户粘性。但即便是Uniswap这种优秀的应用,也在发行Token前面临TVL停滞不前的问题。可以说,空投是生态出现社区贡献乏力、增长疲软甚至倒退时的大招,但绝不应该是最后一招。

(在漫漫熊市中,大量羊毛党交互为ZkSync贡献收入)
结语
社区成员普遍抱怨的是,羊毛党支撑起链上数据,帮助项目在熊市里苟活下去,另一方面,很多项目方对羊毛党抱爱搭不理,但又通过各种暗示,或与第三方合作发起任务,PUA用户参与链上交互,吸引了大量的撸毛用户,但迟迟不公布空投计划。这种表里不一在社区中往往掀起了负面情绪。
更直接吸引资金的存款空投,是租用用户手上资金的流动性,未来以空投回报用户,对于用户来说,他们也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
空投标准从交互式到存款式,未来以用户的沉淀资金为主要标准,可能是常态,这反映的是用户和项目方之间的博弈和需求的变化。不过这种项目方和用户的博弈,可能在牛市将近、加密市场大环境转暖之下有所缓和,在熊市项目空投分发的囚徒困境,会因为市场资金的逐渐丰裕而改善。近期还有“再质押协议比用户手上的ETH还多”的吐槽。伴随着项目少用户多的格局的改变,项目方的态度可能也会从嫌弃羊毛党变成争抢羊毛党。
项目方的本意不是对抗社区,只是在成千上万个工作室的加入撸毛大军后,需要更谨慎的对待空投分配。如今想要通过空投致富,基本不太现实,这需要极强的投研能力或很好的运气,能够从小众项目发现其未来价值,对于羊毛党来说,大众空投、遍地捡钱的黄金时代已然成为历史,未来的空投叙事将何去何从,一切都要考虑到那具经典的“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
-
周期拐点的抉择:抄底、抛售,还是等待? Hotcoin Research | 2025年11月10日-14日
12月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已低于50%,后市应重点关注美国政府开门后的经济数据报表。加密市场表现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为 3.26 万亿美元,BTC占比 58.7%,为 1.91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值为30
-
Hotcoin Research | 稳定币连环爆雷背后:Curator 模式的责任、风险与未来
通过各方协力,Curator 模式完全可能蜕变为 DeFi 创新的基石之一。一、引言上周以 Stream Finance 的 xUSD 崩盘为导火索,deUSD、USDX 等稳定币相继脱锚,DeFi
-
Hotcoin Research | 当AI学会交易:OlaXBT项目如何用AI重构交易体验?
OlaXBT 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量化交易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融合,呈现出颇具未来感的交易图景。一、引言AI正在改写加密交易的范式。从量化基金到链上策略机器人,AI 不再只是辅助分析的工具,而正逐渐成为独
-
1.7 亿美元回购与 AI 功能仍难掩颓势,Pump.fun 困于 Meme 周期作者:Frank,PANewsPump.fun作为 Solana 生态的“Meme 铸造工厂”,积累了令人咋舌的收入与财富。而平台代币 PUMP 的价格却在持续的抛压下步履维艰 。为了挽回颓势,Pum
-
以太坊 Interop 路线图:如何解锁大规模采用的“最后一公里”作者:imToken在 Web3 世界,从「跨链」再到互操作性(Interop),一直都是个长青叙事。 当然,可能很多人也没有严格区分两者的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跨链更聚焦资产,主要解决「搬运」
-
比特币明年涨还是跌,机构和交易员们吵翻了作者:Jaleel 加六,BlockBeats经历完「10.11」的急速暴跌,又遭遇 11 月美国政府关门的连续打击,加密市场已经有些惊弓之鸟了。 更让人焦虑的是,交易员和机构们对后市的走向产生了严重
-
黄金、科技股都有人抄底,只有比特币“一蹶不振”
与资金抄底科技股,以及黄金急跌后反弹相比,比特币是周五市场的一个明显例外:逆势下跌5%,创6个月新低,且已连续三周下跌。这一反差揭示了比特币市场的异常处境:在与纳斯达克100指数保持0.8高度相关性的
- 成交量排行
- 币种热搜榜
OFFICIAL TRUMP
泰达币
比特币
以太坊
USD Coin
Solana
瑞波币
First Digital USD
币安币
狗狗币
大零币
莱特币
Uniswap
wETH
ChainLink
FIL
CFX
ZEN
OKB
ICP
CAKE
AR
ETC
SHIB
DOT
DYDX